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飞机积冰是指飞机机体表面某些部位聚积冰层的现象。它主要是由云中或降水中的过冷水滴碰到飞机机体后冻结形成的。飞机积冰会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破坏,升力减小,阻力增大,影响飞机的安定性和操纵性。预报员一般对冬季积冰比较重视,也易于考虑,而往往忽视了春季中小型...  相似文献   

2.
从2006年12月6日开始,航空天气服务用户将会收到更加详细的关于飞机结冰服务信息。结冰天气,包括冰粒和一触就会冻结的云滴,会威胁飞机安全飞行,尤其是在冬季。机翼结冰时,作用在飞机上的拖曳力会增加,导致飞行困难。即使飞机得到飞行许可,在结冰状况下飞行一般得绕行数百公里。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飞机自然结冰潜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佰平  戴建华  孙敏  史月琴  孙俊颖  杨涛  黄可蔚  韩昌 《气象》2018,44(11):1377-1390
飞机结冰严重危害飞行安全,随着国产大飞机计划的推进以及自然结冰试飞试验的开展,飞机结冰研究越来越引起了民航和气象等诸多部门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一个改进的飞机自然结冰潜势算法,该算法直接基于大气温湿层结给出结冰潜势,可以识别多种天气条件下(包括冻雨)的飞机结冰可能,具有命中率高、虚警率低、应用简便、实用性强的特点。用26个飞机结冰试飞(飞行)报告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和评估,发现该算法能较好地估测多种天气条件下飞机在飞行中实际遭遇结冰的情况,且能给出结冰的区域和大致高度。同时,在安庆的一次飞机自然结冰外场试验中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发现结合地面观测、探空秒数据和卫星资料等,该结冰潜势诊断方法可以准确诊断结冰层的高度和随时间的变化,与飞机实际空中探测具有较高的符合度。  相似文献   

4.
对2003-2009年、2012-2018年共计14 a的人工影响天气飞机结冰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飞机结冰高度与0℃层、-20℃的关系、结冰所在区域与高空涡、高空槽两类降水天气系统的位置关系,验证了利用飞机结冰和0℃层可以判定云中存在过冷水的方法,为人工增雨冷云催化作业区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然结冰试飞是运输类飞机合格审定必须实施的高难度、高风险试飞科目,需要在环境温度、云中液态水含量(LWC)和云滴中值体积直径(MVD)满足条件,含有大量过冷水的环境中完成规定的飞行动作。利用2020年3月16日、26日及27日阎良机场国产某大型运输机自然结冰试飞的地面、高空、卫星、雷达和机载探测等多源观测资料,对3次自然结冰试飞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验证了李佰平等改进的自然结冰潜势算法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的自然结冰潜势算法对于结冰区域的预报较为准确,但在结冰强度预报上需进一步优化。西风系统因水汽条件不足,结冰气象条件较南支系统要差。高空冷空气未到达试飞区域前,云中环境温度偏高,结冰强度较弱;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LWC较高,MVD较为合适,结冰较强。研究结果对未来在阎良机场开展运输类飞机自然结冰试飞的窗口期和空域选择、协同指挥保障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过冷云与飞机积冰张安乐(民航甘肃省局航气处中川730070)“三九严寒,滴水成冰。”飞机在空中飞行有时会遇到积冰。飞机积冰常发生在机翼和尾翼的前缘、发动机及其进气口、螺旋浆、天线、雷达罩、空速管和风挡上。这些部位一旦积冰,不仅改变了飞机的气动特性,增...  相似文献   

7.
胡喻东 《四川气象》1998,18(3):15-17
1992年4日上午9时30分,TB-20飞行执行广汉-遂宁-广汉航线的训练任务,飞机高度1800M,入航后在云中飞行,据机组反映;云中雾蒙蒙的,在飞机两侧的挡风玻璃及机翼前缘出现一层薄薄的冰晶,飞机及时返航,安全落地。根据当日天气形势及条件,对这次结冰天气一性和定量分析,以求掌握此次结冰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峡两岸及临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加密观测资料和MM5湿物理显式方案模拟研究了1998.5.23-24自粤北移向南海海岸冷锋前对流云团中的云物理过程,给出了造成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演变及其与水汽、冰相(冰晶、霰、雪)、垂直气流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当对流较强因而产生冰相后,由于冰粒子与过冷水间的碰并及过冷水滴蒸发,过冷水迅速减少;当对流较弱因而只有液相云水而无冰相加入时,过冷云水维持。模拟试验显示具有完善湿物理显式方案的高分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可用于对飞机积冰的直接气象因子-云中过冷水的数值预报。  相似文献   

9.
王俊 《山东气象》1997,17(1):13-17
为在飞机播撒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中科学设计飞行航线。本文推导并求解了湍流扩散方程,得出了过冷层状云中AgI人工冰核的扩散规律。为此为根据给出了飞行航线间距满足的方程和AgI的空间浓度。  相似文献   

10.
秦长学 《气象》2001,27(7):20-23
对用液氮消过冷雾和冷云催化增雨作业的宏、微观条件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并根据消冷雾作业所出现的物理响应推演冷云催化后应出现的结果,以弥补飞机云中催化后缺少直接观测资料的缺陷,进而对液氮(LN)增雨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冰相雨胚转化水汽密度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降水云系多属混合云。成雨机制中固相雨胚的形成对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飞机外场催化试验指出固相雨胚的形成过程不仅转化过冷云水,还可转化冰水面饱和水汽密度差Δρ(g/m3)。为在低过冷云水含量(SLWC)(g/m3)的云中实施人工增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并将使降水形成理论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我国自1958年8月首次在吉林省开展飞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试验以来,各地区积极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的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推进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 以往辽宁省飞机人工增雨是在飞机上播撒“干冰”。利用干冰虽然能有效地在过冷云中制造大量冰晶,促进降水,但是干冰的制造、保存和运输都很不方便。为此,1994年我们在“运—  相似文献   

13.
丙烷消过冷雾的技术,已在一些国家成功地使用,在法国的奥雷机场以及美国、苏联的一些机场上都已作为机场的常规设备在应用,以保证有冷雾时的飞机起落。我们国家过冷雾较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但作为一种实用手段我们也必须掌握和了解它,以便必要时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结冰的观测和记录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皿中的水)冻结成冰,通常我们观测结冰的有无(因自然条件限制)是看蒸发皿中的水是否冻结,如冻结便记结冰如未冻结则不记。但由于观测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记录结果。如:5号20时观测,蒸发皿中水虽冻结,但当时气温...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在一次观测中,我们遇到这种情况:8时观测前巡视仪器,湿球示度稳定无变化。8时观测时,t=-1.0℃,t′=-4.2℃,湿球从巡视到观测,读数基本无变化。将该数记入气簿-1,读数记录完后,用铅笔侧棱试纱布,还未结冰。刚试完,湿球读数示值很快升到0℃,这说明t′纱布上的水处于过冷却状态。用铅笔碰后,纱布开始结冰了。这种情况,湿球是否属于不稳定? 我站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属于湿球示度不稳定,尽管从巡  相似文献   

16.
一、事故经过 1989年3月16日,兰州空军运输团一架米-八型直升机执行转场任务,原计划当日9时由甘肃榆中机场飞往西安机场落地,因天气不好推迟到下午14时32分起飞。进入航线不久飞机开始结冰,越过六盘山后结冰导致发动机停车,于16时34分坠毁在陕西省麟游县酒房乡闹林村西沟湾的山坡上。机上14人,3人重伤,11人轻伤,  相似文献   

17.
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对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滴冲击飞机的机身和机翼而引起的水平和垂直动量损失,估算了大雨累计在机身和机翼上的水膜厚度,并讨论了因遇到大雨雨滴冲撞而粗糙化的机体所产生的阻力。结果表明:雷暴低空风切变中大雨雨滴的冲击作用是明显的,被粗糙化的机体所产生的阻力能显著改变飞行轨迹,并能影响飞行安全;累计在机身和机翼上的水膜厚度造成的飞机质量的增加对飞行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李想 《气象科技》2020,48(4):561-569
飞机积冰的直接影响气象因子包括大气温度、云中过冷水含量、过冷水滴大小。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研究对于飞行安全保障、飞机适航验证、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飞机积冰气象条件的外场观测、天气系统、监测识别、预报方法、气候分布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飞机探测结果表明,过冷水时空分布具有明显不均匀性,国外以大量飞机积冰观测试验为基础统计分析了积冰环境,并制定了用于飞机积冰适航验证的一系列标准。产生飞机积冰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高空槽线和切变线,冻雨往往产生强积冰。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各自的优势信息,建立飞机积冰区域识别技术是主要趋势。具有对云水显式预报能力的中尺度模式为预报飞机积冰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同时将多种监测数据、模式数据相融合的实时积冰潜势系统是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秋季陕北地区一次锋面云系综合探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保国  樊鹏  雷崇典  郭强  何军 《气象》2005,31(1):45-49
使用载有粒子测量系统(PM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飞机对2002年9月13日陕北地区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系进行了有设计的催化、探测飞行。获取了云微物理背景值和影响值,分析发现:催化影响区内小冰晶数量产生了量级上的增加,雷达RHI融化层出现的局部凸起,可能是播撒液态二氧化碳催化后过冷云水消耗释放的溶解潜热导致融化层局部升温上抬形成。  相似文献   

20.
云降水物理观测设备是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的必要设备,该设备的观测数据质量不仅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而且与飞机上安装位置密切相关,后者是影响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螺旋桨类飞机因机体结构及螺旋桨发动机滑流影响,机体周围气流流向复杂,安装大气非扰动气流探测设备的空间极其有限,经从飞机结构和气动特性分析得出将这类设备安装在翼尖内侧和机腹中前段位置为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