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旱原地区冬小麦亩产的年际变化很大,以蒲城为例,从1953年到1980年,最高亩产318斤(1975年),最低亩产仅109.6斤(1958年),多年平均亩产大约190斤左右。造成产量200斤左右的波动,除去生产技术水平及品种等因素外,在气象条件方面,降水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一、旱原冬麦生育期的气候背景。渭北旱原东起韩城西至宝鸡,北起洛川以南,南到乾县、三原以北,蒲城位于旱原的中间地带,因此,不妨以蒲城为例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早造我所种植的杂交水稻常优7号结实率92.9%,亩产1008.3斤,首次突破千斤关,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15.3%,每亩增产135.8斤,增产15.6%。种植的常规品种珍珠矮结实率为77.0%,亩产800.0斤,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7.0%,每亩增产180.0斤,增产29.0%。桂朝2号结实率为86.2%,亩产887.0斤,比一九七八年同期结实率提高6.7%,每亩增产47.0斤,增产5.6%。(见表一)水稻结实率的高低与产量成正相关。因此,分析造成水稻空秕粒的原因以及研究提高结实率的措施,是水稻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九七九年,我地区水稻结实率普遍比一九七八年同期提高,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稻产量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对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断增长,全省水稻平均亩产,五十年代为384斤,六十年代上升到450斤,七十年代上升到545斤。水稻最大可能产量能达到多少?这是农业生产规划中想要了解的问题。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从各个方而进行了探讨。本文根据水稻各生育期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贡献大小和能量转换模式,提出估算江苏省各种类型水稻光合潜力经验公式并对全省水稻光能资源、光合潜力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1975年冬到1976年春我省在海南岛南部崖县、乐东、陵水一带,搞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不育系种子(以下简称冬季南繁)三万三千余亩,获得全省平均亩产70多斤的好收成,其中十二个县和农场的育种队平均亩产过100斤,慈利县育种队50多亩突破亩产200斤大关。冬季我们从大陆到海南岛的目的是加  相似文献   

5.
安图县的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图县位于东北亚北纬43°,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地处长白山脉腹地的东北坡,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500M左右的山坡或山谷之中,气温的垂直梯度大≥10℃活动积温不足2500℃,是农业热量条件最差的县份之一。县内东部主要产粮区域(明月镇地区)由于经常受北日本海回流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温的年际变化十分剧烈,夏季频繁发生农作物的低温冷害,导致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对于气温条件十分敏感的水稻而言,在高温年份,亩产可达700多斤,遇到典型的低温冷害年份,则亩产降到200来斤,年际亩产差异达三倍以上。不难看出,安图县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8,(2):23-23
发展杂交水稻是提高我区水稻生产水平的一项新途径。为了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首先必须搞好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而在杂交制种工作中,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工作的主攻方向。1976年全区各点制种经验证明,凡能花期相遇的,都是成功的,制种田亩产达90多斤;花期严重不遇者,亩产仅有几斤,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麟游县大豆种植面积由1949年到80年平均为51521.7亩,其平均亩产为56.5斤,播种面积仅次于宝鸡市十二个县、区的宝鸡、凤翔县,但论其亩产确是最低一县。7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比50年代少一万多亩,比60年代少两万多亩,平均亩产60年代比50年代少6.9斤,70年代(包括80年)又比60年代少12斤。产量最高的1956年,平均亩产为108.0斤,最低的76年,平均亩产为27.2斤。上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9.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10.
顺德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农业生产以粮食、蔗糖、蚕桑、塘鱼为主。1974年,麦稻稻三熟制已发展到5万亩,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5%,年平均亩产1,500多斤,并开始少量试种三季稻。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不够稳定,小麦产量不高不稳。因此,加强调查研究,分析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避过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进行耕作制度的改革,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对粮食增产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繁殖制种的产量很低,大量种子靠外调。如1977、1978年县农科所早稻繁殖平均亩产都在50斤以下,晚稻制种全县平均也不超过65斤。影响繁殖制种产量的因素很多,幼穗分化和抽穗开花期受到不利天气影响也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田林县浪平乡近几年来平均亩产600多斤,从81-85年测产知道,每年都有亩产超千斤,实测亩产高达1298斤。可见,中稻生产潜力还很大,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现从气候方面分析浪平乡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浪平乡中稻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一)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中稻生长 根据水稻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日平均气温大于12℃才能开始生长发育,大于21℃才能正常抽穗开花。浪平乡地域目前中稻常用品种需要大于0℃积温和生育期,见表一。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县第一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都在五十万亩以上,占总耕地面积的54%左右,小麦生产左右着我县整个粮食和农业生产。小麦生长期长达九个多月,要经过秋、冬、春,夏四个季节,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影响了产量的提高。解放初期平均亩产仅130斤,1968年开始基本稳定在200斤以上,1968—80年的十三年中,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晚稻平均产量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如南宁市郊区1965年平均亩产只有299斤,1977年上升到452斤。邕宁、武鸣、横县、南宁的生产水平虽然不同,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县(市)产量的上升趋势基本上  相似文献   

15.
河北旱原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区小麦产量在全省小麦产量和粮食产量增减产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如丰收的1975年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本地区即占65%;1976年全省粮食减产6.8亿斤,本地区又占74%。建国三十年来平均亩产只有一百五十一点七斤,比全省平均亩产还低二十二点四斤。本区小麦低而  相似文献   

16.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7,3(11):21-22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曾高瞻远瞩地预言:“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于现在的农作物高产量。”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华主席亲切关怀下,1973年我国成功地育出了杂交水稻。经过鉴定和示范,效果良好,大面积一季亩产1,000—1,300斤,小面积可达1,500—1,800斤。实践证明,杂交水稻蕴藏着较大的  相似文献   

17.
蔡永鲜 《气象》1975,1(11):17-18
北方的晚秋,严冬和早春寒冷季节,露地蔬菜难以生长。近年各地蔬菜塑料薄膜覆盖生产蓬勃发展,在冬春淡季成功地生产出二十多种蔬菜,使多种蔬菜的上市时间春提前秋延后2—3个月,并创造了黄瓜亩产33,000斤、青椒亩产22,000斤、茄子亩产13,000斤等高  相似文献   

18.
《气象》1977,3(3):3-3
俺新城沟大队气象哨自1975年春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气象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为普及大寨县做贡献,使全大队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粮油棉产量一年一大步,在过去被人称为“兔子不拉屎”的山岭薄地不断夺高产,粮食产量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亩产二、三百斤提高到1976年的七百斤,棉花由过去的亩产三十多斤皮棉,闯过了百斤大关,广大干部群众称赞说,产量大提高,有气象哨的一份功  相似文献   

19.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20.
1984年黄岩县气象站在县科委组织下与平田乡农科站合作,在海拨400米高的山地进行杂交稻(汕优6号)旱栽试验。旱栽播期分六期,从4月15日起每隔10天播一期。当年该乡668亩旱栽杂交稻获平均亩产858.5斤的收成,比蕃薯多142.1斤,高产地块亩产1414.4斤,增产显著。该成果已得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进步奖。现根据其观测资料分析杂交水稻旱栽的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