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钻探 ”是在“互联网 ”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资源环境并重和地质勘查投入逐年减少的新常态下,传统的地质钻探出现了新的发展“瓶颈”。未来的钻探工程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民生地质工作,在地热等新能源勘查、医学地质调查评价、灾害地质调查监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创新钻探发展模式,优化组合钻探技术和复合钻进工艺研究,达到“便利、高效、低耗、质优”的目的。文中结合目前形势重点介绍了“钻探 ”概念和民生地质主要内容,就未来钻探工程涉及的领域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剑铭  孟义泉  任启伟  张华  马琳 《探矿工程》2021,48(S1):412-4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钻探工程领域,“地质云3.0”平台为钻探行业提供了海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共享。本文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3.0”平台发布,详细阐述了“地质云3.0”平台在钻探领域中的应用,方便钻探行业从业人员,更加高效、便捷地使用“地质云3.0”平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面总结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十三五”期间在定向钻井技术及仪器、深部钻探技术与装备、海洋钻探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创新突破定向水平井钻井及中靶技术,助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牵头实施完成“松科2井”重大科学钻探工程,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首套国产深海井口吸力锚,解决了深海浅软地层井口支撑力不足的难题。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对“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全面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岩心钻探、工程钻探和水文水井钻探等钻探技术装备的发展情况,从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展望了钻探技术装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趋势、特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钻探生产、钻探科研、钻探工程管理、钻探能力建设以及钻探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中核地质钻探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作了全面的回顾总结,提出了"加强人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推行精益管理"的"十二五"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2007,34(9):27-27
新技术二室是从事钻探设备和器具开发、工艺研究的专业研究室,拥有一流的专业设计队伍和先进完善的试验测试条件。在“七五”~“十五”计划中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奖。“十一五”期间承担着多项国家“863”计划和地质调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和提供的产品有: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水文水井钻探、地热钻井、锚固工程施工及石油钻井施工等领域的多种结构形式和规格的液动潜孔锤、气动潜孔锤及其配套机具和钻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湖南地质》2009,(6):37-37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地质找矿事业强劲发展。2008年,全省地质勘查投人资金4.46亿元,是2005年的2.86倍;钻探工作量33.9万米,是2005年的4.89倍。  相似文献   

8.
从地矿信息化工程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现数字化地质填图的意义,结合地矿勘查、开发特点,详细介绍了CAD技术在数字化地质填图中的方法、工作流程、创新成果及应用意义,阐述了数字化地质填图建立在“3S”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方法、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技术归纳了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讨论了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钻探工程是获取地质成果实物资料最主要的方法.“七五”期间共确定了“多工艺空气钻探技术”、“人造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及其钻头”两个部级科技攻关项目;“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气举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涉及工程钻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探矿工程》2007,34(1):1-3
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地质工作对钻探技术的需求以及地质钻探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远期、中长期、近期发展目标,明确了近期研发工作的重点和计划,并强调了科技创新,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加强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7,53(1):91-91103
为了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弘扬献身地质工作光荣,鼓励更多的有志者投身到地质工作,为祖国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力争围绕重要成矿区带、重要含油气盆地、国家重点煤炭基地,发现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以缓解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源供应的紧张局势。总结交流“十五”期间地质科技和找矿成果,为“十一五”期间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工作起到借鉴作用。2006年12月6日-8日,  相似文献   

12.
付强 《探矿工程》2016,43(4):30-33
全面总结了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十二五”期间探矿工程领域在产业经济、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所面临的市场挑战,从新技术及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和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对“十三五”期间的探矿工程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2014,(12):43-43
本刊讯由吉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联合申请,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2014年12月,“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被正式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部资助研究领域,从2015年起,将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代码为D0219。 “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是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地质资料的唯一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是目前乃至未来地球科学研究、地质资源调查、矿产勘探、工程地质勘察、验证地质理论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异常等所必需的,也是各类岩土工程、基础工程、钻孔采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13日,科技部社发司环境资源处沈建忠处长、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裴志永博士、“86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专家蒋开喜和吕庆田、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高平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卢明杰副主任一行6人来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就该所承担的“863”计划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相似文献   

15.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12,39(Z2):51-55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钻探工程在资源与环境并重的新形势下,紧密结合深部找矿、新能源(地热、煤层气)等勘查开发要求,逐步实现了中深钻探向深部钻探的过度和发展。固体矿产深部钻探完成工作量295415 m,占全部小口径钻探工作量的15.5%,最大钻孔深度1620 m;地热、煤层气、盐矿深部钻探完成工作量998365 m,占全部大口径钻探工作量的8.03%,最大井深3300 m。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主要采用了绳索取心+液动潜孔锤、井底螺杆马达、空气潜孔锤和石油钻井工艺等多工艺复合式钻探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就深部钻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七五”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七五”期间,探矿战线的12万职工,在钻探任务大量下降,找矿难度日趋增加等困难条件下,出色完成了钻、坑探计划工作量,还承揽了大量市政建设和港口、码头、隧道等基础工程,完成了许多水文水井、工程勘察和工程施工钻探工作量,1989年创收3.2亿元(毛收入),为面向社会,搞活经济,稳定队伍,不断发展闯出了新路,成为地矿部门对外创收的主力军,并为地矿系统开拓地质市场,发展延伸产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七五”的基本经验是:  相似文献   

17.
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通过部署多项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坚战,取得了一批重要地质发现及页岩油气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的陆域油气地质调查工作区具有复杂构造区多、工作程度低、工程实践少、资料相对缺乏的特点,导致钻探工程面临复杂故障预见性差、安全风险高、地质目的实现难度大等挑战。结合近年来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实践,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总体现状、难点挑战、技术进展进行了阐述,从安全环保、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资料、提速降本等角度,提出了技术攻关建议,以期对公益性陆域油气地质调查钻探工程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联式”成矿预测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 ,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 ,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 3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价的切入点 ,是实现“数字找矿”的创新探索。文中对“三联式”成矿预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 ,结合在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预测评价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重点论述了“三联式”成矿预测中的地质异常动态演化解析思路和“5P”靶区逐步逼近法。研究认为 :不同时期地质异常各自包含的矿产类型、组合特征与资源潜力等均有明显差异 ,应用地质异常动态演化的解析思路与方法 ,有效提取与相应成矿事件密切相关的致矿地质异常 ,是提高预测成果科学预见性的关键。并且 ,随着“三联式”成矿预测研究的不断深入 ,找矿信息由少到多 ,找矿范围由大到小 ,靶区级别由低到高 ,找矿成功概率逐步增大 ,勘探风险逐步降低。“5P”靶区圈定 ,从 1P到 5P依次研究目标内涵增大、外延减小、预测对象 (矿产种类及成因类型 )渐趋明确。  相似文献   

19.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6,33(2):14-14,16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创新就是打破旧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中科院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由此看来:任何国家或企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跟随时代不断地创新。对于从事钻探工程领域的地质工作者来说,只有创新才能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和效益!我队在“十五”期间钻探工程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过程就足以证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耍性。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10,(7):24-24
本刊讯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大队协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深部地质钻探技术培训交流会”于2010年7月4~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钻探领域的160多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