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全面考察了东南沿海地区近十多年来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得到1982年龙南5.0级地震前展现出层次较为清楚的围空进程;说明在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地区,对于一个中等强度的地震,可以期望出现围空图象。同时,本文用强固区模式讨论了空区形态及平果5.0级地震前未能形成空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琼  聂晓红  温和平 《地震学报》2009,31(3):235-244
从区域地震活动和中等地震震源机制特征的角度,初步研究了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和应力场的应力状态特征.结果表明,于田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一方面,该地震前1年其震区500km范围内中强震以及西昆仑地震带和阿尔金地震带3.5级以上地震出现了增强活动;另一方面,该地震前出现了4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扼分布的3.5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象.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及其附近局部应力场的应力状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拉张作用力相对挤压作用力有所加强.这可能是于田7.3级地震前新疆和于田震区及其附近具有正断层性质的中等地震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选择应力场特征相对统一的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70年以来的6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孕震尺度,利用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小震记录,对中强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孕震尺度内的中小地震活动均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异常活动特征;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发生前出现中小地震的长期平静异常和地震围空、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和1979年五原6.0级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中小地震的丛集活跃和密集增强现象、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发生前则表现为不同震级的嵌套平静异常特征。在划定的孕震尺度范围内,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的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震前中小地震的时空分布图和结合构造分区的D-T图对1987年江西寻乌5.4级地震及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前活动图像特征做了研究。两次地震主破裂面都为北西向,但破裂方式不同。研究发现震前压应力区闭锁地震活动减弱,张应力区中小地震活动呈活跃的趋势。通过主震前全时空的地震活动图像分析方法,对2次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震源机制给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的历史地震活动、现今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地震活动的异常特征。表明,苍山52级地震强度和空间分布与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一致,并具有某些大震的异常特征,震前出现了长达12a的背景空区,出现了“信号震”和孕震空区,出现了多种测震学指标异常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近4次7级以上地震前1年的平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士宏  金英花 《地震》1996,16(1):17-21
我国最近4次7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象表明,7级地震前1年,地震所在地区出现在中强地震活动水平较高背景下的大范围5级以上地震的平静特征。它可能是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改变的表现。这一特征对我国大陆7级地震的中期预报与7级地震的发生地区的判定具有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聂晓红  王琼 《中国地震》2014,30(2):208-218
介绍了2014 年于田MS7. 3 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S7. 3 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小地震活动状态以及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并与2008 年于田MS7. 3 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本次于田MS7. 3 地震前2 ~ 3 年新疆地区处于中强地震连发活动状态,震前出现明显的3、4 级地震平静状态;②MS7. 3 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中短期异常特征,即MS7. 3 地震前3 年,阿尔金地震带及震源区周围5 级以上地震活动增强显著,而震源区东侧440km 范围内4 级地震出现长达5 年的平静状态;MS7. 3 地震前半年,震区附近出现了3、4 级地震孕震空区和近乎共轭分布的3、4 级地震密集条带异常图像;③本次MS7. 3 地震前,新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状态、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均与2008 年于田地震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2 次7 级地震的孕震环境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系统研究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2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该次地震的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该区域可能是芦山7.0级地震的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
川滇强震震前短期阶段地震活动空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73年以来川滇地区21次6级以上强震的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发现大多数强震在孕育中期至短期阶段,震源附近会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3级或4级中小地震条带。与强震孕育中期阶段相比,在强震孕育的短期阶段中小地震条带方向出现明显偏转,偏转角度为15°~150°。中小地震活动在空间上的这种动态异常,可作为强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的一项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74年和1979年两次溧阳中等地震(近震震级分别为5.8、6.3)前的小地震空区、活化图象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假设单位时间的发震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并利用其检验各时段小地震频数的概率,表明震前活化、复活期的频数剧增不是随机因素引起,而属时间分布异常;同时引入描述地震聚散性的参数——平面集中度Pr,对小震活动不同时段(纯空白区除外)计算结果表明,溧阳6.3级地震前的园环形空区阶段Pr值最大,即平面分布异常显著。文章最后讨论了震前空区、活化图象显著与否,与其背景地震活动水平高低有关,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必须注意在不同地区寻找不同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辽东半岛南部及东侧海域的地震活动背景及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该区周围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该区位于华北强震二维破裂网格分布的结构点附近、中强地震带空段的交汇部位;发生在1988年辽宁及其邻区有两条4级地震条带在其附近交汇;本区还存在着地震活动空区、空带和低b值异常;全国地震综合预报专家系统和综合模式识别两种方法确定该区为全国Ⅱ类地震危险区;极值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区周围处于缺震状态,5—6级地震具有较高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12.
自1975年以来,海城附近发生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震群(ML≥4.0;震次≥100次)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2008年11月14日海城Ml4.8和2012年2月2日盖州Ml4.8震群,这4个震群发生前地震活动背景怎样,是否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对这4个震群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震前1年该区出现小震群活动,ML≥3.0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ML≥4.0地震震源机制高度一致,且震中最近台站记录P波初动符号出现明显的一致性等变化,可视为地震异常。及时捕捉中强地震前异常,对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中根据南北地震带中段及附近区域1973年以来86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统计结果,对地震序列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的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51%),多震型次之(29%),孤立型最少(20%);同一序列类型中,随着地震震级增大,主余型地震所占的比例增加,多震型、孤立型逐渐减少,7.0级以上地震以主余型为主,无孤立型地震;对于不同破裂类型,逆冲型地震中主余型最多,多震型地震更可能为走滑和正断性质的地震。2)主余型和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的线性关系相对较好;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震后20d内,主余型最大余震集中在震后3d内发生,多震型地震中次大地震集中在震后12d内发生,孤立型地震的最大余震多发生在地震当天。3)地震序列空间分布显示,主余型地震分布相对较广,多震型地震主要集中在川西巴塘—理塘、川东马边—昭通一带、川北松潘和滇西北云龙、姚安、龙陵及附近区域,甘孜-玉树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NW段及四川盆地等地更易发生孤立型地震。4)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能与本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姚安、大姚中强震区地震构造初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9年7月9日云南姚安6.0级地震烈度考察和现场流动数字地震观测资料,以及自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发生的其它3次6级地震序列空间展布、震源机制、烈度分布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地区4次6级地震在震源深度、等震线长轴、序列优势空间分布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结合石油部门提供的地震勘探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十分复杂,突出表现为多方向地震构造的交织,且可能存在不同深度层次断裂构造的耦合  相似文献   

15.
张北6.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和前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北地震发生在通常认为稳定的、浅部构造不明显,历史上地震活动微弱的地区,但是根据小震活动条带推测可能在一条NW走向的深部断裂。张北地震的孕育可能与区域断层的长期活动,中小地震持续活跃以及外围强震的增震作用有关。震前存在地震活动空段、4级地震条带、区域小震群活跃以及平静-收缩-信号震-外围活动增强等特征。有比较丰富的中长趋势异常,持续时间长达3年以上,而短临异常并不突出。对张北地震异常进行信度综合分  相似文献   

16.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17.
谢华章  田建明 《地震》1993,(2):32-39
1990年2月10日01时57分,在江苏省常熟市与太仓县交界处发生了M_s5.1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前兆在时、空、强三个方面的综合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这些特征在震情综合判定及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其与孕震过程的内在联系,将为地震预报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强震前弱震空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四川台网地震目录全部资料,适当参考邻省地震目录,对于四川省从1970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15组5级以上地震(另有5组缺乏完整资料无法讨论),作 R-t 图、D-t 图寻找时间空区,并作相应的平面空区图.通过对比分析,发现6组6级以上和4组5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空区现象.根据形成空区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先扩(大)后缩(小)型和逐渐扩大的开放型两种类型.平面空区的位置和形状往往与构造展布有关.有5组5级震例,或因震前震中区小震不断,或因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小震太少,看不出明显的空区.本文利用出现空区的10个震例,总结出空区参数与未来地震的震级的经验关系:M=5.50 lg Rmax-2.331.32 M=2.98 lgT+2.941.06 M=2.52lg(RmaxT)-0.510.96文中将上述结果与大竹政和的结果作了对比.空区不同变化形态可用金森博雄概括的突起点模式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依据最大熵原理求解出地震震级和地震间隔时间的最可几分布和威布尔(Weibull)分布。以甘肃天祝为例,应用极值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威尔分布模型以及K-S检验和直方图检验2种方法,分别对该地区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检验。所得结果与理论求解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极值理论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有着重要应用, 发震震级超过某一阈值的超出量分布可以近似为广义帕累托分布. 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给出了若干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估计公式, 包括强震震级分布、 地震复发周期和重现水平、 期望重现震级、 地震危险性概率和潜在震级上限等; 以云南地区震级资料为基础数据, 讨论了阈值选取、 模型拟合诊断和参数估计;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结果表明, 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刻画了强震震级分布, 通过超阈值(POT)模型计算的复发周期与实际复发间隔统计基本一致, 高分位数估计在一定阈值范围内表现稳定, 为工程抗震中潜在震级上限的确定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