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荣国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35-1140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在全球的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占比为10.4%,成为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水电处于主导地位,占6成以上;其次为风能,占比超过1成;太阳能和地热发展较晚,占比均不足1成。各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均,挪威、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可再生资源已成为本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同样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为11.8%,已超过天然气成为第三大能源消费来源。总之,随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将成为化石能源的重要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2.
工业部门作为终端能源消费中三大主要部门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15个发达经济体100多年来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人口和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发现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工业部门的人均终端能源消费显现缓慢增长、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轨迹,并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类型。通过重点解剖美、日、德、法和意大利等典型国家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历史,标定了不同类型"S"形曲线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讨论了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能源消费强度、二产比例、城市化率和人均钢铁消费的内在联系,建立了"S"形曲线的一般性数学模型。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确定对于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把握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趋势、预测能源需求和制定相关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为基础,总结并讨论了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极限及其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社会财富积累以及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指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物质追求是推动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的原动力,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即人均收入或人均GDP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持续提升,大宗商品或资源性产品消费将陆续进入准近饱和状态,消费结构的改变,致使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在工业化中期开始陆续到达人均消费极限值,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变迁;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逐渐使人均能源消费增长到达极限值;强调国家集团或大国资源消费增长极限的到来是导致全球性矿产资源消费增长周期结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李志能 《湖南地质》2011,(10):44-45
湖南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能源的省份,煤炭资源约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85%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75%。煤炭作为热源和能源在湖南能源供给结构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从湖南煤炭资源储量和当前煤炭消费量来看,湖南已是资源相对贫乏、自给能力不足的省份,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能源生产增长的速度越来越落后于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以及生活五大部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轨迹, 探讨了各部门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动因。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分析, 运用部门能源消费强度法预测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35%。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是未来中国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湖南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供给能力大为增强,供应总量显著增加。但是湖南"十二五"能源供给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能源资源相对紧缺,自给能力有限;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体制问题突出,改革难度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环保压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探矿工程》2011,(3):4-4
国土资源网消息近日从权威渠道了解到,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矿藏可燃冰将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当中,加快加强对其勘探和科学研究,以便为未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对指导区域CO2减排和优化碳达峰路径至关重要,选取1995—2021年淮海经济区徐州市的统计年鉴数据,通过TAPIO脱钩模型、STIRPAT模型和SPSS分析软件研究了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构建了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预测模型以及预测了2022—2030年不同情景下CO2排放量。结果表明: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呈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最后保持稳定的趋势,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从1995年的2 596.18万t增长到2021年的9 050.43万t,年增长率约为11.11%。徐州市工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基准情景下,2030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为12 409.25万t,产业结构优化情景下,徐州市达峰时工业CO2排放量为11 855.19万t,...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的两大发展趋势.以往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预测大都是从工业化层面出发,忽略了城市化过程导致的生活能源消费的巨大增量.推动城市化进程是提升生活质量、满足人的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立足城市化进程,保障人均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空间是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基础.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本文总结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零增长”区域经济社会及能源消费指标的特征, 结合中国实际, 运用人均能源消费“S”形规律, 综合各部门未来能源需求趋势的判断, 全面预测了中国未来25年的能源需求。指出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在2030-2035年间到来, “零增长”点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43.6亿吨油当量, 人均能源消费量2.98吨油当量。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2009EIA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9年中国原煤产量占全球煤炭总产量的39.35%,国内煤炭消费量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20%,占全球煤炭消费总量的38.55%。煤炭同样是湖南能源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大力开发和利用煤层气是"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投入604亿元用于煤层气的地面开发,到2015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要达300亿立方米。3月以来,山西省一些煤炭企业闻风而动纷纷发力,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为煤层气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有分析认为,随着天然气、煤层气等新能源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我国将迎来"气化"时代。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性矿产资源需求差异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粗钢消费量, 计算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我国中、东、西部三种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消费量, 对比分析了各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在同一人均GDP水平下的三种矿产资源消费差异, 分析了各地区能源、水泥、粗钢的消费趋势。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粗钢、水泥的人均消费即将到达峰值, 而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还需要10年时间; 中、西部地区粗钢、水泥消费峰值将在10年内到达, 能源消费峰值的到达仍需15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近五年来,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都发展很快,但弹性系数过大,反映了我国能源使用率偏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总体来看,供需缺口有所扩大但缺口率基本稳定,无明显增长,基本上属于立足本国之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可再生能源已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与重要支柱。能源利用的每一次突破,都会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抓住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大好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确立并实施新疆能源工业发展战略,是促进全疆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作为我国首个页岩气发展规划,是指导我国"十二五"期间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文件。《规划》有何特点?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对改变我国能源格局、保障能源安全具有怎样的意义?本期《视点新闻》邀请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质》2011,(3):59-59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按照既定日程,由能源局牵头制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将在3月底完成编制工作。他说,该规划属于“十二五”规划纲要下17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新兴能源等专项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济结构调整”主线呼应,能源发展规划的主线将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展开。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前景与能源科技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通过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发现,煤炭在我国一 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很大比重, 2030年能源消费预测煤炭的降低幅度有限,核能、水电,以及其他新能源上升幅度也有 限。本文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发,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总结能源科技前沿领域,提出能源资源各领域重 大科技问题,以加快我国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总被引:18,自引:22,他引:18  
王高尚  韩梅 《地球学报》2002,23(6):483-490
以往对矿产资源的中长期需求预测,大都基于纯数学模型或情景分析对已有数据的经验外推。由于缺乏对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消费需求基本规律的把握,预测结果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巨大偏差。笔者在深入分析工业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基本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化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费从怎样的初始值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到达多高的峰值,进而提取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模式参数,预测了中国未来30a能源、钢、铜、铝、锌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