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南安集海背斜高密度三维具有炮道密度大、覆盖次数高、地震数据量大等特点,在进行层析法、折射法等初至波基准面静校正应用过程中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初至拾取量大,拾取效率和精度难以同时保证,模型反演运算时间长,达不到地震资料处理时效性要求。为此,针对初至波反演方法中数据量的约简、自动初至拾取精度量化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排列选择和高效初至拾取方法入手,通过大量试验及验证确定了安集海背斜高密度三维静校正方案,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大数据量静校正求解的难题,缩短了静校正的计算周期,为类似高密度三维区块的静校正计算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作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静校正技术是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地震成像的核心技术,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厚黄土戈壁区受低速层速度低、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在传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础上,这里提出了改进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技术,核心技术包括精确的初至拾取技术、分偏移距从浅到深逐步迭代的回转波层析反演技术、等速面静校正计算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厚黄土戈壁区地震数据初至信息拾取的精度、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和静校正计算量的精度。将改进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处理技术,在塔西南厚黄土戈壁区的普东三维进行了实例应用,静校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地震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形高差增大、地貌单元多变、近地表模型复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初至折射静校正的精度已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要求。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由给定的初始模型进行正演,用射线追踪方法得到初始模型的初至波,利用该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波进行比较,计算地表模型的修正量,反复迭代求得准确的地表模型。山西省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二矿390水平九采扩区地表标高940~1100m,地貌单元复杂,在对该区资料处理时,利用初至层析折射静校正,经9次迭代计算后,真实地刻划出近地表模型。在二种静校正技术对比中,初至折射静校正不但近地表模型精度低于层析折射静校正,而且其叠加剖面精细程度也远低于层析静校正,如在初至折射静校正叠加剖面同相轴上呈现的凹凸形态,在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并无显示,且后者剖面的信噪比也比前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折射初至同相轴自动拾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折射波的处理、解释,以及地震反射波勘探的折射静校中,都是以折射初至的资料为基础的。因而折射初至的拾取方法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效果,而人工拾取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所以研究自动拾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实际资料进行试验后,我们发现,在某些地区波的初至特征有较大的变化,或干扰较严重,用目前所发表的自动拾取方法[1],或常用的相关法,拾取的初至都不够准确。本文提出一种“同极性能量比值法”,取得了好的效果,该方法不但对初至波敏感,而且抗干扰能力较强,因而它能适应复杂地区的情况。本文最后给出了用该方法对某地区实际地震记录中相邻6炮的初至拾取结果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且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海量,初至时间拾取及质控挑战大,亟待研究适应于该区高密度地震勘探的静校正方法。利用集群并行批量拾取初至时间,进行逐级质控可得到满足反演需求的初至时间;结合LMI(层状模型反演)和TOMO(层析反演)两种静校正方法,分区(山前带和湖区)综合应用静校正量,能有效解决玛湖地区静校正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维和相关性的自动初至拾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至拾取是近地表反演的基础数据,采集的原始数据呈指数增长,尤其对于复杂山地采集的低信噪比单炮地震记录,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精度的自动初至拾取技术来完成巨大的工作量。这里采用了空变炮内和炮间的初至拾取时窗,实现了基于分维和相关性相结合的初至自动拾取技术。首先根据分形维的变化特征来判别地震波的初至走时;然后再根据拾取的是波峰、波谷,或过零点进行细微的调整,而对于山地采集的低信噪比单炮资料,还不能调整为最优;最后,在此基础上,将相关性技术应用于局部的初至最优化。实际资料的初至拾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初至拾取的精度。使用拾取的初至时间进行层析反演,并计算层析静校正量,可用于后续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利用初至时间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山地地区的低频静校正问题,由于受偏移距范围、迭代次数和反演精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反演模型求解的静校正量残留高频静校正量,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针对这个问题,这里提出了基于初至残差的最小二乘法高频静校正技术。假设初至残差就是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构建方程,采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即可获得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可行、计算稳定快速,可以在折射法或层析法静校正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优化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折射波初至拾取, 结合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反演风化层以及折射层速度, 并利用Taner全三维静校正原理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折射波初至拾取的效率, 很好地实现了CMP的“同相叠加”, 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剖面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模型静校正法在TKM地区处理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TKM工区初至认识困难,初至拾取工作量极大的难题,提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基于表层数据库的模型法静校正技术。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工区内小折射,微测井布设密度足够且合理的条件,结合表层数据库及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建立了全区合理的表层模型,计算生成最终静校正量。这项技术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取得了满意的静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因对初至旅行时层数的确定和拐点拾取存存不确定性.导致时间项反演方法在近地表复杂区建立的速度模型精度不高,静校正效果不理想。对此提出了利刚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进行层数确定和拐点拾取。理论分析认为,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时,应尽餐选择相邻的激发点。通过对三层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得到初至旅行时,根据其旅行时曲线初步判定层数,再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进一步确定层数。观察时间项反演速度模型,其与近地表速度模型较接近,经计算反演速度模型与设计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95m,可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时间项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陈常乐  刘财  胡婷  刘洋 《世界地质》2015,34(1):219-225
地震波走时拾取是地震资料前期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后期层析成像方法中计算速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初至拾取的方法,利用地震信号的瞬时旅行时属性进行地震波自动初至拾取,瞬时旅行时属性的计算包括两个独立但相关联的部分,首先通过S变换将地震信号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利用映射算子将时频域表征映像回时间域得到瞬时旅行时,从而实现自动拾取初至。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拾取地震波初至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一种人机交互式的初至波反演方法是在反演过程中加入人为的干预,并利用人的经验控制反演的方向,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再将反演的结果与其它的短波长静校正方法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地提高静校正的精度。实例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速度分析拾取速度参数引起的繁复费时、拾取参数不准确导致的校正效果不佳和传统动校正的拉伸畸变问题,利用速度无关动校正方法进行相关处理。通过数据解构获取局部同相轴斜率,解析斜率数据与速度的关系,由局部斜率可直接获得动校正所需时差参数,其信息足以进行动校正处理。通过模拟和实际数据进行的实验计算,证明此方法优于常规动校正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的改进及其在初至波拾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正确的初至时间,是解决复杂地表静校正问题所需的关键参数。将BP神经网络引入到初至波拾取中,并针对经典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利用组合函数法、限幅法、动量因子法及自适应学习率法等进行了改进。用模拟试验证明了这些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应用于实际的地震记录初至波拾取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重磁三维可视化反演解释系统一直是国内外重磁勘探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介绍了基于Visual C++与OpenGL环境研发的重磁三维可视化反演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图形拾取技术、碰撞检测技术及反演约束技术等。系统具有人机交互几何反演与最优化物性自动反演两种功能,可满足目标异常、区域模拟和盆地建模。  相似文献   

16.
用非线性遗传反演方法进行自动静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姚 《地球科学》1996,21(1):89-92
静校正处理是消除近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在近地表层纵,横向变化复杂,静校正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常规静校正方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生物生化过程的较先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用遗传算法进行静校正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它是可以解决表层情况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的一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传统的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介绍一种非线性反演方法(一步模拟退火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的试算表明,该算法可获得近似于真实的剩余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18.
STRATA为一套交互2D/3D模型和反演软件,其功能是将叠后的地震道转换成波阻抗地震道。除了地震反演外,STRATA软件还包括其它一些功能如地震处理,子波提取和井编辑等。所有任务可在多个连接窗口中完成和显示,可以建立地质模型,分析地震数据和交互研究反演结果。在软件中提供了多种反演方法如基于模型反演,稀疏脉冲反演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反演。STRATA还提供了分析分步反演结果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fieldandtheoreticalstudiesshowthatinthepresenceofnear surfaceinhomogeneities ,MTapparentresistivitycurvesonthelogapparent resistivityversuslogfrequencydisplayarealwaysshiftedinlinewithafactor ,constantinallfrequencies ,withtheimpendencepha…  相似文献   

20.
浅海海底起伏和速度变化对OBC资料成像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建立浅海海底表层速度模型不仅能够解决OBC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也可用于海底反射系数计算、双检资料合并、多次波压制等,但是,目前针对浅海海底表层速度建模的研究还不多。文中提出了针对浅海地区OBC资料的海底表层速度建模的三维初至走时反演技术,主要包括:(1)震源位置校正技术。根据地震波在海水中传播特征,把在海水中激发的震源位置校正至海底,使震源和接收点都位于海底,利于初至走时反演计算;(2)快速三维初至走时反演方法。利用回折波走时和射线方程,形成了高效率初至走时反演方法。将该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莱州湾浅海区海底OBC资料的处理中,建立了三维海底表层速度模型,用此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