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菏泽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富胜  谷继成 《地震学报》1986,8(2):226-227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了5.9级地震.这是在1937年8月1日7.0级和6(3/4)级地震、1948年5月5.5级地震的震中区发生的一次重复地震。这次地震具有前、余震少,能量衰减快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穹状隆起与菏泽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发生5.9级地震,震中区曾在1937年发生过7级地震。从卫星影象中读出,震中区有着环状水系的分布,另从该地古地理的演化、深部、浅部构造、大地热流值、地面形变测量、地震活动、震前水位上升等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菏泽地震是发生在构造上升、穹状隆起的中心(或近中心),是中心部位破裂的结果。震害除受构造控制外,浅层结构与潜水埋深也有很大影响,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砂土液化,不同于强震所造成的液化类型  相似文献   

3.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与东明县交界处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微观震中在北纬35°14′,东经115°17′。面波震级5.9级,震源深度12公里。 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考深断裂带南段的菏泽地区。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与1937年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宏观考察结果确定: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市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  相似文献   

4.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地区发生5.9级地震。地震的构造位置处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聊城-兰考断裂带的南段。1937年8月1日曾在菏泽发生过两次7级左右地震。1983与1937年这两次地震的极震区完全重合。据宏观考察结果,宏观震中位置在菏泽县马岭岗公社与东明县胡庄公社之间。这次地震造成46人死亡,1000余人受伤。  相似文献   

5.
1984年11月2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发生了一次5.3级地震。震中处于银川地堑的南端,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有NNE、EW、NW等多组构造交汇。1962年和1971年,这里曾先后发生过三次中等强度的地震(Ms 5.1—5.5)。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灵武县新华桥乡,与1962年12月7日、18日发生的5.4、5.5级地震震中基本重合。震中区  相似文献   

6.
丁平  彭玉盛 《高原地震》2001,13(1):51-53
0 前 言2 0 0 0年 9月 1 2日 0 8时 2 8分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发生了 6 6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较广 ,距震中约 1 3 0km的州府所在地共和县恰卜恰镇震感强烈。此次地震是继 1 990年共和 7 0级地震之后又一次发生在海南州境内的强烈地震。震前 2周内出现的动物异常与 1 990年地震前极为相似。本文将介绍观测和调查了解到的动物和地下水前兆异常。1 动物习性异常地震前 1周至临震前 1 0多分钟 ,震中区和邻近地区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动物异常。动物种类有狗、猪、兔、鼠、羊、蚂蚁等。现分述如下 :( 1 )狗 :在震中区的兴海温泉…  相似文献   

7.
发现青藏高原北部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普遍存在5级以上地震空段,空段时间在7~33年之间,且在青海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前震中区还存在ML≥4.0级地震空区,四川北部的7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出现显著增强现象。未来2~8年间青藏高原北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其危险区域为祁连地震带西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和内蒙西部。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总被引:40,自引:1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远场体波资料和有限断层方法快速反演获得了2013年4月12日芦山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并计算了震中区理论烈度分布.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端的一次Mw6.7级的逆冲型地震,最大滑动量159 cm,震中区烈度达Ⅷ-IX度(中国地震烈度表).这次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汶川地震同为逆冲型破裂,主要破裂滑动发生在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表明汶川地震对这次地震有触发效应,在宏观上可视为汶川地震一次"迟到"的强余震.  相似文献   

9.
菏泽5.9级地震震中区地下水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11月7日05时,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这是自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后,在震中附近再次发生的一次中等强度地震。地震前、后,在震中附近出现了一些地下水异常现象,由于这次地震是发生在降雨少和不抽水灌溉的初冬季节。地下水动态比较稳定。此外,该处地势平坦,含水层结构相似(均以粉砂、细粉砂为主的局部承压水),水位埋深都为4—5米,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单一,因此提供了深入分析对比的条件,这次地震所反映的地下水异常比较丰富、可信,其特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引言1978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在这次强震发生的数年以前,京、津、唐地区已经有不少台站开始了微小地震、水氡,视电阻率、深井水位等项目的观测,取得了7级以上大震前,震中区附近多种异常现象的宝贵资料。关于这些资料,国内已有不少人做过总结和研究。但是,如何认识这些资料?特别是,那些异常现象与这次地  相似文献   

12.
1985年8月1日20点13分,在西藏米林发生了一次5.6级地震。 经宏观调查,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很广,有感面积约二万平方公里。震中在米林县纳玉区来果桥一带(北纬29°O4′,东经94°14′),震中区烈度为七度。 震中区呈椭圆形,面积三十八平方公里,据反映,震前听到了闷雷般的地声,地震  相似文献   

13.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我国地震部门曾对聊考断裂带南段的菏泽、东明、兰考之间近几年内有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可能作过估计,因此列为全国重点监视区之一,布设了一些观测台站,使用了正在试验中的高精度测量手段。弦频式应变仪就是其中的一种,在该仪器的试验观测中记到了菏泽地震的应变突变。 河南省辉县百泉地震台的ZX-79型弦频式钻孔应变仪系1979年投入试测的高精度钻孔应变测量手段,后经国家地震局正式鉴定通过。  相似文献   

14.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1日,山东省菏泽县西南(北纬35°12′、东经115°18′)发生7.0级地震。十四小时以后,又发生一次6.7级地震,其震中沿聊考深大断裂向东北方向迁移了16公里(菏泽县小留公社一带)。7.0级地震使菏泽、济宁、聊城及河南省的商丘、开封、新乡、安阳等地、市的部份县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次地震,人员伤亡16051人,牲畜死亡3719头,房屋倒塌320061间。  相似文献   

16.
2021年5月21日漾濞发生MS 6.4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明显,中长期阶段云南地区3级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滇西北地区出现长达456天的4级地震平静;短临阶段震中区附近出现3—4级地震条带;临震阶段中小地震活动由外围地区开始向震中区迁移,震中区出现直接前震。  相似文献   

17.
周焕鹏 《地震研究》1989,12(3):228-233
本文利用1978~1985年菏泽地震巢内发生的地震,分析研究了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发现在菏泽5.9级地震前出现26个月的波速比和振幅比低值异常,两者同步变化,震后恢复正常。这种现象,为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前兆异常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瑞田  赵宪超 《内陆地震》1992,6(4):383-387
利用深层承压水头观测结果,对东明——菏泽长水准测线8——9号测段的高差变化进行了回归计算和相关分析。认为菏泽市城区9号测点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受深层承压水头变化的影响。排除地下水影响因素后证实,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仅3mm左右的升降变化,表明9号测点对这次中强地震仅能反映微弱的形变信息量。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发生5.3级地震,这是自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以后,山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一次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这一地震进行了总结,对该震的震源机制、余震序列、地震烈度和发震构造作了介绍。研究了这次地震前山东地区出现的各种前兆异常现象及其特征。最后,对地震发生前的预报情况和地震后的对策情况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发生5.9级地震,11月 13日至20日,我们在极震区及其附近地区利用野外水化分析车,对地下水中某些化学组分和气体组分进行了现场观测。本文对震中区地下水中CO_2的观测结果作一介绍。 观测区与实验方法 1.观测井孔的选择 根据现场宏观调查,确定观测井孔的范围以极震区(Ⅶ度区)为主,并在此基础上略有扩展(图1)。观测井孔大致分布在南北28公里、东西48公里的两条垂直线上,共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