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说明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的检索期刊。本刊宗旨:为满足地理与资源研究工作者查阅我国地理、资源等科学文献的需要,完善地理与资源科学文献的检索体系,扩大情报交流,及时报道我国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成果,使读者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全、便、快地掌握我国地理学科、资源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动向,推动地理与资源科学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地理学的一般问题;气候学;陆地水文与海洋水文;湖沼学;地貌学;冰川与冻土;沙漠研究;山地研究;生物与土壤;社会、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国别地理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别地理研究是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的重要学术工具,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正前所未有地对国别地理研究产生了重大需求。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阐明了时代进步、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对国别地理研究的迫切需要;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国别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以地理要素为核心主题的国别地理研究、以地理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国别地理研究、以服务国家需求为目标的国别地理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别地理研究和中外地理对比研究;指出了未来中国国别地理研究应突出“四化”,即细化国别地理研究对象,深化国别地理研究问题,强化国别地理研究工作,转化国别地理研究成果。期待本文能为激发地理学国别地理研究的热情、推动我国国别地理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在新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多元、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地理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统计,反映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趋势,发现我国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五个问题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四条途径:①提高地理科学的社会认知度;②改善专业结构,扩大专业规模;③加强高等地理教育研究;④深化高等地理教育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6.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灾害地理学则主要聚焦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孕灾环境与发生过程,为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支撑。随着灾害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队伍力量的逐渐壮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1年在地理科学(D01)首次设立了“环境地理与灾害地理”二级申请代码(D0104)。基于此,论文归纳了灾害地理的内涵及特点,总结并分析了两年来灾害地理相关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概况,并结合关键词对灾害地理包括的11个研究方向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灾害地理申请代码的设立优化了该学科的申请与资助渠道,其申请量获得了显著提升。(2)灾害地理表现出聚集特征,其中的科学问题属性契合“需求牵引、突破瓶颈”,但属性相对单一;研究力量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科研群体则以中国科学院为主。(3)灾害地理主要关注气候变化及其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相关灾害事件,灾害类型相对单一,其关键词库需及时更新和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较为丰富。(4)灾害地理细分研究方向的覆盖内容获得初步明晰,且申请量主要集中在“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方向。总之,灾害地理应丰富科学问题属性,强化拓展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科研队伍的基础上,提高研究方向与申请项目的匹配度,进而促进灾害地理的学科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世界地理》案例教学及webquest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子蓉 《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110-112,89
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中意义;提出了应从案例针对性、真实客观性、适时性、多样性和全面性及利于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考虑案例的质量;阐述了构建webquest区域地理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互补的必要性,并讨论了实施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阐述1995年以来,中国地理学界关于3S(Remote Sensing,Global Positionging System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研究与应用;1998年以来,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2000年以来,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国外也有将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ique)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05,(10):43-44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学无以致用”,因此地理教学应坚持生活性原则。强化教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就在于:生活的地理“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的地理“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有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王西华 《地理教学》2006,(10):29-3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澳大利亚”一节,延续了前几章国家地理的编写体例:第一,打破了对自然和人地理的面画俱到,突出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第二,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创造条件;第三,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通过探究完成教材的三个组成部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1.
许瑞生 《热带地理》2018,38(2):151-165
基于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寻乌调查》,利用历史地图资料,结合当前遥感影像数据、道路地名信息及相关历史资料等,运用GIS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处理,从交通区位、经济地理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对20世纪30年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进行研究:1)还原并佐证了《寻乌调查》描述的区域交通系统,梳理出寻乌与南粤区域水陆交通网络及交通运输的基本特征,寻乌典型的边区区位与自然地理等条件,成就了其联系南粤的交通枢纽功能。2)寻乌与南粤的区域经济地理关系具有典型的“盐上米下”特征;寻乌在区域贸易流通中承担着中转站的功能,但边区市集发展程度较低,寻乌的社会经济深受以梅县为腹地的南粤地区发展的影响。3)南粤革命力量对中央苏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红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理解寻乌与南粤的区域历史地理关系,既对当前的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具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当前的南粤古驿道活化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寻乌调查红色之旅”路线。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环境质疑“船台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平日 《热带地理》2001,21(4):378-383
从^14C年代、出土古生物和地理环境提出对广州中山四路儿童公园的旁的“秦代船台”遗址提出质疑,认为该处不是海潮可达的江畔,是高地,不适宜造船,是秦汉之交的南越国王宫与宫苑建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黄少敏 《热带地理》2002,22(2):185-189
从第四纪地质学及历史地貌学出发,对《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一书中提出的,在2100多年前广州古城区曾经出现过东、西半岛和古河汊地貌表示怀疑。据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看,古代南越国王宫遗址的建筑是在已干涸的陆地之上进行的,而王宫建筑底部的本质结构是一种建筑基础措施,而非“造船工场(船台)”。  相似文献   

14.
六千年来韩江三角洲的滨线演进与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4C年代学、沉积学、地貌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动力过程等方法,论证了距今6000年、5000年、4000—2500年,汉代、唐初、宋末、清末的滨线位置及其演进趋势。提出其6000年来的发育模式为:1.三角洲两期发育,河流两级分汊;2.沙洲(沙堤)併岸,平原扩展;3.洪泛(风力)加积,地面堆高;4.右汊萎缩,左汊发展,干流左移。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以来永定河洪水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鲁烽 《地理研究》1991,10(3):59-67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流域内全新世地层、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的综合分析,表明在距今约10000—9500年、7700—7500年、5200—4600年、3200—3000年、1900—1700年前以及公元1801—1896年间,永定河流域曾出现过六次暴雨洪水频繁发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城镇地名群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冬虎 《地理研究》1990,9(3):49-56
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城镇地名群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区域城镇地名群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并预测了该地名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渭河流域汉代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冲  赵景波  张淑源 《地理科学》2011,31(9):1151-1156
通过对渭河流域汉代(202 a B.P.~220 A.D.)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该区域该时期洪涝灾害等级、洪涝灾害的时间变化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汉代的423 a中,渭河流域共发生洪涝灾害109次,平均每 3.9 a发生1次。轻度涝灾,中等涝灾,大涝灾和特大涝灾分别占到洪涝灾害总数的44.0%,24.8%,22.9%和 8.3%。渭河流域汉代存在两个洪涝灾害多发期,分别出现在49~10 a B.P.和91~130 A.D.。渭河流域汉代轻度和中度涝灾存在3~4 a的周期,大涝灾存在20 a左右的周期,特大涝灾存在着60~70 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63年,建立43年的蜀汉帝国在其第二任皇帝刘禅手中灭亡,历史学家对它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刘禅昏庸无能和亲小人,远贤臣,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种观点将一个历史政权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失误,似乎蜀汉灭亡是偶然因素导致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对蜀汉政权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蜀汉政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从地理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身体条件以及习武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来对蜀汉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因素是蜀汉灭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围绕这一基本思路,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南岳客源市场调查与区域促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岳位于衡阳市境内,为全国五大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南岳旅游市场的开拓极不理想,为了充分了解南岳客源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必须运用典型抽样调查法,准确分析南岳旅游客人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而为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市场依据。在对南岳客源市场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客源的结构、游客的基本特征和游客活动类型3个方面对1091份有效表格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和分析,认为南岳客源市场至少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即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接待能力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接待服务质量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对南岳客源市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重点促销区域和市场促销策略。包括:大力发展有地方情调的动态旅游;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营造宗教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