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12,34(6):90-93,172
中国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土壤贫瘠、成壤条件差,加之西部经济大规模崛起进程中,煤炭资源探、采力度加大,对水资源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西南原本水资源匮乏、干旱洪涝频发、水环境脆弱,加之极端气候和大规模煤炭资源探采,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系统探索中国西南煤炭资源开发与水相关的正、负效应,结合绿色煤业、煤矿矿山地质公园和煤矿地质遗迹、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强调煤与水均属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针对西南煤炭基地特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类高强度活动区——城市水资源系统特点和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探讨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提出了计算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控制目标反推模型"(COIM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控制断面径流量计算、控制断面水质指标计算、控制目标方程和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以郑州市为应用范例,介绍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应用及水环境调控对策制定.  相似文献   

3.
朱金花 《地下水》2012,(3):94-96
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采用一维水质数学模型分析计算渭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以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分析归纳出各水功能区和支流区域的排污控制量和削减量;并分析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实际承载状况的空间分布。就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措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布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2)
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辽河流域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特点,结合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情势、流域水生态保护新需求和流域水工程安全管理新任务,形成辽河流域环境流量保障、容量总量控制方案及水工程优化布局的流域方案。为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保护管理提供支撑,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环境流量与容量总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共性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俊杰  吴传贵  崔桂生 《地下水》2005,27(2):84-84,90
面对水资源紧缺,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创新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加大水利投入,搞好开源节流工作;科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严格执法,有效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分析,得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存在着水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均、严重浪费、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的相应对策,即:强化管理,科技兴水,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优化环境,加大投入和持续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增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新任务。熵权法是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可以剔除指标体系中对评价结果贡献较小的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对于主观权重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真实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现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从而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环境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熵权法的由来及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重点对熵权法在水资源量、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评价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发现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针对当前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对熵权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熵权法可与其他方法创新结合共同使用,构建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时空格局演变等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全面系统的水网构建对增强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韩城市水系治理现状及存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与水文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简述了水网构建总体思路及布局,并提出供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系管理信息化五大具体规划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当前,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与之相关的问题影响着亿万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信息化管理是提升现代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利用现代遥感手段,能够及时调查掌握城市水资源分布信息,利用GIS系统实现水政、水污染和水动态监测的管理功能,是现代城市水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该文就上海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遥感调查的方法过程进行了论述,针对水资源信息系统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利用遥感方法调查与分析城市水问题是做好现代城市水资源管理所必需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faced in China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European 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such issues, with an attempt to emphasize the challenges in China. The paper also summarizes various studies in China to highlight the severity of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faced by regulators, pollut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China’s water situa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insufficient quantities of water,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as well as poor water quality.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has spread from point source to non-point source, from fresh water to coastal water, and from surface water to groundwater. From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experience from EU, including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ater price system, desalination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technologies, and from the analysis of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two regions, we c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ater price, water market and water tax could be introduced to China for water environment regulations. Moreover,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for water quality, human health and ecological safety.  相似文献   

12.
艾丹丹  王桂莉 《地下水》2011,33(2):77-78
住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其水环境的建设对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住区水环境建设中中水、雨水的利用及各种高新技术应用等新动态,分析了现阶段住区水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盲目的开发建设、设计不完善、先进理念应用度低、居民环保意思不强等,针对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营造体现地域特色的...  相似文献   

13.
依据碳酸盐岩的出露形式、岩性和层组类型、大地构造等,将南方岩溶环境系统划分为裸露型、埋藏型、覆盖型和断陷盆地型,其中裸露型又可分为连续型和间互型.简要叙述了连续性、间互型、埋藏型和覆盖型岩溶区的大地构造、岩性和岩层组合方面的特征,结合多个典型点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连续型岩溶区的地表水缺乏、污染、内涝和石漠化问题,提出修建水窖、封山育林等措施缓解缺水和治理石漠化;同时介绍了间互型岩溶区的地表、地下水污染、缺水、石漠化问题,提出依托高位隔水层溶洼成库、寻找蓄水构造打井、封山育林等治理措施;最后介绍了埋藏型岩溶区的缺水、石漠化和塌陷问题,指出打井、恢复植被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条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贵芬  许模 《中国岩溶》2019,38(2):193-201
针对华蓥山岩溶山区岩溶泉水枯竭,水质污染等问题,为查明其原因并做好防范措施。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实际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华蓥山中段某岩溶水系统天然条件和人工活动下循环演化条件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含水介质特征、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资源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引起岩溶水系统循环条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结果对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良性循环有较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岩溶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5  
随着自然条件改变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大,我国北方岩溶水系统从输入、输出到结构、水资源要素转换关系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短短几十年内有近30%岩溶大泉断流,80%泉水流量大幅度衰减,区域岩溶地下水位每年以1~2m速度持续下降,同时,有20%以上的岩溶水系统主排泄带的水质在Ⅲ类以下且总体趋向恶化,此外,还存在着矿坑突水,岩溶塌陷、地裂,海水入侵,旅游功能降低,生态功能丧失等诸多的岩溶水环境问题,极大地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本文根据前人成果和实地调查资料并采用一些典型事例归纳总结了岩溶水环境问题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展示北方岩溶水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加大岩溶水资源调查研究与保护力度,同时,也为广大学者开展相关立项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淡水循环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流域尺度。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不应只着眼于流域过程,而应从更大的空间尺度——全球尺度对地球系统过程加以研究。文章总结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淡水循环的影响途径,论述了水行星边界方法框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淡水利用管理从流域尺度到全球尺度的实现方法。水行星边界方法以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7.
水是维系半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导活跃的因子.由于半干旱地区相对丰富的水资源,导致了土地盐碱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破坏了半干旱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本文综合分析了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地区水文地质环境与土地盐碱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闫晓红  段汉明  吴斐 《地下水》2011,(1):117-118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属于重度缺水区,从城市发展和水资源危机的角度出发对宁夏省水资源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宁夏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宁夏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防洪抗灾体系不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亚地区是我国天气的上游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必须要保证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首当其冲.研究和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水文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百年来中亚地区气候有暖湿化趋势,气温增温持续时间较长且增温幅度较大,近50a增暖更加明显(0.47℃·(10a)-1),其中冬季增温最快,预估未来会延续变暖的态势;同时20世纪80年代之后降水量持续波动上升.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湖泊变迁造成了重大影响,人类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近50a来锡尔河和阿姆河入咸海径流量均呈减少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之后拦水蓄水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加上灌溉用水的增加,导致两河入咸海水量骤减;而1987年之后两河入咸海水量回升,主要是气温回暖、降水增多,加速了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使得进入河道的径流量增加.同时,湖泊水位下降,面积收缩,水质恶化.中亚水资源问题主要是跨国水资源分配和水环境恶化问题,要做好水资源评估和用水规划工作,建立覆盖全区域的水资源环境监测网络.中亚国家需要共同参与制定一套完整的、综合考虑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的水资源管理政治立法决策体系,构建中亚各国人水和谐、互利共存的水资源新秩序,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