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一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
大湖塘矿集区位于赣西北九岭成矿带西北部位,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侵入活动及成矿作用强烈。大湖塘燕山期岩浆岩形成时间分布在130.3 Ma~151.4 Ma之间,可划分为三次侵入:130.3 Ma~134.3 Ma、140.4 Ma~144.4 Ma、146.4 Ma~151.4 Ma;在144.4 Ma~146.4 Ma之间,岩浆活动处于休宁阶段。区内燕山期岩浆岩与矿床在形成时间上十分接近,空间关系上相互依存,并显示特定的分布格局。根据区内矿床的分布特点、产出位置、成矿时间、燕山期花岗岩与矿床的相关性等特征,可将大湖塘矿集区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W、Mo—W、Mo、Cu、Pb、Zn—Cu、Pb、Zn、Au、Ag三个成矿系列,并提出了"北钨南铜"的找矿观点。区内双桥山群与成矿,燕山期岩浆岩的起源,矿床等间距分布,以及重力勘探方面的研究应加强。  相似文献   

3.
铁山岩体北东缘陈盛—集宝庙地区分布有多个铁矿、铜铁矿矿床(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分布以及矿床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了该区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与燕山期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侵入三叠系碳酸岩、页岩有关,NW或NE向断裂对成矿岩体、矿床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为下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庐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铁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2014年在矿集区北部首次勘探发现了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其成矿与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关系密切。东顾山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岩浆岩明显不同于该矿集区内已知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玢岩型铁矿床有关的岩浆岩。本次工作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岩体的岩石学和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研究表明,东顾山矿床为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床,其锆石LA ICP-MS U-Pb定年结果为99.7±1.5Ma~99.9±1.7Ma,与钨矿化形成于同一期岩浆热液活动的辉钼矿的Re-Os定年结果为97.22±0.77Ma,成岩成矿时代相近,表明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东顾山岩体几乎同时形成,二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通过与区域成岩成矿时代的对比,本文首次提出庐枞矿集区内存在100Ma左右的成岩成矿事件,在成矿时代和矿床类型上明显区别于成矿带先存的140Ma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和130Ma的玢岩型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的一期成矿作用产物,据此将成矿带的燕山期成矿时代范围重新确定在145~97Ma之间,说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与华南中生代第三次大规模成矿作用对应的伸展地球动力背景下的成矿事件。东顾山钨多金属矿床为下一步在庐枞矿集区及区域上开展100Ma左右的钨多金属矿床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区域成岩成矿作用的动力学背景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床属大型铅锌铁矿床,对矿床矿石矿物的系统研究表明,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黄铁矿。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相互穿插关系,认为成矿主要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期,矿床是与燕山期隐伏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倪培  潘君屹  迟哲 《矿床地质》2020,39(5):754-784
华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聚集区,其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尤其引人注目。文章围绕华南燕山期大规模铜成矿作用,系统收集了该区内30余个主要矿床的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初步总结了华南燕山期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统计结果表明,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华南燕山期最重要的铜成矿类型。对此,文章结合华南地区近年来铜及相关金、钼等金属的最新找矿勘查进展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成果,分别以德兴矿集区、德化矿集区、紫金山矿集区和治岭头矿集区为例,提出了华南燕山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几种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坪钨矿床是近年在赣北地区新发现的首个超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幕阜山地区东坪-香炉山钨矿找矿远景区东部。矿床赋矿层位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安乐林组浅变质岩系,北东向断裂及其两侧的次级裂隙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容矿构造,隐伏的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成矿岩体,与区内钨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石英脉状硅化;两个矿带的钨矿体均产于成矿岩体外接触带,呈现了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典型的"五层楼"分带特征,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黑钨矿矿石;明确了构造和岩浆岩等主要控矿因素;总结出地表微细裂隙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蚀变带、含硫化物石英细脉带、石英脉、重砂及地球化学异常为区内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田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是铜陵矿集区内储量最大的铜(金)矿田。矿田内矿床类型多样,成矿作用复杂,分布有东狮子山、西狮子山、大团山、老鸦岭、冬瓜山和花树坡等铜(金)矿床。这些矿床均围绕岩体产出,多数为隐伏矿,赋存于上石炭统-中三叠统的不同层位,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由下向上依次为层控矽卡型、矽卡岩型和热液脉型矿床,其中以前2种类型最为重要。矿田成矿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2个时代,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中酸性侵入岩是狮子山矿田内铜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该矿田主要岩浆岩为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属中酸性岩石,为造山带派生的碱性和偏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岩浆岩为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属于壳幔混染型,岩浆岩后期同化围岩使硅质流失,并且在岩浆侵入过程中与Na2O、K2O含量较高的围岩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不同岩石之间可能有某种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南岭及其邻区岩浆活动频繁,其中酸、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发育,与铅锌矿床具成因联系的主要为燕山期酸、中酸性小岩体。这些岩体,无论岩性、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均有独自的特征。详细研究这类小岩体与铅锌矿的关系时,得出四条成矿和非成矿小岩体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五河地区金矿床与岩浆岩、构造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重磁异常推断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研究岩浆岩与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特征以及郯庐断裂带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金矿床大多位于已知岩体或隐伏岩体的边缘,区内各矿床的成矿流体相似,H-O同位素图解中石英样品点大部分落入岩浆水范围,部分落入变质水范围.岩...  相似文献   

11.
冯建之 《矿产与地质》2011,25(3):217-226
文章根椐小秦岭金矿田稀土分析结果,总结了各地层岩石单元、岩浆岩及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对太华群主要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分析了燕山期花岗岩文峪岩体和娘娘山岩体生成构造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通过主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指出区内大湖钼金矿床与其它金矿床的成矿差异,认为小秦岭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为变质岩中的斜...  相似文献   

12.
潘方  张明军 《安徽地质》2021,31(1):23-26
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发现一隐伏铜矿.本文在对该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为受燕山晚期岩浆岩控制的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矿床,并通过对比前人总结的九瑞地区"多位一体"的成矿模型,分析认为该矿床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芦子园超大型Pb-Zn-Fe多金属矿床是保山地块上系列同类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顺层产出,含矿围岩以矽卡岩为主;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推断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但已知矿床内未见到隐伏岩体且未获得直接的成矿年龄等,矿床成因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矿床深部发现蔷薇辉石与Fe、Pb、Zn、Cu矿化具密切的共伴生关系以及往深部蔷薇辉石含量增加、颗粒增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矿床成因指示意义。本文对蔷薇辉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H、O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蔷薇辉石主要化学组成SiO 247.01%~48.66%,MnO 34.42%~40.19%,CaO 7.52%~8.51%,FeO_2.85%~8.76%,MgO 0.22%~0.28%,TiO_2和Al_2O_3含量均较低;微量元素Li、Be、Sc、Zr、Rb、Sr等不相容元素不亏损或弱亏损,相容元素Cr、Co、Ni明显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包裹体δDV-SMOW为-81.7‰~-73.3‰,δ~(18)OH~6.1‰,2O为5.4‰在δD-δ~(18)OH_2O图解中投点均落入岩浆水区域;矿石矿物Y/Ho值与周边燕山期志本山、漕涧花岗岩较为一致。上述均表明芦子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岩,综合分析认为,芦子园Pb-Zn-Fe多金属矿床为与燕山期隐伏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远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河南嵩县康达萤石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为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嵩县西南部车村萤石矿集区。为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矿床成因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采用MC-ICP-MS对矿床主成矿期的萤石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萤石样品的等时线年龄为(123±9.1) 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年龄与合峪复式岩体的末次侵位年龄(127±14)Ma接近;萤石的εNd(t)为-15. 9,与合峪岩体的εNd(t)为-17.4^-11.2也相近,暗示矿床与合峪岩体的密切成因联系,并与这一时期区域上发生的大规模成矿时代及燕山期岩浆侵入事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西畴县嘎机矿区位于燕山期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域北缘,近年的地质普查发现较好矿化信息,已探获铜铅锌资源储量可达中型,具大型矿床潜力。地质勘探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物组成复杂,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矽卡岩化为主,矿区深部存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其外接触带存在较好钨、锡、钼等矿化,从矿区浅部到深部,存在低温成矿元素(Pb-Zn-Cu)→高温成矿元素(W-Sn-Mo-Cu)的垂向分带。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本文认为嘎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无关,为燕山晚期老君山花岗岩有关多金属成矿事件的产物,其成矿物质和流体应主要来源于深部燕山期隐伏岩体,矿床成因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围岩蚀变晕、矿化组合类型分带、物化探综合信息探测方法和工程验证与普查评价的结合,是该区隐伏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界牌W-Cu矿床产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矿集区最大的矽卡岩型W-Cu矿床。矿区出露的主要岩体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浅色花岗岩体,矿区外围则大面积出露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化产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灰岩捕虏体矽卡岩化带中。黑云母花岗岩发育花岗岩型钨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及从岩体至外接触带蚀变矿物组合显示形成温度逐渐降低。这些现象表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矿床具有紧密成因联系。本文获得矿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22±11 Ma,428±7 Ma,410±7 Ma,表明界牌W-矿床及区内主要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本文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报道的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和华南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W-Mo-Cu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U矿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华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分布广泛、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加强华南加里东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汝阳县楼长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楼长沟铅锌矿赋存于熊耳群安山岩体内近EW向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具有多源、多阶段成矿特点,反映成矿与中元古代晚期的闪长岩体及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具有同源成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测定、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在燕山晚期太山庙花岗岩体周边寻找同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何维基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50-456
对本省钽铌矿床根据矿床成因采取四级划分原则进行了详细分类,按成矿作用分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二大类,按矿床成因及成矿地质条件分二个亚类,根据成矿阶段分七种矿床类型,根据与矿化有关的母岩体的标型矿物分十四种矿体类型,其中蚀变的花岗岩型钽铌矿床是主要类型,其次是伟晶岩型钽铌矿床,细晶岩型矿床因矿物细小,目前尚难利用.各种类型钽铌矿床(点)主要是位于构造隆起带内,分布于怀玉山、武功山、武夷山、于山和九岭等5个钽铌成矿带中.从华力西期至燕山期均有产出,其中以燕山中期为主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9.
吉林海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守忠 《地质与勘探》1999,35(1):10-13,25
海沟金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的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质学、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等方面研究,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有部分来自岩浆岩。成矿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应属于混合岩化热液型铀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右江前陆盆地形成于华南板块向印支板块俯冲拼合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印支期构造形迹。然而盆地中印支期岩浆及其相关成矿作用鲜有报道。选择右江盆地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与有机质关系密切的德立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测年方法,获得德立矿床成矿时代为207.1±0.6 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为0.728379~0.739226,对比显示,闪锌矿Sr同位素组成与矿集区及周边晚白垩世长英质岩体、晚侏罗世高镁安山岩低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而与区域内三叠纪长英质岩体具有相似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德立铅锌矿床成因可能与三叠纪岩浆关系密切,也暗示西大明山矿集区深部或周边存在隐伏三叠纪岩浆岩。此外,该矿床的矿体产出部位与富有机质地层关系密切,泥盆系和寒武系之间的硅钙界面破碎带是寻找铅锌矿床的有利位置。此次研究指示在西大明山矿集区不仅有晚白垩世铅锌成矿作用,矿集区西侧还存在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发育两期成矿作用的叠加,为今后矿集区找矿勘查拓展了新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