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2.
1991年5月22~24日在列宁格勒召开了由苏联地质部、科研生产联合体“金属矿地球物理”和科学技术地质学会西北分会联合组织的第二届全苏金属矿地球物理科学技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地质部系统的科研和生产单位、俄罗斯联邦地质局、苏联国家储量委员会、苏联冶金部、“地质勘探”康采恩、苏联科学院、苏联教委等代表。 笔者以高访学者身份参加了会议。下面从两个方面将会议概况作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3.
在一九八二年八月一日至八月九日,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委员会(INQUA)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四十多个,正式代表近一千人。这次代表大会正值INQUA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九月六日至十二日于苏联第比利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前、会后组织了高家索、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地的地质旅行。会议规模七百余人,来自苏联以外的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约一百五十人。我国由中国地质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代表团由郭文魁、陈毓川、杜琦、杜乐天、何知礼、李兆麟六人组成,郭文魁教授任团长。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7日至24日在昆明召开。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西德、印度、伊朗、塞内加尔、西班牙、泰国、英国、美国、苏联、赞比亚、摩洛哥共14个国家的35名代表和我国的46名代表出席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129 SC2铝土矿化学分析技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7年9月7至11日在苏联列宁格勒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匈牙利、捷克、美国和苏联等七个国家以及中央秘书处代表Guadillere先生共21人。我国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派出三人代表组首次出席该分委员会的会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联合国环境总署、教科文组织及苏联国际科学协作中心,关于“地质与环境”专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苏联地质部于1986年6月18—26日,在塔林及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探矿与环境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爱尔兰、西班牙、中国,古巴、厄瓜多尔、波兰、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捷克、芬兰等十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环境总署与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共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8.
第十五届国际地球化学勘查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5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会主办,里诺会议执行委员会筹办的。大会分为会前考察、大会交流和会后考察三个部分。会间还有技术讲座。 会议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475名代表出席,美国和加拿大代表占会议代表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他代表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西班牙、委内瑞拉、南斯拉夫、牙买加、澳大利亚、伊朗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矿物学协会举办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1990年6月28日—7月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9名中外矿物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外国学者和代表294名分别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这次大会是国际矿物学协会首次在我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该组织自1958年创建以来召开  相似文献   

12.
国际矿床成因学术讨论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自1963年以来,已先后在匈牙利、英国、日本、保加利亚、美国、苏联、瑞典和加拿大举行了八届学术讨论会议。最近一次的第八届(IAGOD)学术讨论会是1990年8月12日~18日在渥太华召开的,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340多位代表按会议预定的20个课题宣读了400多  相似文献   

13.
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的盛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5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铀成矿省技术委员会会议是亚太地区铀矿地质界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近几年来世界上铀矿地质领域较大的一次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有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主管铀矿资源的政府机构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法国、西德、瑞典、美国、苏联等国也派出政府部门官员或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加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际铀协会的官员,共有17个国家的32名外国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14.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举办的“在可溶岩上建筑的工程地质问题”讨论会,于1981年9月14—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召开。参加这次国际讨论会的有29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其中土耳其国家以外的代表有70名,我国派出代表6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名誉主席M.阿诺(法国),主席Y.M.谢尔盖夫(苏联)、司库兼代理秘书长M.朗格(西德)参加了会议,土耳其国家的能源、自然资源部部长及伊斯坦布尔市市长等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 讨论会开始前的两天召开了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的理事国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7—10日在广州召开。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6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国外代表40人,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朝鲜、瑞士、美国、苏联和中国香港地区。国内代表来自全国生产、科研和教学等系统的68个单位。代表中有国际花岗岩研究的著名学者涂光炽、徐克勤、怀特、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动态     
苏联召开矿水和热水水文地质工作者会议 1959年6月24日至26日。苏联地质保矿部地质专家委员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分会召开了苏联矿水和热水的科学研究工作及勘探工作的研究程度和进一步发展的状况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地方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及苏联地质保矿部全苏地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的代表,参加会议的还有苏联科学院水文地质实验室,各共和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8.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联合主办的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和展览会于1989年 8月 22日-26日在新落成的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苏联、匈牙利、日本、新加坡、中国等1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近6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五月十二至十六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3项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在西澳首府佩斯召开第二届国际太古宙讨论会,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英国、美国、苏联、印度、丹麦、西德等13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四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我国代表四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