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常规DST地层测试工具不适用于煤层气井。为了解决煤层气井DST测试中的难题,避免井下开关井困难和动作管柱误操作,通过对DST测试理论及煤储层特征的分析,研制出外膨胀式封隔器和井下电磁开关阀组成的煤层气井DST测试专用设备,并对目标煤层进行了DST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井DST测试专用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测试结果可靠,工期短,成本低;适用于煤层裸眼测试和套管测试。   相似文献   

2.
<正>王彦龙(1960.1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持有注册标准化专家资格证书。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煤层气测试工程中心主任。王彦龙长期从事煤层气基础研究及煤层气测试工程的科研、咨询、评价、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他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依托科研项目研制了适合我国煤储层的注入/压降试井专用装备,解决了巨厚煤层测试、阶梯排量测试等技术难题。研制了煤层气专用DST测试设备,在煤层气DST测试设计、施工工艺、设备配套、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传统注入压降试井测试结果以点代面的问题,提出基于煤层气干扰试井的储层参数测试方法,阐述了其基本原理、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依据。以沁水盆地南部1口激动井和4口检测井组成的井组为例,结合该井组前期注入压降法、历史拟合法测试结果,并与干扰试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层气干扰试井法各井测点渗透率接近利用排采数据的历史拟合值,且高于注入压降测值,但3种方法获得数据处于同一数量级之内;煤层气干扰试井技术方法可以反映试验5口井的区域渗透率分布特征,其区域东南方向渗透率较大,即为主裂隙发育方向。结合3种方法测得的参数值对比可知,煤层气干扰试井法既可获得离散点的参数值,又可以获得区域井组的连通性和优势渗流方向,结果有助于认识区域储层参数,为进一步的井网和排采井的布置提供比较直接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中注入/压降试井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多年从事煤层气井试井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试井设计、施工工艺及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供以后的试井测试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煤层气井渗透率测试方法目前广泛采用注入/压降试井。通过对试验井的裸眼测试和套管测试发现,套管测试渗透率是裸眼测试的9.82倍,裸眼测试渗透率明显偏低。裸眼测试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注入和关井时间较短,未出现径向流。由于我国煤层气区块大多处于勘探阶段,且多采用裸眼注入/压降方法,开展区块裸眼和套管注入/压降的对比测试,可以获取区块标准井的注入时间和关井时间,提高渗透率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官寨勘探区位于贵州织纳煤田北部,煤层发育具有"层数多、厚度薄、成群分布"的特点。采用气含量测试、注入/压降试井、钻孔煤层和煤体结构频度统计以及煤岩裂隙观测等方法,对煤储层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体积法估算了官寨勘探区煤层气资源量,初步评价了煤层气可采性和资源潜力。煤层气地质、储层条件分析和开发工程实践表明,官寨勘探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气含量高,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大,可采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将煤层群作为目标产层,进行单井、多产层合层开发是今后官寨勘探区乃至西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试井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注入压降试井可以获取煤层气储层的重要参数。注入的压力、排量以及注入和压降段的时间是关系到试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用实例说明了如何进行煤层气井的注入压降试井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出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出现径向流时注入时间的大致范围,基于注入/压降试井的理论及经验,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研究和现场实地测试,提出了减小井储畸变时间、延长测试时间的可行措施,以及在煤层气参数井实行三开井制的理念。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对于低渗煤层注入/压降试井要出现径向流,必须在井筒安全的情况下保证注入时间(tinj)大于 3倍的井储畸变时间(twb),关井时间(tfall)大于等于2倍的注入时间。   相似文献   

9.
注入/压降试井是目前煤层气井获取煤储层渗透率、储层压力及井筒参数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关井阶段压力变化平稳,排量稳定,因此注入/压降试井报告中采用压降阶段的压力数据进行分析。但在一些低渗储层使用压降段曲线进行分析时,能表征储层重要特征的径向流段往往不能出现。注入测试的实质是一次负产量的压降试井,在排量稳定、压力曲线光滑的前提下,可以对注入曲线进行分析,求取储层参数,并以A井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分析结果显示,注入曲线与压降曲线分析所得渗透率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李彬刚(1971.3—),男,汉族,陕西合阳人,工学学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层气开发工程研究所专家,压裂排采技术部主任,曾以访问学者赴纽约大学学习。李彬刚长期从事煤层气储层参数测试和地面煤层气开发方面的研究、施工与技术咨询工作。具有组织、设计、实施大型煤层气开发和测试项目的能力,工程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编写了国家标准《煤层气井注入压降试井方法》;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完成我  相似文献   

11.
对江南井田位于贵州织纳煤田西部,为高阶无烟煤赋存区,煤层发育具有层数多、厚度薄、成群分布"的特点。采用气含量测试、注入/压降试井、钻孔煤层和煤体结构分析等方法,对煤储层含气性、渗透性、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体积法估算了对江南井田煤层气资源量,评价了煤层气可采性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对江南井田煤层气保存条件好,气含量高,资源量大,资源丰度较高;构造作用虽然破坏了煤的原生结构,但可采煤层均以碎裂结构为主,煤储层仍然保留有较好的裂隙网络,储层增渗可改造性强,具有抽采潜力。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分支井产能预测对区块优选、经济评价和排采生产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多分支井在倾斜煤层不同钻进方式引起的分支井段及末端压降特点,回避煤层气从基质、裂隙系统运移的复杂过程,结合达西定律,分别建立了下倾钻进和上覆钻进两种方式下分支井段内与末端的压降模型、解吸半径模型和产气量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多分支井产能趋势,且方法简便、快捷,对现场排采工作制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常规口径钻探中煤层气测试标准缺失和方法不统一问题,根据煤层气勘查评价规程要求,结合勘查施工条件,对常规煤田地质勘探条件下煤层气开发利用的测试进行了方法选择和成果评价。结果表明,常规口径下应用钻杆测试(DST)方法进行负压检测煤层气储层压力和渗透率,可以达到煤层气试井测试的预期效果,也是现今条件下煤田地质勘查中煤层气储层特征检测的合理选择,同时提出了钻杆测试(DST)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改进建议,对于制定煤层气检测标准、统一测试方法、完善勘查规程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探讨DST试井测试技术难点基础上,对DST试井封隔器坐封、井下开关井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封隔器循环阀等井下工具进行了技术革新,并在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探共采参数井含气储层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DST试井工具、设备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试井关键技术环节易于控制,测试成果可靠,其成果对煤系"三气"共探共采区块优选,压裂排采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压降漏斗形态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排采阶段煤储层压力变化规律,以期对煤储层解吸效果进行量化研究。针对径向流压力分布模型-对数函数模型难以准确反映各阶段的压降漏斗形态这一问题,建立了对数、线性、抛物线和椭圆型函数压降漏斗模型,提出了煤储层"解吸系数"与"有效解吸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不同函数模型对煤层气解吸半径、产能和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解吸半径条件下,椭圆函数模型的解吸气量、采收率最高(38.05%),对数函数模型的解吸气量、采收率最低(低于5%);相同压降漏斗半径条件下,对数、线性、抛物线、椭圆函数模型的解吸半径及有效解吸半径依次增大,其中椭圆函数模型的解吸系数、有效解吸系数最大,压降半径达到140 m时,其解吸半径达到135 m,有效解吸系数达到0.725,解吸半径范围内的煤储层中气体得到充分解吸。研究结果及认识对于掌握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的储层压降规律,指导煤层气井排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晋城矿区某区块3号煤层的储层连通性及其优势渗流方向,为矿区煤层气规模开发方案制定与调整提供依据,利用干扰试井技术对该区块井网内的煤层气井进行井间干扰测试。选定一口井为激动井,其周围5口井为观测井,组成干扰试井测试井组,测试并分析煤层气储层的连通性及其优势渗流方向。结果表明:激动井W-160井与观测井W-156井、W-166井间的煤层气储层连通性,优于其与观测井W-161井、W-157井以及W-164井间的储层连通性,即该区块煤层气储层的优势渗流方向为NE-SW向。将测试成果与生产实际相比对,验证了其正确性。试验证明了干扰试井测试可有效识别煤层气储层的连通性及优势渗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台格庙勘查区煤层气勘探中,部署和钻探的6口煤层气参数井,经常出现井漏、卡钻、井垮、井斜超标、钻头堵死等问题,在钻探期间采用合理的钻孔结构和钻具组合、优选钻井液性能和钻井参数,引用成熟的绳索取心钻进技术,保证取心效果;完井后采用注入/压降试井技术,获取台格庙目标煤层含气性及储层数据,评价煤层气产能。结果表明:参数井取心收获率为93%~98%,机械钻速1.63~2.55 m/h,井斜控制在2.69°~3.22°,地层压力系数0.93,煤层渗透率1.16×10–3μm~2,降低煤层气钻井和测试成本,为今后相似地区的煤层气钻探施工和测试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煤层气测试技术发展,针对煤层气试井分析的需求,开发设计了开放式煤层气试井分析软件。提出了软件开发设计的思路、技术要求及结构框架。实现了试井设计、数据预处理、试井分析及自动生成报告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注入/压降试井作为获取煤储层参数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施工设计不合理、现场操作不规范、模型选择不正确等问题,导致测试过程异常和测试结果失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种判识方法:利用储层压力值与末点压力值的关系来检验测试结果是否可靠;利用井储系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关系及双对数曲线上出现的异常点来检验封隔器是否密封及井下关井是否成功.为了提高注入/压降试井测试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建议采用推荐的检验方法对试井资料及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便合理指导后续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物质平衡法在煤层气藏生产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层气井的生产特点,综合考虑煤层甲烷吸附/解吸特性、煤岩基质膨胀/收缩特性和储层有效应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等效半径模型,结合真实气体拟压力函数,建立了基于物质平衡法的压裂直井与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物质平衡法的压裂直井与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方法,能够利用少量现有数据完成生产动态预测,并对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减少计算所需参数,降低计算量。通过对比煤层气压裂直井和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结果发现,在相同地质条件下,水平井的单井产能高于压裂直井(前者约为后者的2.3倍),且水平井的开采周期比压裂直井短。因此,在针对具体储层条件选择井型时,应在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两种井型的适用性,优选完井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