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信息化发展要求,针对勘察设计企业提出了信息化预算管理的思路和要求,总结了主要做法及成效,大大提高了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协同性、有效性,以供相关勘察设计企业预算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4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推进设计引领的数字化工厂建设、推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强全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强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等。”[1]当前,设计院资质趋于综合化,业务范围大而全导致项目类别繁而杂,专业人员配备多,沟通成本攀升,项目管理难度加大。如何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实施勘察设计项目管理,成为设计院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的标准化程度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衡量标准,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砝码。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开始注重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深入研究企业标准化战略规划,成立专门的标准化机构。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勘察设计企业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设计科研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是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另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计算机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于7月7日至8日在井冈山成功举办了"SOA新技术推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来自有关协会、各勘察设计企业共计100多个单位的领导、信息化主管和专家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研讨会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荣坚主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齐继禄到会并介绍了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十二五"期间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及任务,强调了信息化工作在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应用研究,阐述了系统平台、项目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应用模式,旨在探讨协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重大部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行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大会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秦海讲话;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致辞。  相似文献   

7.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协同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勘察设计企业在经历数值计算、CAD应用、软件集成三个不平凡的阶段之后,又在向新的领域——信息化建设协同设计方向迈进。由于软件开发商与设计企业在协同设计这一理念的认知各异,从而导致该项工作的发展缓慢,对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利。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2,(11):18-19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是21世纪我国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作为勘察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本期我刊专门策划了"聚焦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报道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重大部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行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大会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秦海讲话;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王素卿致辞;原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9,(5):I0014-I0014
[本刊讯]2009年4月16日,由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主办的“提升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通过建设适用于民建设计院的协同设计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专业设计院的协同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符合中国国情的总承包监管系统解决方案,来提升勘察设计单位核心竞争力”。会议的内容包括设计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一协同设计+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魏仁杰 《岩土工程技术》2019,(2):101-104,120
以上海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为实例,结合坑中坑的位置、开挖深度、周边环境和施工条件等特点,详细阐述了不同条件下贴边坑中坑的支护形式。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证明了该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工程取得的经验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本不同规范推荐的方法对西安地区某一高层建筑CFG桩复合地基变形进行了计算,并通过对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该地区高层建筑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的适宜性,建议了适用于前期设计阶段的变形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超高层建筑在西北各地大量涌现。在超高层建设过程中,桩身内力状况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相比于传统的桩身内力测试方法,滑动测微计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重点介绍滑动测微计技术在黄土地区超高层桩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以加深对黄土工程特性的认识,获得黄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施工工艺、承载力性状及分布特点等方面的关键数据,为今后西北黄土地区超高层建筑提供必要的施工经验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田乙  吴文兵  蒋国盛  梅国雄  徐宝军 《岩土力学》2019,(8):3054-3061,3070
采用分数阶Kelvin模型来描述饱和土体的流变特性,在连续排水边界条件下,利用Laplace变换推导出变换域内的饱和土体一维固结解析解,再通过Crump法对有效应力和固结沉降进行数值反演,得到了分数阶导数黏弹性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半解析解。将连续排水边界退化到Terzaghi排水边界,退化后的结果与已有文献一致,验证了所得半解析解的可靠性。最后,基于所得解,分析了相关参数对土体固结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参数反映排水边界的透水性,从而影响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黏滞系数在固结后期对沉降发展影响较大,其值越大,沉降发展越慢;当阶次a不为零时,分数阶次越小,土体表现出的黏滞性越强,整体固结沉降发展越缓慢,次固结沉降发展也越缓慢。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设计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北京理正第二代业务数据定制系统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一套适合勘察设计行业和我院自己需要的管理系统,具有综合办公、项目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的实施对于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的89个指标的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2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采用matlab7.0的统计工具箱,首先进行对勘察设计行业与国民经济各行业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了与勘察设计行业比较密切的有关行业。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勘察设计行业主要指标与各国民经济各相关行业的定量关系,探求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和图纸打印收集归档利用系统的综合信息化管理,改变了原先不能及时有效得到各专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和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的问题,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可供查询的信息,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时利用管理信息平台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分析报表,辅助决策。同时通过图纸打印收集归档利用系统对电子图纸进行辅助管理,使设计人员高效快速地对于既往图纸查询、利用。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完院的管理信息系统与协同设计工具(图纸打印收集归档利用系统)通过近两年的综合运行,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设计人员的生产效率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这种全新的综合应用方式和技术思路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化理论计算及锚索原位拉拔试验实测抗拔承载力等多种方法分析阐明了土层锚索存在临界锚固长度及其确定方法。提出了拉力分散型锚索是工程实践中解决土层锚索中存在极限锚固段长度问题简单易行的方法,并对拉力分散型土层锚索的工作机理及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从知识管理的理论出发,围绕勘察设计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分析勘察设计企业建设知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阐述勘察设计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提出建立勘察设计企业协同设计和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元江县地热群位于清水河西岸山麓地带,通过分析该县某热泉群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富水性,对边界条件、热储层及盖层进行划分研究,建立该热泉群的热储模型,利用石英二氧化硅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和热水循环深度,并采用镭氡法计算热泉群的年龄,结果可知:该热泉群热储呈带状,主要受哀牢山断裂控制,大气降雨及地表水体沿哀牢山断裂破碎带渗入地下后,经过深部复杂的循环,使地下水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不断溶解出围岩中可溶性组分,沿断裂影响带输向地表,形成带状的自冒热泉群,热储温度129℃,热水循环深度2 348 m,地热水年龄70 a。该类地热资源极为珍贵,应做好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