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地震》编辑部《地震地质》编辑部《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地震文摘》编辑部《地震研究》编辑部《地震学刊》编辑部《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东北地震研究》编辑部《广东地质》编辑部《灾害学》编辑部《热带地理》编辑部《山西地震》编辑部《广西水利水电》编辑部《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中国岩溶》编辑部《四川地震》编辑部《人民珠江》编辑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海洋石油》编辑部《内陆地震》编辑部庆祝《华南地震》创刊二十周年共贺单位  相似文献   

2.
一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术季刊。它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四川地震》根据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 ,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 ,为繁荣地震事业作出贡献。读者对象主要是省内外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大专院校师生。二 刊载内容1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及其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2 发表地…  相似文献   

3.
一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地震学术季刊。它立足四川 ,面向全国。《四川地震》根据新时期地震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 ,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 ,为繁荣地震事业做出贡献。读者对象主要是省内外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大专院校师生。二 刊载内容1 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及其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2 发表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知网"针对《四川地震》进行的统计,简要分析了影响《四川地震》期刊质量的几个指标。结果表明,机构用户数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一直在增加,但发行范围是稳定的,这说明地震专业性期刊的阅读者是特定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且在同一时期的来稿数量保持稳定也说明了期刊的稿源也局限在特定研究机构内;同时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反馈意见知道:影响因子的主要贡献因素是地震台站监测仪器革新技术和有关地震台站技术管理方面的文章;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的前兆观测项目分析这一类资料性文章是《四川地震》影响因子的次要贡献因素;其他类型文章的贡献还要小些。可以看出,地震台站观测技术创新型文章是《四川地震》期刊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鲜水河断裂带,北起炉霍侏倭以北,南端延伸过康定后折向石棉与安宁河断裂带相接,全长300余公里,总体呈北55°西方向展布。根据《四川地震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第二卷中的四川强震简目统计,自公元前26年至1979年5月,四川全省共发生M≥4.7级地震274次,其中M≥7级强震16次。而鲜水河断裂M≥4.7级地震约70次,占全省地震的  相似文献   

6.
正1970—2013年,四川及邻近地区(97°E~109°E,26°N~35°N)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40次,7级以上地震7次。本文主要对四川6级以上地震前的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学科异常从基于前兆观测异常与地震、基于《中国震例》、基于四川省《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前兆观测异常3个方面进行了循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地震局流动队刘盛利同志来稿指出,1944年6月20日壁山、铜梁5 1/2级地震原定震中(北纬29.5°;东径106.0°)有误。该地震虽列入《中国地震目录》和《四川地震目录》的附录内,但因当地仅有这次5级  相似文献   

8.
1980、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一、二卷(以下简称《汇编》)。两卷共计49.4万字,刊录了四川省两千余年来811次地震的1693份史料、调查材料,111张地震宏  相似文献   

9.
前言     
四川省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为深入研究强震的地质构造特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970年建立四川地震机构以来,时我省强震作了一系列考察,积累了丰雷的资料。为了适应地震科学的蓬勃发展,1978年根据四川省地震局有关文件精神,我队着手组织编写了《四川强震(M≥6)调查资料汇编》,于1982年脱稿。现经删改,修订成《四川强  相似文献   

10.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南川县陈家场(今南坪镇)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1971年《中国地震目录》和1975年《四川地震目录》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震中烈度定为七度,震级5 1/2级。重庆市博物馆胡人朝同志在1980年第4期《考古与文物》上撰文,提出“1854年陈家场地震的震中烈度应低于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震》2019,(3):48-48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地震学、地震前兆、地震监测预测、地震地质、地球化学、工程地震、地震观测技术及与地震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为地震科研、观测、管理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园地,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1933年叠溪地震后的调查、报道和研究,重点介绍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叠溪地震调查及其著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关于叠溪地震,这是第一次科学性的现场调查和第一篇学术报告,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奕麟和秘书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大队、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仪器厂,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安微、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力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是由水库蓄水引起的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颙 《中国科学D辑》2009,39(3):257-259
《科学》(Science)杂志2009年1月16日的“本周新闻”发表了一篇报道,题目是“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文中介绍了“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了四川汶川地震”的说法.在汶川地震发生半年之后,类似的报道(如英国Telegraph网站、美国的纽约时报等)在国外突然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据1921年5月《申报》和《东方杂志》记载:“川边盐井地震成灾,拔帑银一万帐济”,“川边盐井县地震为灾,伤毙人畜,压坍房屋及盐池,盐地,为数甚多。本日奉大总统令,著财政部迅拨帑银一万元,交由陈镇守使遴派妥员,分赴灾区,核实放赈”。盐井县当时属川边镇守使(陈遐龄)驻防区域十八县之一,今治地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区,因产盐而得名。这次地震史料始收载于《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1980年)和《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一卷(1982年)。《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定作1921年5月前芒康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9.00°、东经98.5°,震级大于等于6(3/4),震中烈度为Ⅸ度。  相似文献   

16.
1990年8月29日至9月7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在长春集结,应吉林省地震局邀请,举行了历史地震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继泰主持,来自云南、四川、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省地震部门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历史地震研究者共5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顾问谢毓寿先生专程到会,并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历史地震目录》编辑组的闵子群、孟宪东、吴戈、刘昌森、江在雄、朱书俊、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调查现场的基础上,对1975年版《四川地震目录》附录所列1944年6月20日铜梁、壁山一带5(1/2)级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这次地震确实存在,但震中不在铜梁、壁山一带(29°.5N;106°.0E),而在云南了了家和四川宁南一带(27°.0N;103°.0E).  相似文献   

18.
本刊启事     
《四川地震》2005,(1):48-48
1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载地 震监测预报、地震学、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社会学、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性文 章、问题讨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读者 对象主要是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工程以及有关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等。  相似文献   

19.
?26-282     
《四川地震》是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地震学术期刊,每逢季末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地球科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和综述性文章,以及与地球学科有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等科研成果和综述性文章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促进学术交流,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期刊。欢迎投稿,欢迎订阅。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来稿一式…  相似文献   

20.
综合积分预报方法在四川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震例》提供的前兆异常资料,对1976~1985年期间发生在四川地区的4次6级以上地震应用国家地震局推广的实用化程序巾的综合积分方法对地震三要素进行判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文中对方法的某些基本点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