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VGI 特征的介绍,说明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的意义与方法。论述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流程。对灾情信息进行分类,说明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意义。为完善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理论体系,描述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信息上传、储存、发布和管理方法,并对VGI地震灾情信息规范以及目前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地震灾情信息指挥决策及信息发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
空间位置信息通常代表了设备使用人群的地理空间活动特征,客观体现人群活动的时空分布。针对现有的微博数据抓取方法由于普通用户的访问限制易导致采集的目标数据缺失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目标区域空间划分策略。在数据抓取之前对目标区域实行格网化,进而实现数据的同时抓取。通过统计分析基于网格单元抓取的位置微博数据,从中提取出人群活动信息,结合位置微博数据所在的兴趣点类型,统计分析了位置微博用户的时空分布和活动特征。这种方法缩小了采集区域,可实现并行高效的位置微博抓取,并保证了采集范围的重叠,最大限度地保证采集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丁国章  徐敬海  张云鹏 《测绘科学》2012,37(5):167-169,186
为满足地震灾情速报工作的需要,本文利用ArcGIS Mobile技术,基于PDA设计和开发了移动地震灾情速报系统。结合地震灾情速报工作的特殊性,设计出灾情速报基础空间数据库,实现了灾情信息编辑、灾情区域绘制、灾情速报员GPS定位、灾情同步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志愿者灾情信息获取方式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比较发现主动式获取不管是在灾情信息获取的精确度还是在数据处理的难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微信的志愿者地震灾情获取框架与流程。融合地震灾情信息语义分析与公众口语化表达特点将地震灾情信息分为5类,并设计出适用于专业志愿者与普通公众进行灾情上报的灾情语义分类。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结合ArcGIS Server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信的志愿者地震灾情获取系统。  相似文献   

5.
准确识别灾情相关的空间位置是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情分析的关键。首先采集2016年正面袭击福建省的两次台风"莫兰蒂"和"鲇鱼"期间新浪微博上灾情相关的微博数据,识别和提取其中的用户注册位置信息、签到位置信息和文本隐含位置信息;然后基于微博数量变化和内容分析3种位置信息与现实台风灾情之间的联系;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确定台风微博的位置信息,利用台风微博对两次台风主要灾情进行提取与制图。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台风微博位置信息可以有效反映灾情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基于短信的时空地震灾情收集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  徐敬海 《测绘科学》2011,36(6):172-174,166
地震现场各种信自获取与传输是应急指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震后灾情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探讨了灾情信息的时空特性,阐述了T-GIS在地震灾情信息获取与发布工作中的应用,在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短信的时空地震灾情收集与管理模型,采用ArcGIS二次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汶川地震灾害地图集》为例,介绍其制作背景,分析地震灾情的评估指标与方法,并与之相对比,具体研究该图集灾情评估图组的选题与内容表示、可视化表达特点。认为图组内容正确表示了灾情评估指标,可视化方法形象生动,可为国家巨灾防御提供决策参考,并为浩大的灾后重建工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浩  曹巍  赵文吉  宁方馨 《测绘通报》2013,(9):75-79,86
面向地震应急救援的分析与处置,研究基于三维灾场环境的地震灾情实时动态标绘技术。将标绘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为几何层、单元层和语义表现层,重点研究几何层和语义表现层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探讨如何将各类标绘方法与语义表现形式转化为地震应急灾情信息、救援信息的集成显示与可视化分析的有效手段。并通过实际应急演练,验证将实时动态标绘技术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分析与处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金航  闫冬梅 《北京测绘》2021,35(8):1060-1064
地震快速评估可以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内的"黑箱期"快速获得地震灾情信息.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地震应急灾害快速评估系统.该系统采用插件化开发模式,在三维场景可视化及交互式图形界面技术的基础上,引入空间分析、灾情简报快速产出及辅助决策等功能实现系统自动化运行,并在结果产出速度上满足地震应急的时效性要求.通过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以及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的实现,为灾情评估三维可视化提供了支持,以更好地服务于地震灾情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地将灾情展示出来,对于辅助指挥部领导决策、增强信息传播透明度、保障群众合理知情权、阻止谣言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将VR技术与Web GIS相结合,利用全景图展示灾情信息的交互式、沉浸式、360°无盲区优势,结合公共地图、开源全景重构、移动设备全景图拍摄等技术,实现了零成本、无额外设备、数分钟内构建灾区全景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