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系统采集水源点样品并分析测试的基础上, 重点对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潜水、第三系及侏罗系承压水的氢、氧同位素特征、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放射性铀、氡含量进行研究, 分析地下水的来源及潜水、承压水在补、径、排不同地段的变化规律, 认为这种变化规律与水成铀矿地下水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关中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中平原148个潜水监测点和116个承压水监测点近年地下水统测资料,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对潜水水位变化规律按照地貌分区进行研究,对承压水变化规律按照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研究。分析各区域潜水和承压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城区南郊和西郊以及咸阳市水位目前处于上升趋势。承压水水位上升幅度较大,潜水也有一定幅度上升。周至户县长安南部一带由于农业发展,承压水和潜水下降幅度较大。研究结果为地下水开采和调节地下水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三塘湖盆地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特征分析,讨论地下水赋存分布特征,为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及供水水源地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采用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绘、抽水试验及测试等方法获取基础水文地质数据,对储水介质岩性和厚度、含水层特征、富水性等空间变化规律归纳总结,认为盆地内具单一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多层结构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的赋存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GIS支持下吉林省西部地下水特征组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博  洪梅  赵勇胜 《世界地质》2001,20(2):175-182
通过使用GIS技术,论述了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地下水特征组分如氟、铁及氨态氮、硬度和矿化度等的分布规律,并做出了水质评价图。这些组分均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而当地居民多直接饮用这些组分浓度很高的地下潜水。经分析发现,在潜水中特征组分浓度无高于承压水,且明显超过国家标准。由于景观地球化学分异因素的影响,潜水中特征组分在西部山前丘陵-洪积平原及松辽分水岭一带的浓度较低,而在霍林河岸即从通输-乾安-大安-前郭-带低洼湿地地区较高,总体上承压水水质好于潜水。  相似文献   

5.
敬信盆地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环境以冲积扇相为主,发育有下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x);中上更新统以湖泊相为主,发育有上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s);孔隙潜水含水层的的发育层位为全新统。盆地内各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上、下孔隙承压水主要靠孔隙潜水越流补给,其动态变化滞后于孔隙潜水近一个月,地下水向图们江径流、排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复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强,上部承压含水层水质优良,下部承压含水层水质稍差,水中Fe、Mn含量较高,并沿图们江向下游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银川地区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川平原属中温带干旱区,蒸发强烈,潜水水质差,承压水是银川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水源。通过ArcMap空间分析、传统作图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银川地区承压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和第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相似,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水平方向上,两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分带性,而潜水无明显规律性。两层承压水在靠近西侧补给区溶解性总固体(TDS)较小,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以Mg2+和Ca2+为主,向东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增加,在银川断裂附近,阴离子变为以Cl-和SO2-4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垂向上,由于银川断裂贯穿承压和潜水含水层,且潜水水位高于承压水位,第二承压水可能主要受到更深层地下水沿着断裂的混入作用,第一承压水可能同时受到更深层地下水和潜水的混入,使得在银川断裂附近,部分第二承压水TDS大于第一承压水,且具有更高含量的Na+和Cl-,及更低含量的Ca2+和HCO-3,也有部分第一承压水TDS大于第二承压水,该部分第一承压水中的个别水样TDS大于潜水。由此得出,银川断裂的发育及其对潜水及承压含水层的贯通作用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承压水继续过量开采,承压水位持续下降,将进一步激发潜水和更深层地下水的混入,从而导致承压水质恶化。因此控制银川区承压水的过量开采,对于承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0,(4)
英买力油田英买2奥陶系油藏开发调整地面工程位于渭干河冲洪积扇下游与塔里木河泛滥平原交接处。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南部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分布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而东北部渭干河冲积平原分布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塔里木河流域潜水地下水类型属渗入-蒸发型,下部微承压水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其次属径流型;渭干河流域潜水属渗入-蒸发型,下部承压水以侧向径流排泄为主,但近些年开荒施工机井也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新友 《地下水》2010,32(4):62-62,114
依据泾河工业区的区域地质资料、钻探资料以及地下水化学资料,对常规离子按舒氏分类原则,对西安市北郊泾河工业开发区地下水源地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水化学特征。为该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罗河铁矿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星  陈植华  罗朝晖 《地球科学》2014,39(3):293-302
作为庐枞盆地较早开展勘探工作的罗河铁矿, 矿区揭露的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2类, 潜水表现为弱碱性HCO3--Ca+·Mg2+型水; 区域构造和凝灰岩阻隔了潜水和承压水的水力联系, 承压水以SO42--Ca2+型微咸温水为主, 水化学成分不受外界因素变化影响.离子比例系数和相关性分析说明承压水中主要水化学反应包括硫酸盐矿物溶解和阳离子交换.PHREEQC反向模拟SO42--Ca2+型承压水的成因主要是砖桥组下段次生石英岩中大量硬石膏、石英和水云母的原位溶解; 与此同时, 地下水中沉淀生成了方解石和绿泥石, 石膏溶解的Ca2+离子吸附交换粘土矿物中的Na+离子, 少量黄铁矿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分析结果验证了罗河铁矿深部地下水相对封闭, 补给有限, 以静储量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结合前人资料,查明了乌鲁木齐北部平原内水文地质岩性结构、地下水分布状态,不同富水地段含水层特征参数等,并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评价区内赋存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由单一结构潜水向双层或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演变。评价区潜水和浅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Ⅳ类或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较深层承压水质量等级为Ⅱ类。评价区浅层的潜水或承压水水质较差,较深层的承压水可作为理想的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和静县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罗梅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iper三线图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潜水以Ⅱ类水为主,浅层承压水以Ⅱ类、Ⅲ类水为主,深层承压水以Ⅲ类水为主.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质量超标率分别为25%、19.05%和3...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设计建造的抽水试验装置,采取多项潜水及承压水的抽水试验,获得大量的抽水井周围饱水介质场三维动态观测数据。试验发现:无论是潜水还是承压水状态,抽水井附近观测井的水位变化,均具有距抽水井愈远愈高、愈近愈低的漏斗状分布,抽水井附件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是显著的;同时发现每个观测井不同高度上的观测点的水位,均呈现上高下低的特征,说明地下水具有由上到下的运动分量,地下水由周边的供水边界向抽水井聚集运移时,运动方向是下斜向的,潜水如此,承压水也如此。分析认为,这是水头压力与水体自身重力同时起作用的结果。由此推断,在抽水时,靠近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存在强势水流,且越靠近补给源,这种强势水流越强。  相似文献   

13.
龚亚兵  龚绪龙  许书刚  唐鑫  苏东  吴夏懿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4-2022062014
苏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距今已20年,水动力场和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2009年和2019年两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2+型为主,孔隙I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型为主,深层承压水以HCO-3—Na+·Ca2+型为主,不同时期各层位优势阳离子和阴离子未发生变化,水化学类型向复杂趋势演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潜水和I承压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作用为主,深层承压水以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为主。研究结果可为苏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距今已20年,水动力场和地下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2009年和2019年两期地下水采样测试数据,综合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模型、氯碱指数和离子相关关系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层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了水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形成演化。结果表明: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2+型为主,孔隙I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2+·Mg2+型为主,深层承压水以HCO-3—Na+·Ca2+型为主,不同时期各层位优势阳离子和阴离子未发生变化,水化学类型向复杂趋势演变,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潜水和I承压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作用为主,深层承压水以硅酸盐岩和蒸发盐岩为主。研究结果可为苏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银川平原承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与~(14)C年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地下水氢氧同位素(2H、3H和18O)和碳同位素(14C)方法,分析银川平原承压水的补给更新能力。在平原区采集承压水氢、氧、碳同位素样品45组,测试其氢氧同位素含量和14C年龄。据测试结果分析,地下水氢、氧、碳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揭示了该区承压水的补给、流动的区域规律和局部变化特征。地下水14C测年结果显示,承压水年龄大多介于3000~22290 a之间,同时采用Tamers和Gonfiantinie模型对14C年龄校正进行了对比分析。沿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计算得出:银川以北贺兰山前向平原中部地下水的流动速率为2.22~0.63 m/a,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从青铜峡冲洪积区向平原中部地下水由每年流动十余米减少至2 m。综合分析认为,银川平原承压水流动缓慢,水交替循环时间长,局部与潜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在承压水开采区,潜水越流补给量可达45%,适量开采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更新性。  相似文献   

16.
白彦飞  孙磊 《地下水》2003,25(2):65-67
本文运用有关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山西省汾河灌区地下水资源作系统分析。灌区水资源系统由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构成。地下水系统具有双层含水结构;浅层潜水——承压水系统和中层承压水系统。由于含水系统本身特点及人工开采影响,浅层水对中层地下水垂直越流补给。地下水属松散孔隙水。地下水运动以全向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相似文献   

17.
浅层地下水是江汉平原东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面临着污染及天然水质异常等问题.基于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结果,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查明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控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其中潜水中Ca2+和Mg2+含量与承压水接近,Fe、As和NH4+含量低于承压水,而Cl-、SO42-、Mn和NO3-含量高于承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中潜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以及与地表水的混合.在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因素中,地质成因在总体上可能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的输入显著地改变着潜水的化学特征,而浅层承压水则主要受径流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2)
以天山北麓经济带呼图壁河、玛纳斯河、安集海、奎屯河四个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剖面为例,从水化学类型随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征和水化学演化规律方面揭示了该区域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及水化学形成机制。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从山前到沙漠边缘水化学类型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总体上表现为HCO_3·SO_4-Ca(Mg)→HCO_3·SO_4-Na·Ca→SO_4·Cl-Na(Ca)→Cl·SO_4-Na(Mg);深层承压水从山前补给后进入深层循环,和潜水及浅层承压水表现出相异的循环机制和水化学类型。通过地下水水化学演化剖面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TDS由山前到沙漠边缘区变化巨大,由东到西变化规律差异性也较为明显。此外结合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从饱和指数和苏林水化学类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天北经济带的地下水水化学循环演化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婧  赵旭 《地下水》2012,34(6):78-79
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第四系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第四系潜水水质,局部达到水质标准的Ⅳ、Ⅴ类,不适用于生活饮用。第四系承压水局部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经过处理才可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论述了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东部属低山丘陵区及山前侵蚀堆积阶地,西部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灵武矿区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地下水中氟离子含量较高,给地下水的利用带来了影响。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中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水化学类型关系不明显,与PH值及钠/钙值呈正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影响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富集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潜水含水层氟含量变化大,常发生突变;承压水含水层则多呈渐变形式;地下水中氟含量的高低主要与补给源中氟含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