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流变是控制岩体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流变试验结果显示,新近系红层软岩蠕变和松弛曲线具有明显的三阶段变化特征。对比研究新近系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的流变结果,得出粉砂质泥岩较泥质粉砂岩强度低,蠕变量大,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长。经过模型辨识,认为红层软岩流变符合伯格斯模型(Burgers model)。利用改进后的麦夸托(Marquardt)算法求取了红层软岩的流变参数。结果显示,反映岩石流变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弹性模量和黏滞系数远低于硬岩的同类指标,充分说明新近系红层软岩具有显著的流变性。获取的流变参数可用于伯格斯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质输运与生态环境受海域沉积动力特征和物质来源影响。本文利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的粒度、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资料,采用Pejrup M等提出的三角图分类法对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将研究区分为8个沉积环境分区:二个强动力河口现代沉积区,二个近岸水团交汇作用区,一个陆架水团锋面区,二个残留沉积区,一个冷涡旋的现代沉积区。对比分析了各沉积动力环境区的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条件,揭示各种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种沉积环境的物源输入特征,为长江、黄河与东海间的物质输运和交换等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物源、搬运介质、沉积条件等因素对海岸—陆架沉积体系的影响,为河口沉积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贝壳堤的形成与风暴沉积——以广东台山长湾贝壳堤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为  谭惠忠 《热带地理》2003,23(3):209-213
台山市西南部沿海有一条由典型风暴潮沉积堆积形成,出露高度远高于现代风暴潮增水面的贝壳堤.根据贝壳堤出露的横向与纵向剖面以及横剖面上的3个钻孔的形成年代、沉积特征的分析表明风暴潮在贝壳堤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贝壳堤风暴沉积也具有丘状层理、切割充填结构等典型的风暴沉积特征,但贝壳堤风暴沉积与浅海陆架上的风暴沉积在沉积过程、堆积层位、保存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长湾贝壳堤是由多次风暴加积而成,形成贝壳堤的风暴增水高度接近或高于历史最高记录.形成贝壳堤的风暴沉积堆积于平均海面之上,所以增  相似文献   

4.
刘腾  朱志军 《盐湖研究》2016,24(3):8-16
通过对兰坪盆地古近纪野外剖面中含盐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量和常量元素的测定,利用Adams和Couch古盐度计算公式、Walker"相当硼"判别法及锶钡比值法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该区古盐度特征。结果表明,古盐度在6.5‰~22.05‰之间,盐度变化明显,以半咸水沉积为主,其次为淡水沉积。沉积中心主要位于云龙县—兰坪县一带,古盐度值最高,平面上表现为从沉积中心向盆地周缘盐度逐渐降低,并与其所伴生的沉积环境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结合盆地沉积相、古环境及古地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云龙县—兰坪县一带含盐系地层具有优越的钾盐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博和铜多金属矿区内褶皱、断裂较为发育。粉砂质泥岩、灰色砂砾岩夹泥质灰岩,岩石成岩不好,呈半固结状态,并夹有1~3条破碎蚀变带,胶结性差。钻孔施工中孔内坍塌、掉块、缩径、憋泵、抱钻、断钻等钻探难题频繁出现,给钻探施工带来诸多困难。通过改善冲洗液配方、采用Q系列钻具跟管钻进工艺、多级套管护壁、使用金刚石复合片钻头等技术措施,保证该项目大厚度破碎地层钻探施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地理》2021,44(2):418-426
延安地区丹霞地貌是国内外地貌学界近年来的最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通过对延安地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系统调查和研究发现,该区丹霞地貌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和岩石样品分析,从地质构造、地层组合、岩性特征和外动力等方面来探讨延安地区丹霞地貌的发育机制。研究表明:晚白垩世以来,该地区经历多次构造抬升和新生代以来地壳保持差异升降,区内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但节理、裂隙数量较多,对延安地区丹霞地貌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延安地区丹霞地貌造景岩层主要为白垩系志丹群洛河组(K1l),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色碎屑岩沉积,沉积环境为沙漠环境,岩层倾角近于水平,为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岩性特征上,延安地区丹霞地貌造景岩层岩石成熟度不高,硬度低易碎,抗侵蚀能力较弱,岩石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及峰值强度分布,其沉积过程经历了较为复杂的风力作用过程,岩石强度存在差异性,易受到后期外动力作用的改造;外动力方面,季节性的流水是塑造"沟谷型"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动力,此外,凹片状和凸片状风化作用以及崩塌作用对延安丹霞地貌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阿拉善左旗石驼山-新工地石墨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矿区内共发现2层含石墨层位,受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控制,为2~3期沉积旋廻之产物,顶部泥质岩作为其韵律标志层。在海湾泻湖—沼泽沉积盆地中,由含碳泥质岩、粉砂岩等物质先期形成了原始沉积矿源层,在起变质作用的前提下,经过长时间的持续作用,促进炭质发生结构性转变为石墨,确定石墨矿为炭质板岩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8.
经岩石化学研究认为,分布于地台北缘的印支期岩浆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源岩应为含泥质成分较高的岩石(但不完全是泥质岩或砂岩)。该岩石在压力小于1.5GPa(约50km)的条件下形成,其成因类型属于介于岩石圈拆沉和幔源岩浆底侵的一种过渡类型。本区印支期岩浆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大概类似不列颠的加里东造山带。  相似文献   

9.
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受地层砂体沉积环境控制。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岩石化学成分、粒度分析、砂体规模等多方面研究了含矿地层直罗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直罗组的砂岩具有板状交错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显示其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依据粒度分析,存在分支河道及心滩亚相沉积。岩石砂体分选性中等—好,成熟度较高,表明其物源较远,沉积物经过长距离的搬运才沉积下来;由砂岩化学成分铁的含量分析表明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后生氧化。因此,本区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下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环境,铀矿化受辫状河的心滩及分支河道亚相砂体控制。具有较好砂岩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瓯江口南岸潮滩相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钦春 Berg.  GW 《地理学报》1994,49(6):509-516
瓯江口南岸潮滩可分为三个沉积地貌相带:高潮滩物质由砂、泥混合沉积组成,沿岸沙堤增长;中潮滩物质以砂质为主,坑、洼地貌遍布,滩脊发育,是潮滩中最活跃,对水动力条件反映最敏感的相带;低潮滩物质由泥质组成,滩面平缓,是稳定的淤积带。潮滩相带的沉积物、地貌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瓯江入海的水沙对瓯江口南岸潮滩演变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丹霞山顺层洞穴风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丹霞盆地丹霞组2段顺层洞穴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岩性红层抗风化能力的差异,重点关注软岩夹层的风化特征及其对顺层洞穴发育的影响。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顺层洞穴为案例,采集了洞穴剖面不同岩性红层的岩样及夹层水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岩矿理化测试和水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洞穴剖面岩性的不均一性及软岩夹层的风化凹进是形成丹霞山顺层洞穴的主要原因。顺层洞穴发育的软岩夹层一般是粉砂质泥岩,粘土矿物含量高,以泥质胶结为主,吸水性较强,开型空隙率较大,抗压强度小,易于风化破碎;上下岩层主要是砂岩和砂砾岩,以钙质和铁质胶结为主,吸水性较弱,开型孔隙率较小,抗压强度较大,风化速度较慢。在洞穴岩层风化过程中,粘土矿物的胀缩、钙质胶结物的溶解, 及铁质胶结物的水化作用等是导致岩体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但促使不同岩性红层风化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别。粉砂质泥岩的风化以粘土矿物的胀缩作用为主,砂岩和砂砾岩的风化则以钙质胶结物的溶解作用为主。此外,酸性雨水渗入岩体后与各种矿物进行的一系列离子交换作用也促进了顺层洞穴岩层的风化。  相似文献   

12.
老挝龙湖矿区ZK309孔泥岩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挝龙湖钾盐矿区是呵叻高原钾盐矿在老挝境内最主要的钾盐矿区之一,ZK309钻孔是龙湖矿区打穿最好、取样最完整和最典型的钻孔之一,通过对该钻孔盐岩上覆碎屑层的地层、矿物、元素的分析,得出泥岩层作为成盐沉积旋回中的一部分,其矿物元素变化和与其接触的下伏盐层的类型、特征等密切相关。同一旋回中自下而上泥岩颜色由青灰色变为红色,明显表现出沉积环境由还原性转变为氧化性。盐类矿物在垂向上表现出自下而上的淡化序列。矿物和元素在103~107 m处的突变显示盐岩沉积后期曾明显有水流体的淋滤作用,通过微量元素含量等的分析,该水流体表现为偏向淡水的淡水、海水混合水。碳酸盐矿物组合及含量显示当时可能有高Mg流体的活动。将粘土矿物组合与中国其它海相和陆相盆地粘土矿物组合相比较,得出粘土矿物组合与海相更相似,加上绿泥石含量较高,初步推测粘土矿物可能来源于海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卢金发  黄秀华 《地理研究》2003,22(5):571-578
本在黄河中游地区选择了近60个水测站流域,流域面积从500~2500km^2,分别代表6种不同自然地理类型。运用遥感方法和专题地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在流域泥沙及植被、地面物质等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流域产沙量与植被、地面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植被和地面物质对流域产沙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流域产沙量与植被之间呈现相当好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地面物质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流域产沙量随植被变化存在着二个临界值,一是当流域植被覆盖度等于30%时,另一是当植被覆盖度等于70%时。这一现象以往只是在试验小区或试验流域见到,而本的研究表明,类似的现象在天然河流流域也存在。多元回归表明,在影响流域产沙量诸因素中,植被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地面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中国沙漠》2007,27(2):210-213
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分析了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认为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有科学环境伦理观缺失的原因,但环境伦理问题并不是中国土地沙漠化的唯一根源,故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根除也不是仅仅通过环境伦理学途径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环境伦理学的建设及大众环境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将产生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已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土地沙漠化的环境伦理学视角的分析与研究,如研究环境伦理对土地沙漠化影响与作用的范围、方式、程度等。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西部沙地与甸子地土壤动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殷秀琴  张宝田 《中国沙漠》1996,16(2):149-156
吉林省西部沙地和甸子地典型区土壤动物比较研究表明,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数明显多于甸子地,而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数则相反。两个生境的稀有类群有明显差异,反映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及指示作用。甸子地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沙地。  相似文献   

16.
龙虎山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鹰潭市境内,据鹰潭市区10 km,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丹霞地貌主要以砂岩、砾岩、泥岩等岩层组成,岩壁陡峭,节理错综,发育众多外形奇特,有突出的旅游观光及美学欣赏价值的不稳定岩体,即危岩景观.龙虎山危岩景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应力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雕蚀作用(包括流水侵蚀溶蚀、温度差异风化、微观化学风化等),其中雕蚀作用是危岩景观形成的核心要素.危岩景观保护须符合不破坏性、相近性、可逆性、无干扰性及如旧性五大原则.在分析现有危岩防治技术及危岩景观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吊索法保护危岩景观,即由绳索、钢索等能提供一定向上拉力,使危岩体达到要求的稳定系数的一种方法.吊索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理论计算简单,能较好提高稳定系数,施工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和易监测等诸多优点,适用于各类岩质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沙区地温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绍令  谢应钦 《中国沙漠》1998,18(2):137-142
青藏高原沙区测温结果表明:沙丘下和厚沙层覆盖地段下的地温较邻近天然无沙地表有所升高,而薄沙层覆盖地段下的地温反而比天然无沙地表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金华  董玉祥 《热带地理》2014,34(5):719-728
地处全球变化敏感地区的海岸沙地的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对海岸沙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的发展历程,海岸沙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案例与技术方法,海岸沙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环境效应研究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对国内外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海岸沙地利用变化未来发展的情景模拟、海岸沙地利用演变驱动机理的定量分析、海岸沙地利用的整体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海岸沙地防护林地的合理开发与布局等。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降雨特性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卢金发  刘爱霞 《地理科学》2002,22(5):552-556
以黄河中游36个有泥沙粒径资料的水文测站流域为样本,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泥沙粒径特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泥沙的粗细与降雨季节性变率和年际变率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雨量和降雨不均匀系数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流域地面物质、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序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泥沙粒径特性与降雨特性之间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流域曲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在图中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