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考虑了地震活动时空强3 个方面的震兆特征,定义了地震活动因子 A值.使用1972 ~1996 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研究中强以上地震前 A 值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中短期阶段大多数地震前出现的 A 值中期异常区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也有一些地震前1 ~3 个月 A 值异常区面积再次增大.还就用 A 值进行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将长江口以东海域6.1级地震前的震兆演变过程分为1993年初开始的中期、1995年9月开始的1年尺度中短期和1996年年中开始的短期3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震兆总体特征,即中期阶段危险区异常总项数迅速从最少6项增加到最多17项,并且多项空间扫描显示异常主要在危险区南部发展,同时南部ML≥3.0活动增加;1年尺度中短期以异常总项数开始减少和南部ML≥3.0平静为其特征;短期阶段特点是危险区尤其在南部异  相似文献   

3.
张敏  荣艳 《高原地震》2001,13(1):26-31
应用“全时空、有限时空扫描及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等“九五”研究最新技术途径,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兴海6.6级地震前,2年时间尺度内小震活动的发展及强震的孕育过程,并提取了较为稳定、清晰的小震活动演化图像。其演化过程为:中短期空区(2年尺度)→短期空区(1年尺度)→中小震条块(1-0.5年尺度)→显地震事件(1-0.5年尺度)→副近地震(≤0.3个月)→主震发生。同时,对青海省东北部出现的大面积地下流体异常也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0年1月28日随州和信阳交界处发生的ML4.2地震前,信阳地震台(△=35km)定点形变中短期及临震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次地震前信阳台目视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从1999年6开始出现反向变化,NS向测值从1999年3月开始出现加速变化;水平摆倾余仪EW向和NS向测值分别从1999年2月和1999年6月开始出现反向变化。这些异常于2000年下半年结束。震前3天水管倾斜仪EW向测值出现加速变化;震前5-8天NS向测值除了出现加速变化外,还出现突跳。城前约20天,水平摆倾斜仪2个方向测值构出现了准周期性波动变化。另外,形变固体潮潮汐因子也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利用“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成果。对1987年寻乌Ms5.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前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平静”,前兆性震群活动等多项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这些异常还表现出一些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特征。对将来主震的中短期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90年以来在祁连山断裂带上发生的7次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和酒泉水氡的变化情况,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天祝6.2级地震、1992年1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1995年7月22日永登5.8级地震和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前,嘉峪关气氡观测点均记录到短期的破年变异常,而酒泉水氡在玉门地震前为明显的突变型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7.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9.
应用“八五”地震攻关成果及相关软件,对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前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性参量的计算和分析表明,震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累计频度和应变释放发生突变,从1991年起出现孕震空区,多项地震活动参量的中短期时空异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巴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年2月24日P楚—伽师6.8级地震中短期异常和中短期预测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认为,6.8级地震前新疆6级地震平静4年多,5级地震平静2年,中期阶段地震平静显著;短期阶段5级地震显著增强,震源区出现前震活动,同时全疆定点前兆观测资料出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异常并观测到少量的临震异常。不同孕震时段的异常特征是6.8级地震中短期预测的依据,因而也是当前经验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1991年1月5日缅甸7.6级地震的中期预报概况。主要依据是地震空区,震前2年在空区边缘发生一次6.2级地震后一个月内迅速形成300km长的地震条带,以及对大区域7级地震形势的综合分析。本文还着重讨论了6.2级地震后所形成的地震条带与未来大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月克孜尔水库小震群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荣  王建新 《内陆地震》1996,10(3):245-250
1995年1月2日至2月5日在克孜尔水库0~1km范围内发生了40次小震。通过对小震群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及实地考察,找到了发生小震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在以往研究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八五”和九五“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该地震序列活动过程到2000年10月已经结束,其后发生的地震为正常的余震活动,同时,对震区未来一定时期地震活动趋势及地震危险性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在胡聿贤先生和霍俊荣的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的基础上,对新疆的地震烈度关系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5.
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川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川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分形研究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科学分支。本文综述了近年中国地震分形研究的概况,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提出了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淮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Zhen  刘红桂 《地震》1998,18(4):410-416
江淮地震区是以5-6级地震为主的中强地震活动区,其地震活动存在百年尺度和数十年尺准周期性,中强地震活动存在东移和逆时针迁移二种运动,1990年以来本区与华北及华南地区的交界带地震活跃。根据以上分析贝斯估计、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预测、下世纪初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位置估计在本区东部的南黄海海域,苏、皖交界也有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黄土场地震陷量的试验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震陷的试验研究对兰州地区几个黄土场地的震陷量进行了预测.发现黄土在随机地震荷载和等幅正弦荷载作用下的震陷量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苍山5·2级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概述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序列具有应变能和频度呈正常衰减、衰减系数h值高、b值正常波动等特征;阐述了震后早期在现场判断其为主震—余震型序列的基本依据,探讨了孕震环境机制和地震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汪梦甫 《华南地震》1994,14(1):38-43
在严格限定地震烈度是一有序分类变量,等震线是烈度分区的外包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给出了计算场地地震烈度发生概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