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 ITRF2008 参考架下 225 个 GPS 测站的速度场对 NNR-MORVEL56 板块运动模型中13个板块的运动参数及不确定度进行估计。在测站的筛选过程中,利用全球应变率模型 GSRMv1.2 的结果对测站第二不变应变率进行双三次二维平面插值,若测站的第二不变应变率小于10-14/a,则测站位于板块的刚性区域。考虑到冰期回弹对测站速度场的影响,基于冰期回弹模型ICE-3G(VM2),用TABOO直接对测站的水平位移速率进行定量计算,若冰期回弹引起的测站水平位移速率大于0.5 mm/a,则测站位于GIA地区,应予以剔除。分别比较本文计算结果、Altamimi计算结果和基于地质资料的MORVEL板块运动模型,结果显示本文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采用的测站筛选准则具有可行性。简要分析了本文和Altamimi计算结果的差异以及个别板块偏差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阐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和研究板块运动的基本方法、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 ,并和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用地质学方法与用大地测量方法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但对某些板块而言两者相差甚大 ,超出了模型误差的范围 ,其中 ,所有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速率都大于地质模型 ,极位置经度都偏小。不同作者利用空间大地测量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所利用的数据类型、板块及其边界划分方案、测站的数量与分布状态及测站取舍的原则有关 ,尤其是与测站的分布及强变形 (非刚性板块运动 )测站的取舍有关。在研究区域性地壳运动时 ,采用不同的板块运动模型将会得到不同的背景场 ,从而会得到不同的区域运动图像 ,因此选择合适的背景场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描述板块边界断层运动的力学模型,即将板块边界的地壳运动表述为板块的相对刚体运动加边界断层面上的负位错分布。应用该模型描述北美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界处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带,并用该地区近30年的大地测量数据反演了模型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方法可利用大地测量数据确定沿板块边界断层带的相对闭锁区,从而进行中长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4.
现今绝对板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点假设,热点对于中间层是固定的.相对热点的板块运动叫做绝对板块运动.绝对板块运动模型可以通过反演火山链传播的速率和走向数据以确定相对板块运动在角速度空间的原点来得到.利用一组近来(0~7.8 Ma)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迁移速率和走向数据,结合板块运动模型NNR-NUVEL1A,已研制出一个叫做APM2的现今绝对板块运动模型.按照该模型,太平洋板块围绕60.063°S、102.210°E处的极以(0.833 0°±0.013 3°)/Ma的速率运动,非洲板块围绕46.849°N、44.372°W的极以(0.101 5°±0.013 4°)/Ma的速率运动,南极板块的运动则以46.871°N、146.942°E为极,速率为(0.084 6°±0.017 7°)/Ma,欧亚板块的运动更慢,极为27.291°N、171.925°W,速率为(0.065 5°±0.020 6°)/Ma.这一模型表明,岩石圈相对深部地幔有一个以49.423°S、90.625°E为极,速率为(0.198 3°±0.013 5°)/Ma的净旋转.表明太平洋热点同印度-大西洋热点不一致,显示太平洋热点的运动也不一致.为了分析和比较,还给出了仅用全球分布的热点的走向数据和仅用印度-大西洋热点的走向数据得到的板块绝对运动的角速度.  相似文献   

5.
板块构造说     
一种全球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全球共可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碰撞带。由于地幔的对流,板块在洋中脊分离、扩大,  相似文献   

6.
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998~2005年的GPS数据,结合俄罗斯、韩国和蒙古的部分GPS观测资料,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以迭代的方式解算了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矢量。最终的33个测站的位移速率加权均方根残差(WRMS)为0.98mm/a。计算结果表明阿穆尔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位于阿穆尔板块的北部边界外兴安岭东端(54.06±1.13°N,135.87±7.16°E),欧拉旋转量为0.099±0.00735°/Ma。  相似文献   

7.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40 Ma以来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东亚大陆形变及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模型将东亚大陆限定在一梯形边界框架之中,大陆岩石层被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薄层,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上蠕变流动.模型设定印度板块以5 cm/a的恒定速度向北推进,并视其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驱动力.除此可活动边界之外,其余均被设为固定边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现代水平形变速度和GPS观测的格局吻合很好;数值模拟所确定的中国及邻区之区域构造应力场格局与用地震、地质观测所推断的东亚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也能够吻合.这一结果意味着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现代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及应力场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模型计算还表明,大陆水平形变及应力场格局受多种因素如岩石层的力学参数,特别是边界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华南地区物探、化探、遥感编图广西综合解译成果,研究广西若干重大基础地质特征,着重讨论地壳结构、深部构造、主要隐伏深断裂带、基底性质等,以板块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提出广西地壳属陆壳型性质和扬子板块在广西的边界划在三江-大新一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板块运动和形变及其边缘现今相对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环太平洋构造系是地球的一巨大构造系,集汇聚型、分离型和转换型板块边界于一体,是全球火山、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长期观测得到的速度场,分析了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和形变,并利用空间技术测定太平洋边缘地带转换断层、洋中脊扩张以及海沟边界汇聚与俯冲相对运动速度,获得了太平洋板块及板内的现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太平洋板块整体以70.1mm/a向西北移动;北太平洋板块具有刚性特征,而南太平洋板块东西向存在拉伸,具非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精确的GIA模型对于利用GRACE卫星研究全球陆地水变化、大地震、海平面变化等全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般采用的GIA模型有ICE-6G_C/D等,虽然这些模型中也少量地利用GPS数据,但是还没有体现出全球GPS数据的最大优势。采用Schumacher等人最近发布的GIA地表抬升速率全球GPS数据集,利用基于模型和GPS观测到的地表抬升速率进行球谐分析的方法,来组合和完善从GIA模型和GPS观测值得出的地表抬升速率。融合GPS数据后,GIA隆升图的分辨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μ????????鷽????????????????????????????????????????????????????????????????÷???????????????????????????????????????ITRF2005VEL????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有限元方法,针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建立更细致、更精确的三维有限元弹性模型。选取9种不同的应力边界条件,分别进行优化分析后处理,将对应台站形变模拟值与GPS实测值进行误差分析,最终选取最佳方案作为古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4 Ma BP的古应力场主要起源于中国大陆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印度板块NNE向强烈碰撞作用,成为中国大陆尤其是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构造应力场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控制各个块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运动格局。青藏高原东南缘古应力场主要包括几个力源:西北部青藏高原侧向挤压造成的WE向应力约105 MPa;西南部直接来自于印度板块的NE-WS向应力约70 MPa;南部NS向作用力33 MPa;东南部扬子块体侧向NW-SE阻挡力56 MPa;北东部受扬子块体强烈EW向阻挡力90 MPa。这些力源共同作用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形成现今复杂应力场。
  相似文献   

13.
?????????????????????????????????????????????????????????????????????????????飬?????????????????λ?ü???С???????????ITRF2008????????????????????????????????????????????????????????????С????????????????????????????????????????????????о?????????????????£???????????????  相似文献   

14.
相对板块运动不能表明板块各自的运动速度,绝对板块运动才能表明板块在不动的地球空间中的运动速度。对于不随板块运动的观察者,ITRF的速度场是近似的。为了探求绝对运动速度,考虑到非洲板块几乎不动,利用ITRF2000速度数据,研究了相对非洲板块的板块运动,得出了全球主要板块的站速度。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洲的板块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绝对板块运动;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的ITRF2000运动方向及欧亚板块的ITRF2000运动速率,相对于绝对运动可能有显著偏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hydroelastic problem of a very large pontoon-type floating structure(VLFS) edged with a pair of submerged horizontal plates,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perforated and non-perforated plates attached to the for-end and back-end of the VLFS. For the hydroelastic analysis, the fluid is assumed to be ideal and its motion is irrotational so that a velocity potential exists. The VLFS is modeled as an elastic plate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thin plate theory.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 is separated into conventional hydrodynamics and structure dynamics by using modal expansion method in the frequency-domain. It involves, firstly, the deflection of the VLFS, which is expressed by a superposition of modal functions and corresponding modal amplitudes. The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integral equations of diffraction and radiation on the body surface for the velocity potential, whereas the vibration equation is solved by the Galerkin’s method for modal amplitudes, and then the deflection is obtained by the sum of multiplying modal functions with modal amplitude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 width and location of the non-perforated horizontal plates on the hydr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VLFS, then the performance of perforated plates is investigated to reduce the motion near the fore-end of the VLFS. Conside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bmerged plates without and with cylindrical holes, we propose a simple anti-motion device,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a pair of perforated and non-perforated plates attached to the for-end and back-end of the VLF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device in reducing the deformation and bending moment of the VLFS has been confirmed, and is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in cases without and with the submerged horizontal plates by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NNR������ITRF��ȫ�����˶�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RF2000???????????????????????????ITRF2000??1 mm/a????????????NNR??NUVEL1A?????????????NNR????;??????????????????????????????????ж?ITRF??????????NNR??????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最小范数解缠方法的代价函数模型以及迭代效率问题,提出一种符合L0范数准则的高效的二维相位全局最优解缠方法。在对最小范数代价函数模型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符合L0范数准则的代价函数,满足在相位不连续边界的切方向上相对法方向具有更强的约束作用,保证解缠迭代处理时连续相位按照代价函数的约束条件进行趋近的同时,不连续边界不会被破坏。为了解决线性方程中低频误差收敛慢的问题,根据最小范数方法独立性的特点,采用数据分块处理方法,注重高频信息以提高迭代处理效率,将低频信息处理转移到数据块间偏移量计算中。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新解缠方法在可靠性和效率方面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