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元光  曹贵宁 《地图》2005,(6):38-42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工程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在秦、汉、明三代规模最盛,我们今天见到的是明代修筑的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1万多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在需求和长城学理论,首先明确信息技术作用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涵。然后运用数字孪生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以“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部分为关键内容,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技术方法、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定量分析技术方法、虚拟修复技术方法、展示传承技术方法等5个方面。基于该方法框架进一步构建面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技术方案,并以山西省老牛湾堡为例说明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路径。方法框架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不仅立足于解决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观与外形的问题,更要揭示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实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长城文化遗产体系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测绘技术在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北京测绘》2008,(1):54-55
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城保护工程”工作方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建立长城记录档案是长城保护工程的基础工作。主要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及相关测绘成果在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一苇  赵红蕊 《测绘通报》2018,(8):131-135,149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厚重载体,更是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利用现代新技术让更多人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长城、认识长城、感受长城,是长城保护与宣传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理信息、互联网、全景摄影、多媒体和虚拟场景等多种技术,综合展示长城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环境景观和文化价值等的展示方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推进长城文化宣传和展示,为长城资源旅游推介、价值探索、保护利用探讨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在月球上看到了长城”.其实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并未看到,从地球看月球,有如椰子大小(视觉),在月球上看地球也只比椰子大3.4倍,可想而知,万里长城已远在人眼可分辨能力之外。利用航天遥感图像调查长城一直很吸引人,因为长城具有与铁路相似的超长线性特征,然而由于长城体与周围地物光谱特征非常接近,加之目前民用航天遥感传感器空间分辨率低,因而至今还未取得进展。现阶段长城遥感调查仍然完全采用航空遥感图像。笔者曾发表过“北京地区长城遥感调查”一文,但对于难识别的破坏殆尽的地段未加论述,现以此短文进行补遗拾漏。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城保护工程"的实施,长城资源调查成了"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基础,计划分明长城调查、秦汉长城调查和其他时代长城调查三个阶段,并于2010年完成。本文主要阐述了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工作要点及流程,并结合辽宁省明长城测量项目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长城专题要素采集和长城长度测量的方法,以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长城是当地历史变迁、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做好吐鲁番长城资源的历史概况、保存状况、分布、交通线路以及与城址之间关系等的调查和研究,对于长城资源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SuperMap GIS软件的数据管理、制图、统计分析等功能,对吐鲁番长城资源历史概况、保存现状及位置分布进行多角度分析,阐述长城资源对吐鲁番的重要意义以及地位.  相似文献   

8.
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解译与判识,可在室内获得有关长城走向与基本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文物田野调查人员可以科学制定田野调查规划以提高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效率。同时,在影像上标志长城资源的田野调查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明长城记录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准确性,确保明长城在语义与空间位置上的统一与唯一,为测量长城、制定长城保护与管理方案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应用3D GIS技术,综合利用长城的专题和基础地理信息.以Skyline软件为基础三维平台,建立长城带状三维地表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物部门对长城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研究"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基于三维的长城资源部件化管理,为长城资源信息的管理和展示提供有效、实用和快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2009,(3):M0005-M0005,7-9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其长度、位置、分布等信息是进行长城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信息,对于保护长城这一重要世界遗产、推进文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信息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国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依法公布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使用权威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相似文献   

11.
李宗飞  董友强  侯妙乐  王坚  信泰琦 《遥感学报》2021,25(12):2365-2380
数字化方式是传播遗产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长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线型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长期发展中,以往人们较多关注考古器物、字画、文稿等可移动文物和大型佛龛、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领域的数字化修复,但是对长城遗址的数字化修复研究极少。本文立足于数字化修复中多源证据的重要性,结合长城的原貌价值及真实性保护理念,总结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从领域知识构建、证据转化、证据融合、语义建模到知识服务整个过程的长城数字化修复总体思路,并分析了面临的3个基本问题,包含长城认知、数据采集及证据转化、复原理念及实现问题;继而从长城领域知识构建、数字化修复关键技术和面向需求的知识服务3方面阐述了长城数字化修复的研究方向与重点;最后以九眼楼为例,介绍了数字化修复框架下的修复成果。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关于文物信息化的有关要求,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相关规范标准,通过采购硬件设备与基础软硬件,搭建文物信息基础运行环境,同时通过遥感影像数据采购、无人机航摄、数据资料整理等方式建立长城资源综合数据库,构建二三维一体化长城资源"一张图"模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二三维一体化GIS平台,为长城资源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管理、处理、应用平台接口.并基于基础GIS开发平台,搭建面向吐鲁番长城资源管理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长城资源信息发布系统,为长城资源管理者与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化管理与宣传展示平台.本文对吐鲁番境内62处军事设施遗址、13条古道、5处重要城址等开展的三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后期研究、保护、展示、考古资源管理及公众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郝敏敏 《地图》2009,(6):44-51
信手拈来一张中国地图,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多半都能在经纬线间搜索到纵横两条路线,一是东西走向的长城,二是跨越南北的大运河。如果地图的针对性更强,幸许还能在西北部和东南角延展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长城和大运河是具有实体的线性通道,丝绸之路则是由各个遗产节点勾联起的文化长廊,三者均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长城和大运河,串讲它们的兴衰成败,几乎就白描出了大半部中华历史。  相似文献   

14.
魏岳 《东北测绘》2012,(10):199-200,204,207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但近年来长城却面临着严重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的威胁,特别是人为破坏日益加剧。为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实施宁夏境内明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开展明长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明长城专题要素数据采集、测量明长城长度、制作明长城专题影像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江霞  谢国华 《地理空间信息》2011,9(3):151-152,155
介绍了甘肃省境内明长城专题地图符号的制作方法,对长城影像地图专题符号制作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利用制图软件进行专题地图符号制作,并且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的系列符号,为统一、快速制作长城资源专题影像图奠定坚实基础,满足了文物管理部门对甘肃省境内明长城资源管理、保护、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03年到2020年,17年间会有怎样的变化?17年前,最大的90后只有13岁,17年后,将近30岁的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疫一线,用自己铸成阻挡病毒最坚固的长城。记得一位主动报名到武汉参与抗疫的护士小姐姐的语录被刷屏,她说:2003年的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2020年的今天,换我们90后参与保护全世界了!  相似文献   

17.
宁夏长城航空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重点介绍采用以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为主的综合方法, 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土夯版筑”结构长城及附属的营堡、墩台进行首次全面调查的成果。还简介了多时相航片和早期航片的再开发利用情况, 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对宁夏长城分布、构筑体系及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深索。  相似文献   

18.
当西方各国的大地测量或未开始,或尚未完成之时,中国已在1760年前后完成了整个版图的测绘,并于1718年和1761年分别编成全国地图《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即《内府舆图》),这在世界测绘史上是空前的壮举。这次大地测量的准备工作始于1689年前后,大规模的测量始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当时康熙命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负责测定长城大小各门(约300个)、各堡及附近城寨、河谷、水体、津渡等,绘成15尺长的“长城图”。1709年5月,雷、杜与费隐负责测量北纬40-45度间的地  相似文献   

19.
孙果清 《地图》2004,(3):68-71
在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保存有一块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刻的石板.石板的两面分别刻着《华夷图》和《禹跻图》。这两幅图长宽均各为114厘米。 《华夷图》未画方格,方向为上北下南.图上中央竖刻“华夷图“三字。四周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绘图范围,可以说是当时的中外地图.但以中国为主要部分。地图较详细地表示了山脉、河流、湖泊、长城及全国各州、府名称。其中长城的画法.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20.
陈鸣 《北京测绘》1994,(2):22-25
新型地图的研制与探索北京市测绘院陈鸣北京是中国古老的都城,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她拥有长城、故宫、颐和园、这样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层峦阔野、秀水奇洞独特的自然风景。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盛会,使北京成为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