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汶川地震崩滑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在掌握汶川地震灾区公路沿线地震崩滑灾害资料基础上,选取典型段进行灾害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动力条件下斜坡失稳主要受斜坡岩体结构特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斜坡动力响应特征三方面因素影响。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高,地震崩滑灾害越发育。斜坡动力响应特征主要取决于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陡坡硬岩段为地震崩滑灾害高发区。斜坡岩体结构是控制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从研究斜坡动力失稳角度,提出了斜坡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分为土层及强风化层——基岩二元结构、块状结构、层状及似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土层等5个大类12个亚类。  相似文献   

2.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高差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岩石动三轴剪切试验及有限差分数值试验技术,对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破坏时的坡体力学特征值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体崩滑破坏具有显著的"高差"效应,即斜坡体先期崩滑破坏大多起始于坡肩部位;(2)斜坡体临界破坏应变有随坡体微元埋深减小而减小的趋势,临界破坏应变小和坡肩地震峰值加速度的优势放大双重因素导致坡肩部位优先发生先期破坏;(3)斜坡体动态抗剪强度有随坡体微元埋深减小而减小的趋势,临界动态抗剪强度低和坡肩地震峰值加速度的优势放大双重因素导致坡肩部位优先发生先期破坏。  相似文献   

3.
重庆武隆羊角镇的区域地壳环境是基本稳定的.羊角镇后山大斜坡不是一个完整的崩滑堆积大斜坡,不具备大规模整体深层滑动的条件,不存在统一的大滑坡问题.长期崩滑堆积作用和持续降雨影响,斜坡区多期多区域的局部蠕动、滑移作用和零星的小规模滑坡是存在的.斜坡后部的云子山是一处构造单斜山经长期侵蚀后的“残留峰”,不是基岩滑动、变位岩体或滑裂岩体问题.羊角镇的地质危险主要来自南山危岩的变形开裂和崩塌,其引发因素主要是南山陡崖下长期开采煤矿、硫铁矿形成的采空区.危岩体目前主要表现小规模危岩崩塌,在停止继续采矿或没有地震、强烈暴雨等外力干扰下,近期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崩塌.羊角区域地质安全对策包括停止南山陡崖带下的采矿活动,开展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主动清除危石或危岩,加固云子山体,搬迁避让危险区段的居民等.羊角斜坡区应停止新的工程建设活动,对已有居民点和工程设施实施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4.
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次典型地震的灾后实地调查都表明震中附近的竖向地震力作用十分明显,而传统的斜坡动力响应分析仅考虑了水平地震力的作用。文中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在具地域性和空间非均质性的地震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下产生崩滑破坏的动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震中附近斜坡体崩滑破坏的形成机制及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对于地震作用下震中附近的斜坡体崩滑破坏,由于纵横波作用的时间差较短,其崩滑形成机制多为受地震纵横波的耦合作用,即竖向周期拉压与水平周期剪切的耦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又以纵波的竖向拉伸作用占优,即表现为拉剪破坏形式;此外,在地震构造组合机制、岩体结构与构造、斜坡岩体风化程度及物理力学参数等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地震力作用(即地震纵波的周期拉压和地震横波的周期剪切耦合作用)是诱发斜坡体产生初期崩滑破坏的主控因素,而斜坡所处地形(如高程差、沟谷延伸方向)则是促使破坏后的斜坡体形成后续碰撞解体及碎屑流等运动过程的控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土坡复杂滑坡体形成机制研究对滑坡稳定性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地层对比并考虑软弱夹层的发育特征建立了巴东城区黄土坡斜坡原岩结构模型,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中软弱夹层发育密集,可与黄土坡滑坡深部多级滑带对应。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斜坡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出现了明显的剪应变集中分布,变形深度与斜坡临江I号崩滑堆积体厚度基本一致,可见斜坡岩体结构和斜坡演化过程的应力应变特征控制了临江I号崩滑堆积体的形成。三峡水库蓄水后会加剧滑坡体的剪切变形,泥化夹层的存在容易诱发深层滑坡。   相似文献   

6.
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体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等相关工作,阐述了该崩滑堆积体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认为其形成过程经历了风化剥蚀震荡抛射崩滑堆积堵江成湖4个阶段,其岩体破坏形式为高度破裂或严重高度破裂状态,其岩体破坏过程以崩塌为主,滑动为辅。研究发现,小南海地震崩滑堆积体的最终形成是受地震构造运动及应力、岩体构造、地形地貌及地震波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该区NE向黔江逆滑(右行)断裂与NNW向仰头山逆滑(左行)断层形成的X型地震构造组合及轴向呈NWW向的构造压应力使小南海断块内部发生张滑(左行)破裂而导致61/4级地震发生;(2)该区呈X形展布的3组主要构造节理是崩滑体发育的物质基础,大、小垮岩在地震波作用下最终发生了向山体临空面(约145~155方向)的各自崩滑;(3)从崩滑堆积体中发现的灰岩块石证明崩滑体原始地层中曾含二叠系栖霞组和茅口组灰岩,这为恢复崩滑前山体地形提供了直接证据;(4)崩滑体中堆积岩块直径分布区域沿约150方向自WN到ES依次递减,间接证明了地震时崩滑体抛洒方向为约150方向,且大、小垮岩分别形成堆积区,交叉堆积部分较少。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42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地质环境条件异常脆弱的龙门山地区,加上地震震级高、释放能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汶川地震不仅直接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滑地质灾害,且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动力学特征。在对汶川地震灾区崩滑灾害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建构筑物和斜坡岩体在地震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点,本文从地震动力学和斜坡变形破坏成因机理的角度,揭示了汶川地震诱发的大型崩滑灾害具有震裂溃屈、临空抛射和碎屑流化等独特的动力学特征,为强震诱发地质灾害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地质灾害因其巨大的致灾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地震触发斜坡崩滑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即从典型地震触发的大量斜坡崩滑灾害实例研究入手,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地震崩滑灾害发育特征同地震参数(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和斜坡体特征(坡高、坡角、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之间的关系;②地震触发斜坡崩滑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响应特征研究,即分析地震波产生的拉压和剪切作用对斜坡体的影响及在这种作用下斜坡体发生的破坏和运动过程;③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评价和致灾预测研究,主要是评价、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类别及特征。基于此阐述了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5 12 汶川地震的强震作用诱发产生了大量崩塌地质灾害,且多发生于碎裂结构岩体中。崩塌后斜坡后缘岩体及前缘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后缘岩体对前缘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同样是震后灾害所面临的问题。以干河沟沟口斜坡为例,在分析该斜坡结构特征及崩塌机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了斜坡在天然或强震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和可能失稳过程; 运用极限平衡法对陡壁岩体再次崩塌,产生新物质堆载在现有崩塌堆积体后缘前、后分别建立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裂岩体崩塌过程可分为应力重分布、潜在崩塌体形成和地震诱发崩塌3个阶段。崩塌堆积体在考虑后缘堆载作用之前,在天然或地震环境下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考虑堆载作用之后,其可能会在地震条件下失稳。离散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组合使用,对于解决同类斜坡的同类问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是一个大型复合变形体,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其演化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黄土坡滑坡勘察及白土坡库岸深部监测钻孔岩芯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相对下亚段岩体夹层发育密集,黄土坡滑坡滑床中可能仍有贯通性夹层发育,取样夹层已泥化为砾类土。根据巴东组第三段岩体中软弱夹层发育特点恢复了黄土坡滑坡体的原岩结构,滑体分布特征与原岩结构对比研究表明黄土坡滑坡体是复合牵引式滑坡多次滑动的产物。黄土坡斜坡前缘巴东组第三段上亚段岩体中夹层密集,易泥化为滑坡滑带发生深层蠕变,并且受F3断层切割和次级褶皱发育影响岩体破碎,先期发生了滑坡。继而引发斜坡中部巴东组第三段下亚段表层风化破碎岩体坠覆或滑动并超覆于前缘崩滑体之上,最后引发园艺场滑坡使斜坡后部巴东组第二段表层风化破碎岩体滑动超覆于中部岩体之上,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黄土坡滑坡崩滑体深部滑带及滑床夹层蠕滑将进一步加剧。这种演化模式能较好地解释黄土坡滑坡复杂滑体结构的成因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重庆武隆鸡尾山危岩体形成与崩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鸡尾山事件是一次巨型滑移式岩体崩塌(体积大于100×104m3),也是一次特大型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鸡尾山层状石灰岩地质结构、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裂隙组合以及软弱夹层的存在是山体开裂滑移的物质结构基础。长期的降雨渗流和岩溶作用使软层强度弱化、裂隙带扩大是层状山体易于拉开的前提。类比分析认为,鸡尾山地形上高陡临空、山下铁矿大面积采空形成的"悬板张拉效应"是山体拉裂形成大规模危岩体的主要原因。视滑力分析计算得出,层状岩体向外的视滑力是逐渐克服危岩体底面摩擦力和前缘抗剪力,使危岩体蠕滑发展成崩塌的主要驱动力。鸡尾山崩塌灾害是铁矿采空和视滑力共同主导作用下的一个"山体拉裂~弱面蠕滑~剪出崩塌~碎屑流冲击~灾难形成"的链式反应过程。文章为应急管理决策解释了此次事件的动力来源问题,也为类似事件应急响应技术支撑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康定地区多为深切河谷地貌,山坡陡峻,基岩裸露,崩塌落石多发,地震频发。为开展地震作用下崩塌运动特征和规律研究,以康定市郭达山危岩带为研究对象,采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article flow code in 2 dimension,PFC2D)模拟危岩带不同部位崩塌源(坡顶孤石、坡体上部碎裂岩体、坡体中部老崩塌堆积体、坡体下部块状危岩)在面波震级(surface ware magnitude,Ms) 8.0地震作用下的运动特征和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①坡顶孤石质量越小越易启动,孤石越接近球形越易发生倾覆和滚动,沿临空面飞出后运动类型以坠落、碰撞、滚动为主,坡顶孤石的运动速率最大时达11.8 m/s; ②坡体上部碎裂岩体破坏过程可分为裂隙延伸贯通—启动坠落—碰撞解体—滚动堆积4个阶段,位于碎裂岩体上部的块石运动距离最远,达269 m; ③老崩塌堆积体块石自前向后形成碎屑流,沿坡面运动类型以滚动、碰撞为主; ④下部块状危岩运动特征为启动—滑动—挤压—解体—再滑动—再挤压—堆积; ⑤不同部位的崩塌在运动过程中块石会发生碰撞、摩擦、挤压、解体,快速消耗自身动能,导致运动距离和速率骤降。采用离散元模拟能够更全面更精细化的认识深切河谷区的崩塌,可为崩塌灾害的工程治理和山区城镇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高位远程危岩崩塌具有突发性强、速度快、势能大、摧毁力强、冲击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 滇东北地区镇雄县5处危岩位于乌峰山南缘斜坡地带, 地层近水平, 崩塌区地形坡度达70°以上. 崩塌区和危岩区基岩裸露面积为0.07 km2, 坡脚与坡顶高差达222 m, 危岩体平均高差159 m, 落石水平最大位移216 m, 属典型特高位远程危岩群. 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 结合内外部条件, 综合分析危岩的10项基本影响因子, 评价其稳定性. 5处危岩在不同工况下稳定性差, 破坏模式为倾倒式, 高速远程动力崩塌易产生碎屑流, 呈散态扇形高速冲击流动, 裸露区面积大, 生态环境脆弱, 亟待治理.  相似文献   

14.
层状块体结构岩坡崩塌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某实际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反倾层状块体结构岩体中开挖边坡的崩塌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岩体结构的统计性质参数及岩层厚度和节理间距分布的密度函数。采用随机参数模拟生成边坡岩体的结构,随机生成边坡开挖线切割岩体,根据岩块间的相互关系追踪每个岩块的稳定性,统计岩体崩塌的最大深度,得到破坏深度分布的概率分布曲线。模拟结果为实际开挖过程所证实。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rockfall event in the Daisekkei Valley of Mount Shirouma-dake (2,932 m), the northern Japanese Alps. The rockfall occurred on a steep cliff comprising well-jointed felsites and produced debris of ≥8,000 m3. Most debris was deposited on an elongated snowpatch located immediately beneath the cliff, and it caused casualties among people who were trekking along a trail on the snowpatch. Additionally, a large rock block slipped 1 km on the snowpatch. The rockfall could have been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etreat of the rockwall, which contains areas of high- and low-density joints. Seasonal and diurnal freeze–thaw activities and snow avalanches and wash appear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retreat. Although some rock blocks that can collapse further remain on the rockwall, the position of the mountain trail in the Daisekkei Valley is fixed. Fundamental reform of tourism systems for climbers, including education on natural hazard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破坏模式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岩体是西南地区威胁交通和居民区安全的重要隐患。特别是“5.12”地震造成了原危岩体的崩塌,同时又形成了大量新的危岩体。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可归纳为三种破坏模式:拉裂-滑移式、整体剪切错落式和弯折-拉裂-倾倒式。危岩体失稳后,落石将会以弹跳、滚动和滑动方式沿坡体下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来确定落石的动能、落距和弹跳高度,采取GPS2型主动防护网、RX-075型被动防护网及落石槽相结合的措施,确保213国道和居民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清岭沟位于四川省青川县碾子村五社,该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5.12"地震后沟内出现大量崩塌落石和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了充足的物源,2008年8月清岭沟地区发生连续强降雨,8月25日清岭沟爆发了泥石流。目前沟源及沟道两侧发育一处规模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斜坡、三处规模较大的危岩体、一处形成于"5.12"地震期间的崩塌堆积物,一旦遭遇暴雨等不良地质作用这些潜在物源极易失稳,成为清岭沟泥石流的物源,使清岭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威胁清岭沟下游村落及公路。通过野外对清岭沟进行地质调查、室内试验和动力学特征分析提出了UX—150型泥石流栅栏、拦砂坝、排导槽和桥涵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三眼峪沟进行现场调查,从泥石流的岩土体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方面,对物源条件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表明:①三眼峪沟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包括崩塌堆积物、滑坡堆积物、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②三眼峪沟松散固体物质总量4079.42×104m3,流域...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the catastrophic rockslide at Sanxicun village in Dujianyan city as an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rapid and long run-out rockslide-debris flow of fractured/cracked slope, under the application of a rare heavy rainfall in July 2013. The slope site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in 2008. The sliding involved the thick fractured and layered rockmass with a gentle dip plane at Sanxicun. It had the following formation process: (1) toppling due to shear failure at a high-level position, (2) shoveling the accumulative layer below, (3) forming of debris flow of the highly weathered bottom rockmass, and (4) flooding downward along valley. The debris flow destroyed 11 houses and killed 166 people. The run-out distance was about 1200 m, and the accumulative volume was 1.9?×?106 m3. The rockslide can be divided into sliding source, shear-shoveling, and flow accumulative regions. The stability of this fractured rock slope and the sliding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at four stages of cracking, creeping, separating, and residual accumulating, under the applications of hydrostatic pressure and uplift pressure. This research also investigates the safety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 double rheological model (F-V model) of the DAN-W software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kinematic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shear-shoveling region and debris flow. After the shear failure occurred at a high-level position of rock, the rockslide moved for approximately 47 s downward along the valley with a maximum velocity of 35 m/s. This is a typical rapid and long run-out rockslide. Finally,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s at the Wenchuan mountain area is crucial to prevent catastrophic rockslide triggered by heavy rainfall. The identified geological hazards should be properly considered in the town planning of the reconstruction works.  相似文献   

20.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天摩沟于2007年9月、2010年7月、2010年9月和2018年7月分别发生大型和巨型泥石流,4次泥石流活动均不同程度堵塞主河帕隆藏布,淤埋国道318或摧毁桥梁,堰塞湖淹没村道、溃决造成下游塌岸,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尤其是交通干道造成极大危害。文章针对以上4次泥石流活动,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泥石流发生前的孕灾背景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和地面调查对天摩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和成灾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天摩沟内冰川发育,年际变化大,目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方式为岩崩和堵溃,其中2018年和2007年为岩崩引发,2010年为堵溃引发,该沟同时具有冰川泥石流和降雨泥石流的特征。(2)经历了2007年和2010年3次大规模泥石流后,天摩沟内斜坡类物源储量增加了19.6%,绝大部分启动的冰碛物和崩滑物源都转化为泥石流沟道堆积物或冲出沟口。(3)天摩沟2018年泥石流容重为2.10g/cm^3,为黏性泥石流,流速快冲击力强,帕隆藏布河道受到挤压多次变道,历史上最大偏移距离为190m。(4)2018年7月11日泥石流成因为降雨条件下加剧冰川消融引发主沟沟源右侧岩崩,形成多阵次泥石流,主泥石流体积18×104m3,淤埋G318近220m。后续依然具有暴发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防治降低其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