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HD-4002A轻型综合测井仪基于FSK微处理器并选用PW3磁芯材料设计出FSK模块,解决了在单芯电缆上同时供电与信号传输的技术难题,从而将井上设备与井下设备连接的四芯电缆改为单芯电缆,实现了整个测井仪轻型化的目的。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磁强计获取传感器信号,采用结构调整结合9位置标定法,将通过标定计算获取的修正系数植入探管内置程序中,实现在小口径钻孔中高精度数字测斜的目的。选用能量分辨率更高、测量范围更宽的锗酸铋(BGO)晶体替代传统的碘化钠(NaI)晶体作为探测器,设计采用双CPU电路结构,同时以内置Ba-133源作为稳谱基准源,通过程序软件自动稳谱,实现在小口径钻孔中连续伽玛能谱测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岩土钻凿工程》2014,(1):27-27
近日,在杭州地铁4号线中医药大学站选址现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电缆运行人员因地制宜,选用自主研发的非开挖电缆管线探测技术确定了地铁施工和110千伏新生1100线、南新1202线电缆的精确位置,既确保电缆线路安全运行,又确保了地铁工程能够顺利施工。该探测技术犸杭州供电公司创新发明,在管线探测行业内处语领先地位,填补了针对大深度非开挖电缆管线探测的技术空白,并获得了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屋面防水设计的通病剖析,提出屋面排水组织设计、屋面细部构造设计、屋面防水材料设计选用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措施,为建筑的设计和审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煤化工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工程数字化交付的实行,越来越多石油化工行业的工程公司、设计院和业主方对电缆规格的统一性、电缆长度的准确度、电缆敷设路径的可视化、电缆变更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缆自动敷设软件的使用,对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繁杂的电缆测量工作、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采矿崩落塌陷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采矿崩落塌陷的危害往往由设计、施工、管理不当所致,应引起高度重视,且在设计、相关技术管理、选用先进防治技术等方面做好工作,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对电气专业而言,电缆敷设无疑是手工设计工作量最大,设计周期最长,涉及设备数量最多的领域,是提高工作效率最为迫切的部分。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等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数字化设计能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设计成品。本文以某变电站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基于Micro Station平台BRCM电缆敷设软件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院长 张俊书V 院办公大桂铁一院勘测设计的西安至安康铁路秦岭特长隧道一全长18.46公里,为目前我国最长的铁路电线隧道。祝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获综合实力前百名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电线积冰特征与电网冰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辽宁省11个电线积冰观测气象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省电线积冰现象的特点,并结合历史电网冰灾事故调查情况及易发生冰灾事故的气候特点对辽宁省电网冰区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电线积冰现象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具有辽东南、东北、辽东湾东北岸地区电线积冰现象较多的特点,且大部分地区雾凇日数多于雨凇;电线积冰日数的年际间波动较大,可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1月最多,11月雨凇明显居多.气象站观测到的最大冰厚、直径、冰重分别为53mm、68 mm和196 g,折算成最大标准冰厚、100 a一遇最大设计冰厚为6.6、7.8 mm.各地观测到的最大冰重多以雨凇出现,最长连续时间为4 d;气温低于0℃时,雨凇形成一般具有降雨和降温过程,雾凇形成一般具有空气湿度高、风速小的特点.2007年3月4日,红沿河核电厂气象站记录到辽宁省历史以来所观测记录到的最强电线积冰事件,其标准冰厚为25.7 mm,属重冰程度.可将辽宁全省30a、50 a一遇冰区均划分为轻冰区,而位于辽东湾东部的营口、盖州、熊岳、瓦房店沿海一带为100 a一遇的中冰区,红沿河核电厂附近地区为100 a一遇的重冰区.  相似文献   

9.
以电线塔基为例,针对张性基础的可能破坏模式,在简单介绍基底应力计算方法、基础设计原理的基础上,考虑岩体固有特点和非线性破坏特征,引入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系统阐述张性基础容许抗力计算理论和极限承载力验算方法,并以算例说明基础设计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山开采的日益深入,为了降低电损及线路铺设等成本,提高坑道通风效果,设计大口径电缆通风孔是有效手段。灵宝市某金矿设计一口电缆通风孔,采用现有的立轴式液压钻机、多级扩孔钻探施工工艺、实施先导孔初级定向控制孔斜等工艺技术,成功实施,达到了通风、供电和通讯的多重效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从钻探设备、钻进工艺、孔斜控制工艺等方面对该孔的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开源的数据挖掘系统Weka,使用Java语言及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地震数据挖掘系统。根据地震数据资料的特点,将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引入到该系统中,其中聚类分析选用DBSCAN作为核心算法,关联规则分析选用Apriori作为核心算法。用户使用该系统只需在交互界面选择相关参数,即可实现调用数据挖掘算法来分析地震数据,发现探索其隐含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扭矩反扭装置是研制铠装电缆冰下基岩电动机械取心钻具的主要部分之一,该装置的失效将导致钻进无法进行,甚至将造成钻具脱落等严重的孔内事故。设计了铠装电缆钻具反扭装置实验台,并就实验装置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主要结构参数及初步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实验台可以测试反扭装置在不同温度冰层和不同孔径任意组合下所能提供的反扭矩大小以及产生的下滑阻力。初步实验验证,该实验台工作性能良好,可以为更好的选择反扭装置类型及最优的使用参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亮  毛新强  喻春花 《地下水》2020,(1):228-229
基于解放闸坝泄洪冲沙闸和灌溉进水闸闸门存在强度低,漏水严重,启闭设备陈旧,启闭困难等问题,需对该工程闸门及启闭设备进行设计分析。通过相关计算分析,确定冲沙闸工作闸门采用平板钢闸门,选用QP-2×250 KN卷扬启闭机启闭;冲沙闸检修闸门采用平板钢闸门,选用QP-2×160 KN卷扬启闭机启闭;灌溉进水闸工作闸门采用SPZ2m×2m-5m双向受力铸铁闸门,选用LQ-200KN-SD螺杆启闭机启闭。  相似文献   

14.
测井电缆因长途颠簸、拉伸及绞车缠绕挤压,电缆连接器、电缆、绞车滑环、滑环连线等部位极易出现故障。电容测试法是一种简易、快速的检测方法,该法可在现场准确诊断出故障电缆的位置。以四芯铠装电缆为例,每根缆芯的正常阻值约为80Ω/1 000m,两缆芯间的分布电容约为170PPF/1 000m。在实际检测中,根据电容较小时测点的位置,可以有效判断故障部位;而电缆故障位置则可利用电阻及电容的线性关系进行计算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利丰物流仓库是拟储存固体可燃物的丙类仓库,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析了早期抑制型喷头加冷却水幕系统同大口径标准型ELO-231喷头之间的系统差异后,仓库自喷系统选用大口径标准型喷头。提供了系统计算步骤及计算要点,并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设计中涉及的规范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薛征 《探矿工程》1993,(6):24-28
较系统地介绍了sz-10(5)型静荷试桩设备的设计。对静态受力环境下梁的设计、超长超粗螺柱的设计以及受力复杂的箱体设计等都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本设计在优化设计、材料许用应力选用以及大胆选用超高压液压管路等方面都作了有益且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相当于三芯电缆组合测井的随钻测量技术,由两个既可单独又可组合使用的部分组成,即电阻率和中子源。设计中增加了一些新特点以处理过去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有效地提供接近电缆测井的质量。电阻率测量同时对两个不同传感器相位和阻尼电阻率进行对称测量,可得到确定Rt和量化挠动的足够记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网用电负荷大幅增加。根据本地区当前用电量及配网发展规划的需要,新建架空主干线路一般都选用大截面导线,多采用双回路架设,这就对混凝土电杆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典型计算详细介绍了直线电杆的水平受力情况及大弯矩混凝土电杆的设计选择,并对其进行归纳,可供相关设计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岩土钻凿工程》2010,(4):22-22
在城市敷设高等级电压电缆,倘若遇到复杂的地面和地下环境怎么办?无锡供电公司在沪宁城际铁路无锡东牵引站输变电工程敷设220千伏高电压等级电缆时,在全省首创采用安全高效、国内先进的隧道顶管敷设电缆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绳索取心钻杆管材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地质与勘探》2014,50(3):572-576
从国内外有关硬岩取心钻进的经验及相关研究来看,科学超深井先导孔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项工作中,绳索取心钻柱的研究更显其重要性,主要涉及钻杆管材的选择及高强度钻柱的设计。本文针对国内四种绳索取心钻杆用冷拔无缝钻探管材,进行了室内力学性能测试;同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与选用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