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氟中毒是贵州分布较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地方病。从环境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环境对地方性氟中毒的影响,对揭示其病因与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氟病的形成与分布 氟是一种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人们一般通过饮食摄入氟,当氟不足时易患龋齿,过多时引起氟中毒。人体每天适宜摄入量1—2毫克,最高允许限度3—4毫克。饮水氟适宜标准为0.5—1.0毫克/升,超过1毫克/升将出现大量氟斑牙患者,超过3毫克/升时,出现氟骨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氟是一种非金属气体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水、土、岩石、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氟元素。人体各组织中也都含有氟。因此,它是一种身体所需要的“生命元素”。人体每日需从环境中摄取1.0—1.5毫克/升的氟,其中65%取自饮水,35%来自食物。可见饮水中氟的含量高低,是地方性氟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毫克/升,最高不超过1.0毫克/升。在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三江平原浅层地下水中含铁的概况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中,铁含量不超过0.3毫克/升。而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含铁量都高于这个标准。据对438个水样分析成果统计,其中含铁高于标准的为343个,占统计总数的78.3%,平均含铁3.53毫克/升,为标准的11.76倍,含铁最高达36毫克/升,是标准的120倍(见表一)。  相似文献   

4.
硝酸盐(NO_(3-))或硝酸盐氮(NO(_3-)-N)是水质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水中硝酸盐的不断增加,可能是来自生活污水、化学肥料或某些工业废水的污染。一些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硝酸盐含量不允许超过45毫克/升,或硝酸盐氮不超过10毫克/升。  相似文献   

5.
龋病与铅矿     
龋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疾病,其发病与甜食和甜饮料及不讲究口腔卫生有关,但亦与饮食中的磷酸盐、钙及痕量物质有很大关系.当饮水中氟离子的含量约1毫克/升时,此种饮用水便有防龋病的效益.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据确定,食物中磷、钛、锰、钼和钒对防龋病是有益的,而铅、铜、锌、铬和硒则是有害的.在英国,据调查,居住在富含钼地区的儿童,龋病较少. 近几年来,英国的地质学家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等地区进行了调查.他们在农田和菜园中取土样,取样深度为10~15厘米;对作物如土豆、小萝卜中的痕量元素进行测试,以了解食物中铅等元素的状况.在取得地方行政及医  相似文献   

6.
在稀土元素存在的情况下,用二溴铀试剂Ⅱ来测定钍是有意义的。在1NHCl中钍与稀土之比值在1:5000以下时没有干扰影响。测定灵敏度为0.05微克/毫升Th。在25毫升溶液中硫酸盐含量在100毫克以下时不影响钍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中的硝酸根离子,主要来自硝酸盐矿物的溶解;有机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转化,以及某些工业废水的污染。饮用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过高,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主要是使婴儿血液中变性血红蛋白增加。一般饮用水中硝酸根含量不应超过45毫克/升。特别是近年来对亚硝胺致癌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水中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测定就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8.
赵凤三 《岩矿测试》1988,(4):326-327
地下热水中二氧化硅的测定是一个重要项目,二氧化硅浓度可用作地热温标,为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信息。 一般天然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通常为每升几十毫克左右,可直接用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而在地下热水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通常是较高的,尤其是高温地下热水,其二氧化硅含量在每升几百毫克以上。作者通过大量实验对比后认为,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9.
水的矿化度是指水中含各种离子、分子和溶解盐类的总量,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总和,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矿化度一般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实测求得,其单位是用毫克当量/升(me/l)表示,因为用毫克/升(mg/l)的单位不能直接计算出来,所以需要先求出换算的经验系数后,才能计算出矿化度的毫克/升  相似文献   

10.
一、有了测定数据,在地形底圖上繪入等含量線时,須作很大的努力。第1,等含量線作法与制地形等高線有相似之点,即等含量線应为平滑的曲線,等含量線不能相交等等。第2,等含量線的間隔(單位)由工作地区的特点而不同,例如有的地区,用1,5,10(r/g)的划分法,但有的地区採用了1,10,100(r/g)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正> 张城堡泉位于山西省孟县上社镇张城堡村东北200米处,涌水量5升/秒,水温14℃,出露标高950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含铁0.229毫克/升、二氧化硅13.6毫克/升、偏硅酸17.7毫克/升、锶0.21毫克/升,矿化度359.49毫克/升。泉周围广泛出露的仅是地槽期的建造太古代结晶变质岩,而没有地台期、地洼期的建造,这使人们一直误认为泉周围自显生宙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金在天然水中具有很大的迁移性,不论在地下水中;还是在地表水中,根据水流和分散晕中所含的金量都能够发现金异常。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曾经进行过水化学取样。在东西伯利亚的地表水中,金的平均含量为0.005毫克/升;在外贝加尔地区取水样,分析结果与上述大致相近。在咸和盐水地区取样,金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0015~0.084毫克/升。  相似文献   

13.
水井滤水管的材料,应根据地下水的水质和滤水管的需要强度而选定.如果地下水是侵蚀性的或易结垢的,滤水管必须用防腐材料制作.侵蚀性地下水的主要标志(安诺,1966)是低pH值,含溶解氧,含硫化氢,总矿化度超过1,000毫克/升,二氧化碳超过50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个简单的三层地质模型,正演模拟了煤层气赋存导致其与正常煤层之间多种地震属性的差异,如振幅属性、能量属性、频率属性与相位属性等。煤层中含气量的变化将导致各地震属性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1大部分属性值表现为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平均能量属性、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其中平均波谷振幅属性、最小振幅属性等在煤层气含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变化不大;2另有瞬时频率属性在煤层气含量为0~30 m3/t,属性值随煤层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超过30 m3/t后,属性值呈跳跃式变化,变化范围不大。利用地震属性技术选取了平均波峰振幅、为瞬时频率、为最大振幅、弧长等4种属性对山西某区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绝对误差一般小于3 m3/t,相对误差大多小于20%。  相似文献   

15.
氰化物毒性剧烈,水体中含有氰化物对于公共卫生及水生生物的活动、河流的净化等均有重要影响,因此测定水体中氰化物的含量,对于了解水质污染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氰化物的测定,一般采用容量法和比色法常用构比色法有吡啶—盐酸联苯胺法,吡啶—巴比妥酸法等,但由于吡啶有恶嗅,盐酸联苯胺又是致癌物质,因此逐步为吡啶—吡唑酮法代替,但该法仍未消滁吡啶的臭味后又有人改用乙醇作溶剂而吡啶用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内蒙等干旱地区,不少地方存在着高氟地下水,氟离子(F~-)含量常是卫生标准极限含量(≤105克/升)的八倍、十倍至十多倍。 地下水中氟存在的型式,大部分为阴离子态,小部为呈CaF_2、H_2F_2、BrF_3等液态,亦有以HF、ClF、ClF_3而逸出者(在温、矿泉区,此种现象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当有铀和钍存在的情况下,用氯化锌或硫酸锌以络黑T进行反滴定对稀土元素不可能进行测定。我们所推荐的方法是基于pH~10时按紫尿酸铵(MEPEKCИД)用氯化镍溶液滴定剩余的特里龙Б的这一原理。此法适用于测定钍以及钍和稀土元素的总量,用其它方法测定钍后即可计算出稀土元素的含量,从一个样品的溶液中同样能分别测定稀土元素和钍。络合法滴定时,铵盐可使紫脲酸铵指示剂颜色转变不好;在滴定溶液中铵盐的允许含量不超过300毫克。在酸性介质中,用络合法测定钍时,阴离子有干扰,用该方法时,在溶液中阴离子  相似文献   

18.
钍射气、氡和锕射气的半衰期有很大差别。根据这一点用气流法测定钍射气是可能的[1,2]。通常,在测定由天然地质体中放出的ThX时,如果镭~(226)的含量不超过1·10~(-9)克。而AcX含量不超过与其处于相对平衡的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见不到镭~(226)和AcX的影响。这一条件使得在某些场合下以射气法测定铀矿物中的ThX时必须考虑锕射气和氡的影响。文献中尚没有能够对上远影响进行计算的精确资料,故此我们认为必须确定出这些条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AcX和镭~(226)的影响的研究,是用CΓ-1M型仪器和容积为1和2升的标准电离室进行  相似文献   

19.
河北某矽卡岩型铜矿以往取样主要是采用干法刻槽取样,粉尘浓度大。经测定,一把锤作业时每立方米可达十余毫克。如几把锤同时作业,其粉尘含量每立方米可高达数十毫克,大大超过国家标准。今年初曾派人前往江西某钨矿取经,该钨矿曾试验了湿法取样,即在普通手钎上套上一喷雾环,利用喷出的水雾  相似文献   

20.
用直接光谱分析法分析化学成分复杂的样品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基物定量组成和定性组成的变化对谱线的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的大小有影响,因为当样品成分不同时,电弧温度的变动范围很大。本文所研究的是关于天然物质中经常与铀伴生的元素钛、锆和钍对微量铀的光谱测定准确度的影响问题。被测的铀含量为5×10(-7)-1×10(-4)克,伴生元素的含量大大超过了样品中的铀含量。研究方法是:用含有呈溶液状态而加入到样品中去的不同数量的钛、锆和钍的合成混合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