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宜昌地区在寒武系水井沱组取得页岩气重大突破后,中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查明这套富有机质页岩的成因及其与下伏硅质岩之间的内在联系,系统采集了鄂西宜昌地区鄂宜地2井岩家河组和湘西桃源、张家界地区留茶坡组-牛蹄塘组的硅质岩,利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数据分析了硅质岩成因,并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沉积模式及其对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意义。结果表明:①鄂宜地2井岩家河组硅质岩的Al/(Al+Fe+Mn)值介于0.30~0.68,在Al-Fe-Mn三角判别图和Fe/Ti-Al/(Al+Fe+Mn)图解上集中分布在沉积成因区;稀土元素Eu异常不明显,配分曲线为平坦模式,且(La/Yb)N介于1.01~1.81,指示岩家河组硅质岩为沉积成因。②湘西桃源和张家界地区的硅质岩明显分为两种成因。留茶坡组硅质岩Al/(Al+Fe+Mn)值介于0.03~0.19,在Al-Fe-Mn三角图上靠近Fe一端,稀土元素表现明显的Eu正异常,且配分曲线以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左倾斜为主,指示明显的热液成因;牛蹄塘组硅质岩则表现相反,指示沉积成因。③埃迪卡拉纪末期,湘西斜坡地区靠近热液喷流中心,因此留茶坡组硅质岩以热液成因为主,而宜昌地区位于局限台地附近,富硅热液因受到阻隔而无法进入,因此硅质岩为沉积成因;至寒武纪早期,随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湘西和鄂西地区海水连通,因此该时期硅质岩均为沉积成因。埃迪卡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为海洋生物的繁盛提供了大量的磷等无机营养元素,对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沉积成因的硅质页岩相很可能是页岩气的有利相带,这或许能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赣南崇义-永新地区上奥陶统陇溪组为一套黑色硅质岩、碳质板岩为主的地层,富含放射虫化石。硅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硅质岩w(SiO2)为84.91%~94.01%,PASS组分质量分数小于30%,指示其含有较低的陆源碎屑组分。永新陇溪剖面硅质岩具有较高的Al/( Al+Fe+Mn)值(0.55~0.79)和Al2O3/TiO2(20.19~25.30)值,为正常的海相非热液沉积,崇义黄背剖面上部硅质岩Al/( Al+Fe+Mn)值(0.45~0.57)和Al2O3/TiO2(7.83~10.25)值明显减小,为含基性火山碎屑非热液成因。赣南陇溪组硅质岩Ce/Ce*值为0.82~1.02,Y/Ho值为24.44~26.68,均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其中永新陇溪剖面硅质岩∑REE+Y质量分数与PASS组分相近,崇义黄背剖面硅质岩∑REE+Y质量分数大部分是PASS组分的2~3倍,指示崇义硅质岩形成的环境更加开阔,这些硅质岩中的陆源组分可能来自于赣中古陆。   相似文献   

3.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315℃,峰值为220~240℃;②δDV-SMOW值范围为-68.7‰~-76.4‰,平均为-72.9‰,δ18OV-SMOW值范围为+5.9‰~+19.5‰,平均为+16.6‰;③黄铁矿δ34SCDT值为正值,集中分布在+25.49‰~+26.36‰之间;④铅同位素显示较高的μ值(9.92~10.17,平均值为10.04)和ω值(38.06~40.51,平均值为39.26)。该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中温(220~240℃),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水为主,有少量浅源水的加入,硫、铅均为单一来源,其中硫主要来自海水,铅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平邑盆地柏林剖面古近系卞桥组一段19件湖相碳酸盐岩样品的岩性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邑盆地古近系卞桥组一段的岩性从地层底部到顶部整体变化依次为粗碎屑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颗粒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碳酸盐岩δ~(13)C值主要为-3.5‰~-2.5‰,平均值为-2.9‰;δ~(18)O值主要为-8.5‰~-6.5‰,平均值为-7.6‰;碳氧同位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平邑盆地在古近系沉积时期是水体停留时间较长的封闭性湖泊系统。碳酸盐岩Sr/Ba值主要为0.25~31.55,可以认为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水介质主要为咸水环境;Mg/Ca值主要为0.004 2~0.011 9,结合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平邑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变化经历了潮湿环境→半干热环境→干热环境3个阶段。根据岩性序列垂向演化及薄片特征,可以推断出平邑盆地在古近系卞桥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水动力随着地层变新而减弱,湖盆水体逐渐由高能转入低能环境。  相似文献   

5.
轮南古潜山轮古7井区以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遭受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岩溶作用及充填改造作用,岩溶缝洞系统发育,岩溶储层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鹰山组地层内,垂向上发育在潜山面以下(200~300 m)范围内,储层类型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岩溶储层。通过采集28个岩溶充填物样品进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缝洞充填物的充填期次及充填环境特征。分析表明,轮古7井区以东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物的δ13C和δ18O值的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7.82‰~6.03‰,平均值为-1.20‰;δ18OPDB值为-16.13‰~-7.24‰,平均值为-10.97‰,说明该区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作用明显,反映了古风化壳岩溶环境,划分了4种不同的岩溶作用与充填期次。   相似文献   

6.
浙西银山震旦系包括蓝田组和皮园村组。蓝田组主要为一套硅质泥岩+含硅灰岩+硅质粉砂岩的组合地层,是银铅锌
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皮园村组为一套浅海相的硅质岩沉积。为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对震旦系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
究。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蓝田组w(SiO2)较低(19.64%~69.43%),SREE较高(36.44×10-6~265.04×10-6),Al/(Al+Fe
+Mn)值为0.50~0.67,富含As、Sb、Bi等热水元素;皮园村组w(SiO2)较高(90.12%~95.56%),SREE较低(5.3×10-6~
28.29×10-6),Al/(Al+Fe+Mn)值为0.29~0.33,与典型的热水成因硅质岩相似。分析表明:蓝田组含硅沉积岩是碎屑沉积和
热水活动的产物,而皮园村组硅质沉积岩主要是热水成因,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古环境的判别表明研究区在蓝田期以大陆边缘
沉积为主,在皮园村期海平面上升,以浅海-半深海沉积为主,这种转变很好地解释了蓝田组与皮园村组的成因差异。最后对蓝
田期的热水活动和矿化事件进行了探讨,认为银山地区在蓝田期可能存在着3期较强的热水事件,热水事件的发生引发了Cu、
Pb、Zn等金属元素初步富集与矿化,对银铅锌矿床的形成具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认识四川盆地东北部镇巴地区二叠系海平面变化及沉积演化特征,选取陕西省镇巴县杨家湾典型剖面,以岩石学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C-O-Sr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海平面、古盐度、古温度变化来综合分析四川盆地东北部镇巴地区二叠系的沉积演化特征。C-O-Sr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δ~(13)C值为-1.67‰~5.85‰,平均值为2.76‰;δ~(18)O值为-7.26‰~-3.44‰,平均值为-6.24‰;~(87)Sr/~(86)Sr值为0.707 147~0.708 133。C-O-Sr同位素组成所反映的古海平面、古温度(12.0℃~25.2℃,平均值约为21.0℃)、古盐度(盐度指示剂为120.88~135.90,平均值为129.84)特征表明:研究区处于水体流通较好的温暖—炎热的高盐度区,且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对研究区碳酸盐同位素组成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具有一致性,即栖霞初期的快速海侵后进入相对平稳、缓慢下降阶段,茅口初期经历大规模海侵与茅口末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吴家坪初期经历大规模海侵及中期海退,长兴初期海平面上升。综合分析沉积特征可知,研究区经历了由古海平面变化及构造运动控制的开阔台地→台地边缘→陆棚→缓坡环境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桂江流域内植物、土壤碳同位素、河流有机碳含量及同位素进行系统取样测试分析发现,桂江流域C3 植物的
δ13C范围为-37.89‰~ -23.27‰,C4 植物δ13C范围为-14.49‰~-12.00‰。土壤碳库的δ13C 范围为-30.43‰~
-11.56‰,平均值为-24.32‰。土壤碳库主要受C3 途径植物控制,C4 途径植物对土壤碳库的δ13C影响有限,植物残体转化成
土壤有机质的过程中产生有机碳同位素分馏效应,造成土壤有机碳同位素比植物碳库偏重4.42‰。桂江河流DOC分布范围
0.68~2.16mg/L,平均值为1.39mg/L。ρ(POC)分布范围0.11~1.14mg/L,平均值为0.37mg/L,DOC/POC的范围1.31~
9.04,ρ(DOC)>ρ(POC),成为水体有机碳的主要形式。流域水体中δ13CDOC值的范围为-29.682‰~-15.377‰,平均值为
-24.810‰;δ13CPOC值的范围为-27.886‰~-24.271‰,平均值为-25.868‰;两者均位于土壤有机碳库同位素范围内,说明河流
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土壤的机械侵蚀和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受人类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和河流自生浮游植物的代谢分泌物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东塘子铅锌矿床位于南秦岭凤太矿集区南部,铅锌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接触界面,受背斜构造与硅钙岩性界面控制。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脉状硫化物-铁碳酸盐-石英(Ⅰ)、块状硫化物-碳酸盐(Ⅱ)、方解石石英脉-贫硫化物(Ⅲ)、厚大石英碳酸盐脉-贫硫化物(Ⅳ)4个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东塘子乃至整个凤太矿集区内铅锌矿床成因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热液成因之争,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是凤太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的基础。通过矿石的结构构造、黄铁矿成分、H-O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对东塘子铅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塘子铅锌矿床脉状与块状矿石中的黄铁矿w(Co)/w(Ni)平均值分别为18.70与8.56,为热液成因;矿石δDV-SMOW值为-94.9‰~-83.3‰,平均值为-87.0‰,δ18OH2O值为8.0‰~11.1‰,平均值为9.8‰,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地层水与大气降水混入。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H-O同位素等特征,认为东塘子铅锌矿床属于受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与成矿作用中心,深部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床出露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三亚组火山岩和沉积岩,剖面测量和岩相学研究发现其中还发育硅质岩,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灰岩、英安岩和凝灰岩中。硅质岩主要由玉髓和微粒石英组成,岩石具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和层理构造。硅质岩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67.26%~83.52%)、Al_2O_3含量(5.85%~15.88%)和TiO_2含量(0.30%~0.68%)较高,且Al_2O_3/(Al_2O_3+Fe_2O_3)值较高(0.89~0.99),而K_2O含量(0.27%~4.09%)和P_2O_5含量(0.06%~0.12%)较低,且MnO/TiO_2值较低(0.02~0.13),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11.32~119.14)×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备战铁矿区硅质岩为火山沉积成因,硅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喷发,有少量陆源碎屑物质加入,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环境为浅海、弱碱性、氧化环境,有利于磁铁矿的形成。综上所述,备战铁矿区硅质岩的发现对确定备战铁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形成环境及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大巴山早寒武世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古沉积环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水井沱组黑色岩层的稀土元素及V、Ni、Cr、U、Th、Zn、Co等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并与前人研究的鲁家坪组黑色岩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巴断块内的黑色岩层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Ce异常值δCeN为0.47~0.94(平均值0.69),δCeS为0.46~0.91(平均值0.67)呈负异常,Eu异常值δEuN=0.27~1.03(平均值0.57),δEuS=0.42~1.57(绝大多数小于0.87),δEu基本呈现负异常;U/Th比值为2.52~67.51,Sr/Cu比值为5.83~27.96,V/(V+Ni)比值为0.65~0.98,V/Cr比值为1.35~17.79及δU值为1.77~1.99,结合REE的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La-Ce图解、Zn-Ni-Co三角图解及La/Yb-REE判别图解的分析表明,大巴山城巴断块内的早寒武世黑色岩层沉积时所处的古气候为干热型气候,黑色岩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缺氧浅海陆棚-斜坡过渡带的沉积环境,且明显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499℃,盐度为11.5%~13.6%NaCl_(eq),密度为0.55~0.66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发育富气两相、富液两相和H_2O-CO_2三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91℃~389℃,盐度为0.4%~11.8%NaCl_(eq),密度为0.50~0.83 g·cm~(-3);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可见富液两相和富气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206℃~289℃,盐度为8.3%~22.2%NaCl_(eq),密度为0.83~0.99 g·cm~(-3)。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灵湖金矿床中石英的δ~(18)O_(H_2O)值为0.7‰~4.5‰,δD值为-106.4‰~-86.1‰。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8.5‰~2.4‰,~(206)Pb/~(204)Pb值为17.202~17.796,~(207)Pb/~(204)Pb值为15.448~15.473,~(208)Pb/~(204)Pb值为37.712~38.255。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低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灵湖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基于地震、钻井、岩心、薄片分析,采用“残厚与地层古构造趋势面结合”方法对古地貌、古水系进行恢复刻画,划分为3种二级地貌类型,6种三级地貌类型和若干微地貌形态。在岩石化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古岩溶缝洞充填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岩溶发育及充填期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期溶蚀孔、溶洞和溶蚀裂缝是该区主要储集空间;充填方解石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4.17‰~1.59‰,平均值为-1.05‰;δ18OPDB值为-15.71‰~-5.17‰,平均值为-11.15‰。并划分为海相沉积充填环境、大气淡水充填环境、浅埋藏沉积充填环境和深部埋藏高温环境4种不同的古岩溶作用期次。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气田、玉北1井油藏的发现证实了和田古隆起作为塔里木盆地三大古隆起之一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但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地震、钻井、岩心、薄片等资料综合分析,对麦盖提斜坡群古三维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地貌、古水系及岩溶储层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古岩溶缝洞系统充填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岩溶储层发育及充填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后期溶蚀孔、溶洞和溶蚀裂缝是该区主要储集空间;充填方解石δ13C和δ18O的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为-10.22‰~3.06‰,平均值为-0.89‰,δ18OPDB为-15.53‰~-6.21‰,平均值为-9.72‰;可划分为古风化壳裸露岩溶期、埋藏岩溶期和较晚岩溶作用期3期不同的古岩溶作用期次。   相似文献   

15.
2021年第6号(2106)台风“烟花”是我国有监测记录以来对大陆影响时间最长的台风,为华东地区带来了暴雨级的降水。基于台风“烟花”(2106)影响江苏南通地区期间小时尺度高分辨率的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δ18O值为-11.7‰~-2.3‰,加权平均值为-7.4‰。台风影响前期,采样点水汽主要来源于附近海域,受云下蒸发效应的影响,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台风影响中期,受相对湿度与上游累积对流强度的共同控制,降水δ18O值逐渐偏负。但相较于已发表的我国台风降水δ18O极端偏负值(-20.1‰~-12.6‰),台风“烟花”(2106)降水δ18O极值并未显著偏负,主要是由于上游累积对流降水历时较短以及台风登陆后水汽缺乏大规模有组织性的对流活动。  相似文献   

16.
希特伦峡湾(CitronenFjord)铅锌矿是处于储量扩展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世界级原生铅锌矿床,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
北端的铅锌矿床。希特伦峡湾的褶皱和逆冲断层较发育,矿化区主要有迪斯卡弗里(Discovery)区、比奇(Beach)区和伊斯茹姆
(Esrum)区,矿体呈NW-SE走向,主要赋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泥岩和页岩中,主要的硫化物是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硫
化物δ34S值变化于+7‰~+35‰间(CDT),多数在+10‰~+25‰间,铅同位素具有放射铅成因特征。成矿流体温度在80~
160℃之间,属中低温热液型。希特伦峡湾铅锌矿在成因上为喷流沉积型(SEDEX)矿床。格陵兰岛赋存和产出许多铅锌矿,尤其
是北格陵兰古生代的富兰克林阶盆地,其东西向延伸超过2500km,这个未充分开发的盆地将是勘探铅锌矿的优良靶区。   相似文献   

17.
用氧-18研究秦皇岛市燕塞湖水资源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燕塞湖的水,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组成,δ~(18)O测定结果表明:沿大石河地下水δ~(18)O变化在-8.361‰至-7.915‰之间;大气降水δ~(18)O值明显低于地下水δ~(18)O值;伴随河水起涨到消退,河水δ~(18)O值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黄铁矿形态、成分、物理性质和硫同位素方面研究了二道沟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得出二道沟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是:晶形以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或其聚形品为主,高S/Fe值,高As、Bi、AuAg,高As/Sb值,高Cu、Pb、Zn,低Hg、Co、Ni,Co/Ni值大于1。黄铁矿导电类型为空穴型、混合型和电子型,以混台型为主;δ~(34)‰直绝大多数为-2—+3。研究表明,黄铁矿标型可直接作为寻找和评价金矿的矿物学标志以及确定矿床成因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目前多认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北祁连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中的硅质岩 w(SiO2)值、Si/Al值、Al/(Al+Fe+ Mn)值、Fe/Ti值、(Fe+ Mn)/Ti值、
w(∑REE)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Al2O3/(Al2O3+Fe2O3)值、U/Th值、Ti/V 值、(La/Ce)N 值、δCe值指示其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w(Al2O3)值与w(MgO)值、U/Th值、Al2O3/TiO2 值均反映硅质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陆源碎屑的影响;Al2O3、TiO2、Cr、Rb、Ba、Zr质量分数特征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明硅质岩的形成与岛弧以及弧后盆地有关。综 合 分析与奥陶系硅质岩伴生的火山岩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认为西水地区奥陶系阴沟群硅质岩应属大陆边缘背景下,其弧后盆地靠近岛弧一侧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细化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沟-弧-盆体系的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湘东北地区肖家山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家山金矿床是江南古陆中段湘东北金成矿区一个典型的金矿床,其硫化物δ^(34)S值介于-14.76‰^+6.12‰之间,平均值-2.07‰,处于岩浆硫与围岩混合硫范围内;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与岩浆分异流体及变质热液的混合流体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肖家山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深部岩浆与地层来源多来源性,其中含矿岩浆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期湘东北地区大规模构造-岩浆导致的基底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