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会对核电站安全造成影响.随着核电站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必要关注在地震下核电站的安全.核反应堆厂房是核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地震响应对核电站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直接法,考虑了 3种不同场地(中硬土、软岩、硬岩)在地震下的塑性变形和土的滞回阻尼,使用FLAC3D对土-核反应堆厂房模型系统进行了三维建模.为了捕捉上部结构...  相似文献   

2.
结合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在已运行核电站附近新扩建核电站的大型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爆破振动的监测与爆破振动的控制。通过理论分析与监测等多种手段对爆破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了正在运行核电站的安全。所总结的减震措施经验对其他核电站的爆破振动控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核电站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明显;大亚湾、阳江核电站厂址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NWW,台山核电站为NNW。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分析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较不利于隧洞围岩的稳定,台山和阳江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利于围岩的稳定和维护;各核电站拟建隧洞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向短轴且长、短轴比近似于各隧洞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各隧洞在埋深范围内开挖时均没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最后,依据Byerlee滑动摩擦准则,探讨了核电站外围现今活动断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兴建核电站首先要解决厂址选择的三大问题:(1)区域地壳稳定性;(2)水资源和(3)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据世界已经运行的295座核电站资料,现代技术已完全能够控制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使在允许的安全范围之内,因此,区域地壳稳定性和水资源就成为影响核电站厂址选择的最重要条件。 苏南核电站位于江苏省江阴县长江岸边,水量充  相似文献   

5.
梁乃杰 《物探与化探》1986,10(3):161-170
本文主要介绍杭州湾北岸三个拟建的核电站选址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概况。文中重点归纳了核电站选址三阶段中地球物理任务及解决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解决与核电站选址有关的区域和深部地质构造、各类断裂(包括区域断裂和活动性断裂)、地震活动及站址岩土体动力参数测定等方面的结果,同时对杭州湾北岸是否宜建核电站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某核电站岩土地基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站的建设是我国能源开发中的新课题,比之一般民用建筑有许多新的要求和考虑。本文介绍了某核电站岩土地基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的各项试验和数据,着重介绍岩土地基动弹模的如何确定,因它是核电站厂址选定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古迅  王德民 《地质科学》1982,(4):408-414
核能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核能发电在世界能源构成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修建核电站,要求严格的安全和环境条件,必须绝对保证核电站在各种可能遭遇的自然和人为事件情况下,均不致发生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的事故。因此,除了要求核电站建筑物和各种装置本身安全可靠并拥有周密而充分的安全措施外,特别要求在选择厂址时,必须充分查明和预测各种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在各种能危及核电站安全的自然灾害中,与工程地质直接有关的问题有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核电站选址中,厂址地区的区域稳定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广东某核电站的选址问题,评价预选核电站厂址的核安全是否合格,94年航遥中心利用航空磁测资料,研究了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地壳的稳定性,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为选择核电站厂址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依据,开拓了航磁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
核能是一种安全、干净和廉价的能源。核电站的建立基于严格的地质勘察和技术设计。本文着重介绍核电站选址中不同阶段的遥感和物探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按系统工程的观点组织核电站选址中各阶段的遥感和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核电站是当代各国开发新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核电站正在规划和研究兴建中。由于它具有规模大,正体性强,稳定性要求高和连续运转等特点,对其建筑物结构、系统安全进行要求有足够保证。本文试就核电站兴建有关的特殊工程地质要求予以初步讨论,以期能为日后研究确定一个较合理的勘测原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过将近五年的努力,广东核电站的建厂厂址终于确定下来,就要破土动工了。核电站的厂址,各方面的条件要求都比较苛刻、并要求从地质,地震、环境保护、供水、交通、供电系统、负荷中心等方面综合比较,综合选址。这里,我们仅就广东核电站选址中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做一简要的回顾,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勘察设计》2012,(10):89-90
实现了核电站设计的全球协作工作效率提高10%,发电效率提高20%坐落于辽宁省南部港口城市大连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中国东北第一座核电站,也是首个获批四台百万千瓦级机组规模化建设的项目。为了克服这个耗资46.4亿人民币的大型项目在一期工程设计中面临的挑战,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GEDI)从一个单纯的二维设计环境迁移到Bentley的三维设计软件和ProjectWise协同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水文、港口码头及其他重大工程项目的选址等基础地质调查中,综合物探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华东乍浦核电站选址过程中我们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卫片解释和区域地质资料,对核电站厂址范围内的第四纪覆盖层厚度、基岩地质、断裂构造以及区域稳定性等进行了解释和评价,为选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任务的提出对于核电站选址,首先要解决区域稳定性;水资源和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等三个问题。在这方面,利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解释区域稳定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乍浦核电站位于浙江钱塘江北岸,为上海市和杭州市的中段,地处华东电力网负荷中心,座  相似文献   

14.
为给核电站构筑物的动态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地基岩土体的动态模型,每个核电站厂址都必须对有关岩土体的动态参数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是比较耗费的,一般只限定在核岛和安全泵房所在的位置上进行。 地基岩土体动态特性,即动弹性参数的测量,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筑物的几次实地变形监测,以及收集到的有关变形监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总给出大亚湾核电站建筑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核电站是安全的,其水平位移、沉降量符合客观规律,属正常的形变,为今后解决核电站建筑物变形观测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是我国目前发展电力工业的新兴工程,它由反应堆、发电机房、水泵房、设备、管道系统等一系列建(构)筑物组成,外型复杂,结构形式繁多,系统间相互联系密切,沉降要求严格,必须保证安全运行等特点。本文就我们对核电站地质勘察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天然放射性的变化,放射性安全标准体系知识介绍,以及日本3.11大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对环境影响范围的分析,说明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对中国领域没有任何影响;以WHO安全标准衡量,在本洲岛的影响范围小于1万km2.同时通过实例讨论,强调了加强对核电站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测,重视核电站周边放射性环境微小变化,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最后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周边水库水质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并评价了核电站环境的安全性,指出具有好的安全保障体系的核能利用是清洁、环保的能源.  相似文献   

18.
弹性波测试在核电站基岩深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岩深孔的弹性波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及深孔测试中所采取的有效防水防压措施。并用此完成我国某核电站反应堆基岩深孔(孔深120米)的跨孔和单孔的测试任务,取得预期的结果。同时,对测得的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为该核电站的建造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9.
蔡振京 《物探与化探》1987,11(2):138-139
核电站的选址是核电站建设前期工程中的重点项目,选址是建立在严格地地质勘察和周密地设计基础之上的,需要对近场区(半径为8km以内),远场区(半径为300km以内)的区域地质、线性断裂、地震活动、地震地质环境预测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还要对深部断裂、深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至今已有300多座,从现有经验和资料来看,核电站要求在自重或可能遭受到最大地震荷载情况下,地基的差异沉降不大于万分之一,地基的强度不低于490 KPa,以确保反应堆和冷却水供水管道的安全。对于岩石地基,其强度大多是可以满足的,但差异沉降指标就不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