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正>2013年3月初,抚顺西露天矿坑底出现鼓胀,后缘两条地裂缝变形进一步加剧。这一险情引起国土资源部的密切关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建立了定期会商通报制度。2014年2月13日~14日,针对春节前南部边帮滑坡变形再次加剧的险情,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第9次赶赴西露天矿,与辽宁省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历经百余年开采,形成东西长6.6km、南北宽2.2km、面积约11km2的矿坑。2009年,在矿坑南帮的上部开采境界线外围,发现地表裂缝;2013年3月份以来,南帮边坡出现了整体变形;2013年8月份以来,速率持续加大,滑坡险情加剧。封面照片为该滑坡后缘的地表破裂带(拍摄于2014年1月16日,  相似文献   

3.
<正>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地调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当看到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远程会商车载系统在现场与北京应急会商室进行会商演示时,十分高兴的通过该系统与国土资源部地质灾  相似文献   

4.
<正>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将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挂牌成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是国土资源部履行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职能的业务支撑单位,主要承担全国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  相似文献   

5.
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抚顺西露天矿进入闭坑期,由于资源的开采,导致西露天矿长期受地质灾害的威胁。为了总结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保障矿区及近矿城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同时为其他同类露天矿的灾害分析、安全防护提供可参考案例,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抚顺西露天矿滑坡、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DPSR模型,从驱动力响应、压力响应、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断链减灾和安全防护措施。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滑坡灾害最早出现于1927年南帮西部,滑坡主要位置由南帮西部区域向西端帮、北帮西部、北帮中部、北帮东部方向发展,近年南帮出现大规模岩质边坡滑移变形,1970—2000年期间,滑坡灾害最为频发,2000年以后滑坡灾害频次减少,且滑坡灾害多发生在5—9月份;北帮附近地裂缝出现于1960年后,上世纪70、80年代加速发育,走向与F1、F1A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南帮地裂缝分布在南帮巨大滑移变形体后缘,呈弧扇型分布,于2009年出现,2012年后迅速发展。通过对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滑坡与地裂缝存在同源性和互为因果性的链式关系,影响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和不良工程地质环境控制、采矿活动驱动、降雨及地下水因素的诱发。  相似文献   

6.
抚顺西露天矿采坑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采坑.长期高强度的矿山开采诱发了一系列滑坡地质灾害.在西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实践工作中,总结出GPS实时监测系统的特点、构成,详细介绍了抚顺市西露天矿北帮变形监测的GPS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根据实际运行状况评价了GPS实时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刘立岩 《探矿工程》2013,40(2):77-80
抚顺市东岗道桥公路由于连接东、西露天矿的隧道施工及东露天矿西端帮剥离致使东露天矿西端帮土体滑移,路面出现裂隙、变形,迫使东侧公路停用。结合地质情况,采用压密注浆施工技术对东露天矿西端帮边坡土体、公路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处理。经测量数据检验,东露天矿西端帮边坡及公路沉降变形趋于稳定,达到预期效果,保证了东露天矿西端帮边坡稳定及公路的正常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结合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环境背景,介绍了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监测中地下水监测系统的构建情况。从降水入渗、岩体的透水性等角度对比了汛期及非汛期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进行曲线估计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汛期持续强降雨是诱发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的重要因素;强降雨入渗过程中,基岩裂隙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符合三次项曲线模型;非汛期,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滑坡地表变形速率也减缓。  相似文献   

9.
<正>在11月17~22日于日本京都大学召开的国际滑坡协会(简称ICL)第12次理事会会议上,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和国家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专家殷跃平教授当选为国际滑坡协会新一任主席。殷跃平现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于2009年6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ICL第8次理事会上当选为副主席,为推动我国和国际地质灾害减灾领域学术交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质》2013,(11):46-47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业务发展规划(2013—2020)》近日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地灾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地质灾害应急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1日,《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七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领导马军、殷跃平、刘传正、张作辰向新一届编委颁发聘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院长马军在讲话中对《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拉线式滑坡地表及深部位移实时监测系统是测量滑坡地表及深部相对位移的监测仪器。通过对内蒙胜利露天矿东帮滑坡现场地质条件调查,分析了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和滑坡特征,研究了内蒙胜利露天矿东帮滑坡发生的地质成因和环境成因。砂类土+黏土+砂质泥岩地层结构是胜利露天矿东帮滑坡发生的控制因素;露天矿不间断进行的开挖、爆破及其他外荷载是胜利露天矿东帮滑坡发生的影响因素;高强度、大量的降雨是胜利露天矿东帮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对布设在胜利露天矿东帮的地表及深部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该滑坡在暴雨之前的3个月,地表位移速率为1mmd-1,处于匀速蠕变阶段,并且由坡顶到坡底,地表位移略有增大,呈牵引式下滑特点,深部位移基本没有变化,暴雨后,两者均发生突变,3种不同深部布设的位移监测点有效地捕捉了滑面大致位置及错动距离,可为该类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深度确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及时掌握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基于现代监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建立一套实时动态反映边坡位移变形和应力变化的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对海州露天矿北帮边坡的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海州露天矿属于蠕变型滑坡,目前正处于局部变形、整体稳定的状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边坡位移和应力的高精度、自动化、连续性监测,将为露天矿边坡灾害的动态预警和安全决策的及时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边坡的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国土资源部就其排查工作专门进行了部署。对此,记者就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领导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专家们提示,要加强次生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查明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分布情况,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并制定应急预案。———以乡镇为单位,逐村逐户逐点并沿交通干线进行排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陶庆法说,芦山地区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天夜晚,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部署,迅速成立以李向主任为组长的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组,连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以张茂省、徐友宁、唐亚明为组长的三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专家组,并在第一时间派出第一支应急排查组赶赴甘南灾区参加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次生灾害救援工作.其他二组也分批奔赴陕西灾区开展次生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会议承办单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地质调查院会议时间与地点2014年10月16日~21日,太原其中,10月17日全天报到;10月18日~10月21日学术大会会议主题及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背景,对西露天矿北帮边坡进行稳定性数值分析,并对西露天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和变形区划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受断层,软弱岩体,强降雨以及矿震等的影响;边坡存在相当大塑性区,边坡表坡局部存在较大变形,随着井采开采的推进边坡塑性区将增大,地表沉降位移增量呈增加的趋势;对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应根据变形情况逐渐实施搬迁。最后指出应对北帮边坡岩体变形的时效性问题及趋势进行预测,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导致46人遇难的云南镇雄"1·11"山体滑坡灾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2013年1月16日,国土资源部又派出第二批专家组赶赴镇雄滑坡灾害现场进一步开展调查,并会同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分析研究1月12日无人机对滑坡区域拍摄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等精确资料,在开展实地勘察的同时,又走访了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近40名村民,经过调查研究,对镇雄滑坡灾害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滑坡灾害预警分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方面。目前,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成果,系统性的应急措施分类研究还鲜有展开,因此,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运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将滑坡累计位移分解为趋势项位移与周期项位移,并分别应用多项式拟合及自回归(AR)模型对2个分量进行预测,在此结果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滑坡变形分为匀速变形与加速变形阶段,综合判断滑坡灾害预警等级,开展了针对滑坡预警分级的应急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预警等级主要为蓝色和黄色2种类型,对处于不同的预警等级下的滑坡,可根据滑坡变形特征快速决策,基于滑坡灾害预测和预警分级结果能更有效地指导滑坡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20.
西南山区某机场高填方边坡在雨季结束后不久产生了变形。通过现场调查,坡体后部土面区出现了三条拉张裂缝,左右侧界也有明显变形迹象,坡脚五级马道水沟挤压变形严重,坡脚挡墙产生一小段垮塌变形。通过地表宏观变形判断坡体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对此段填方体滑坡及时实施了应急变形监测与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地表变形监测曲线分析,由于错过了初始变形阶段的监测,该滑坡变形一开始就处于等速变形阶段。该滑坡在抗滑桩开挖过程中,变形明显加剧。坡体变形进入加速阶段后,变形速率及变形加速度较等速变形阶段成倍增加。在变形进入临界状态前,及时实施了坡体后部刷方减载,坡脚堆载反压的应急治理措施。应急治理措施实施后,坡体变形速率迅速减小,为永久治理工程的实施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