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气和海洋的研究虽然也注意到它们彼此存在相互作用,可是基本上是针对各自的问题独立进行的。大多数气象学家只强调海洋对大气的热力效应,很少去注意大气的动力过程对海洋的作用。同样,海洋学家也偏重于考虑气象条件对海洋的影响,忽视了海洋对大气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卫星等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气和海洋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人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绕地球的大气和海洋这两种介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必须从整体的观念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另外,早在50年  相似文献   

2.
前言     
《沉积学报》问世已经十年了,这对中国沉积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十年,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片断,但是从中国沉积学的发展来说,却是从“起始”到“壮大”,充满着灿烂光芒的;沉积学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开了花、结了果。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事业的锤炼与培养,中国沉积学的园地已经是繁花似锦了。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时刻,我想全国的沉积工作者,《沉积学报》所有的作者和编者是应该有所自慰的;因为,大家确实为中国的沉积学做了一些实际工作。我们出这本专刊是需要的、是值得的。总结过去、策励将来,向着二十一世纪的召唤,为沉积科学继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大气能量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能量有效性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大气能量学特别是能量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为了将能量有效性的研究从全球大气整体向局地或区域尺度拓展,针对经典有效位能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扰动位能的新概念,并初步探讨了其理论和应用问题。在已开展的工作中,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扰动位能的时空结构以及与大气动能之间的联系,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豫西伏牛山区一个交通不便、没有资源的小山村,几年时间,人均收入从986元增至1635元,大部分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他们是靠什么致富的?  相似文献   

5.
李倩 《河南地质》2010,(10):7-9
日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未来十年,土地整治应沿着什么方向推进?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修编的定位是什么?与上一轮规划即2003年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有哪些不同?如何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目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我们村有部分群众前几年因移民搬迁而移居,老宅未拆,算不算一户两宅?”“村里马二虎家前年遭灾,易地重建,土地使用证怎么办?”“前几年,村里部分群众搞养殖,扩大了农宅范围,能登记发证吗?”面对村干部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卢氏县土地局地籍股股长杨焕纲有点应接不暇。这是5月12日发生在卢氏县文峪乡政府三楼会议室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以来,地质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了明显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地表、地壳向地幔、地核扩展研究深度而开拓的深部地质领域。深部地质作用的研究,从方法到内容都具有显著特点,也有重要意义。作为运动着的天体之一的地球,其若干表部现象,与其深部作用有着密切联系。地球各部皆处于一定的温压状态,其本身即为一个复杂的温压系统。对地球从表部—深部—更深部进行系统的整体研究,必须装备和掌握从低压常温—高压高温—超高压高温的设备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1,(10):26-36
五年建3600万套保障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你读完这段文字之时,便有几十栋新楼刚刚打下地基。体最之大、速度之快,对于广大百姓而言是一份厚礼,但对于多年来做惯了大面积套型的中国建筑设计界而言,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心理准备都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某矿是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多金属矿,是某冶金企业的重要后备原料基地。从1954年起就进行普查勘探,至今地质勘探工作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十年。在一平方公里的勘探范围内,先后已经打了总进尺三万二千多米的一百多个钻孔,二千多米坑道,几十米竖井,获得了一定的矿  相似文献   

10.
许靖华 《第四纪研究》1992,12(2):179-180
由于他们所关注的是现代世界,所以HCSU、IGCP计划组织者们一开始就认为:在今后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内地质学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活动天地不大,因为地质过程是缓慢而渐变的,而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今后几十年和几个世纪的环境变化上,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以百万年为尺度的变化与今天的人类或下一代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以下简称纬向带)与地壳运动之联系,是地质力学一项基本理论问题。李四光教授早年探讨地壳运动规律时即得到启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步深入,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充实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地质力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纬向构造形变,结合其他学科观测研究的成果,对巨型纬向带,作一些补充讨论。(一)巨型纬向带发生的原因及其展布的规律性1.纬向带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几十年地质灾害的日益加剧,保障人类和城市建筑物的安全问题成为日益尖锐的,而在多数情况下又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要求从整体上解决上述实际问题,很遗憾,通常只是在紧急情况已经发生时才提出。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济阳坳陷总体表现为由多个次一级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凹陷组成。坳陷内的凸起构造呈近NE向的排列,单个凸起构造呈东西向展布。东西向构造为东营凹陷的主体构造方向,西部的几个凹陷则为北东向展布,坳陷区内的断裂构造以NE向断层为主。坳陷以伸展构造为主,同时发育有走滑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盆地演化经历了印支期NE向挤压、中生代中期裂陷、中生代晚期构造抬升、古近纪强烈断陷和新近纪整体坳陷等几个阶段。盆地的最终成型是地幔抬升产生的裂陷和走滑断裂产生的拉分联合作用的结果,来自东南方向的挤压作用是形成区内北断南超半地堑盆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贵州开阳磷矿区环境地质问题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涂应强 《贵州地质》1998,15(3):273-276
本文从矿区开采几十年来,所产生的环境地质灾害的观察,列举山体崩落,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均衡的破坏,地表水径流的改变以及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地质灾害给矿山开拓,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提出了治理这些灾害的几点建议,以正在开拓的矿山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对于拟开发的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人们长年累月关注的事情,就是每年向全世界发布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结果当中,我国的学术论文总数是多少,论文增长多少篇,被引用多少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论文总数在增长,引用率也在提高。但人们在欢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地球化学迈进了它的壮年期,它在下列几个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成就: 一、成矿成岩全过程的较深入了解。一个矿、一个岩体的形成往往经历了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十多亿年的长期复杂历史。人类只能看到这些过程的总结局,但是在过去是无法了解、探索其全过程的。近年来,通过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成矿成岩模拟实验、热力学计算和气液包体等手段,人们才发现许多矿和岩体都具有比过去设想要复杂的历史。概括说来,它们常是多成因的;物质来源多种多样,形成方式丰富多  相似文献   

17.
浅谈岿美山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常青 《矿产与地质》2010,24(2):136-140
岿美山钨矿包括西部含黑钨石英脉组及南部矽卡岩白钨矿体,探矿均未超过500m标高以下范围;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和对深、边部的勘探,认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向南西方向侧伏明显,内接触带中有大量石英脉,且有不同程度矿化,有二次成矿的条件,砂包常见。指出矿区西部及北东、南东方向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胡祖六 《湖南地质》2009,(12):58-59
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一个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速度上,堪称人类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中国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18%剧增到46%。最近十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尤其惊人,此势头预计还会延续,每年约增加两千万都市人口,近乎每年新增一个澳大利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城乡人口到2015年将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质》2011,(7):1-1
骄阳似火的7月,中国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90年,华夏大地见证了两段最重要的历程,从几十位成员的青涩初生到8000万党员的无比壮大,这是一个政党的成长之路;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这是一个民族的复兴旅程。事实上,正是因为一代代杰出共产党人的血肉与智慧,这两段历史已经合二为一,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20.
吴昌功 《地质通报》2009,28(203):378-383
中国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服务系统。中国国情决定了信息研究是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中国信息工作的一大特点。中国地矿信息研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信息研究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职能,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认识作为指导,这种认识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在新形势下,中国信息研究工作正在由“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这对信息研究工作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