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常规压汞实验不能区别孔隙和喉道的弊端,应用恒速压汞技术对低渗透储层孔喉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深入分析了
影响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渗透率越小,喉道半径分布范围越窄,其峰值也越小;反之,渗透率越大,
喉道半径分布范围就越宽,其峰值也越大;不同物性的样品其孔隙分布特征不显著,主要体现为喉道分布特征不同。可动流体由
孔隙和大喉道中的流体共同组成,与所处空间位置无关,只与孔隙和喉道半径有关。核磁共振可动流体的有效孔隙体积和有效喉
道体积的共同下限半径也就是T2 弛豫时间所对应的半径。   相似文献   

2.
煤层瓦斯是一种自生自储式天然气资源.煤层瓦斯赋存情况除与瓦斯生成量的多少有关外,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煤田地质构造演化、井田地质构造、煤的变质程度、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煤层项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数学分析等相关学科和方法,综合分析瓦斯涌出量的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上覆基岩厚度等地质因素,对阳城地区瓦斯含量、涌出量进行量化预测,并作出其全井田瓦斯含量、涌出量的等值线图。研究表明,阳城井田属低瓦斯矿井,瓦斯含量的变化主要与煤层埋深有关,随着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以及煤层埋深的增高,瓦斯含量与涌出量在区内由北向南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4.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通过对地应力的分布、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而表现出来。压性构造有利于高地应力的生成、瓦斯的保存以及软分层的发育,从而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而张性构造则不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此外,煤层围岩性质、煤层厚度和倾角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焦作九里山煤矿 70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1 煤层等厚线图 ,发现煤层呈厚薄相间的条带状 ,大致呈南北或北北西向展布 ,平均厚度 5 35m ,系一厚煤层。影响二1 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河流后生冲刷 ,其次为古地形和构造等。煤层厚度变化影响了采掘部署和生产计划的实施 ,增加了巷道掘进量和探测煤层厚度工作量 ,降低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等  相似文献   

6.
地下矿产开采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安全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兖州市,穿越杨庄、杨村、兴隆庄等煤矿矿区,压覆煤层埋深变化较大。该文采用预测法对各煤矿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分煤层对管道运营安全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计算表明,煤矿开采埋深越浅,煤层越厚,对管道危害越严重。兴隆庄煤矿3煤层、杨村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强烈,杨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影响中等,兴隆庄煤矿煤16t、煤17开采对管道运营影响小。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翟镇井田上组煤风氧化特征及发育规律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煤层风氧化为煤层上覆煤系地层厚度、煤层顶板岩性和煤层顶板岩石的裂隙发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依此为翟镇井田上组煤的风氧化范围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构造学、沉积学、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简要分析了鲍店煤矿基本地质条件及影响瓦斯赋存的不同因素,论述了研究区影响瓦斯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顶板岩性和上覆基岩厚度。总结了鲍店煤矿瓦斯涌出规侓,认为该井田瓦斯涌出量东北部偏高,西南部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榆泉井田内施工钻孔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点对赋存于区内太原组的12、13号煤层进行了分析,利用煤层等值线图得出井田内12、13号煤层在区内沉积特征呈东厚西薄分布;并对13号煤层上覆砂体(桥头砂岩)厚度进行了对比,得出煤层与砂体分布呈负相关:即砂体厚处煤层相对薄,而砂体薄处煤层相对厚.同时对煤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本区内煤层沉积相为河流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分析江苏徐州王庄煤矿山西组7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层瓦斯含量与上覆基岩厚度、顶板20 m含泥率及煤厚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又根据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计算公式,得到了该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并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走向近南北的410断裂有下列特点:其力学性质为先张后压扭的陡倾断裂(平均倾角80°以上)。含金石英脉在断裂内的赋存特征是断裂倾角变陡部位矿体厚、品位高,反之则差。金矿体为薄矿脉(平均厚度不足1m),但平均品位在10g/t以上。断裂因被新华夏系强烈改造,地表出露长度近3km,是一条区域断裂。笔者研究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和分布规律后,认为前人在该断裂的1km长勘探地段的深部和未勘探地段的潜在资源仍然较大,并预测有可能再探获1个中型金矿床以上的金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黄家沟矿井煤层底板带压开采情况的基础上,对煤层底板突水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承压水压力、底板岩性及厚度、地质构造、含水层富水性以及开采技术条件为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井田内5号煤层不存在奥灰水带压而仅存在太灰水带压;8+9号煤层不存在奥灰水带压,而10号煤层仅在井田北部局部地段存在奥灰水带压。分别对5号煤层和10号煤层带压开采进行了评价,表明5号煤层现状开采条件下基本不存在底板太灰水突水威胁,而10号煤层属于带压开采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阳曲普查区太原组15#煤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分层)的厚度、煤质以及15#煤层的聚煤规律的分析,认为控制15#煤各分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其下伏地层的沉积环境造成的沉积基底的高低变化,硫分的变化主要受上覆海水下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下掩埋管道及其地下建筑物压覆矿产边界,是由建设工程本身抗破坏能力、工程重要性以及矿体特征、开采方式、工程与矿体的相对位置等因素决定的。对于地下矿体,按围护带宽度、上覆各岩层移动角确定压覆矿产边界;对于地表非爆破性采矿,按围护带宽度和地表岩层移动角确定压覆矿产边界;对于地表爆破性采矿,安全爆破距离一般取50m。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中心研制的RFPA2D软件,以山西省霍州市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为试验研究基地,当不同采深和上覆松散层厚度一定时,模拟在采空区上方地表三个不同位置施加大小不同的荷载时,覆岩和地表的变化过程,系统地分析了荷载大小、荷载作用位置及不同采深对老采空区地表和岩体移动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晏家铺矿区位于湖南省涟邵煤田北段,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主采2煤层,厚0.3~0.6m,一般厚0.4m,2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12.9~18.3m,属“北型”沉积,其下伏的茅口组灰岩地表岩溶发育,含水丰富,茅口组岩溶水一直困扰着矿井向深部发展。近几年来,煤炭供销市场兴旺,价格直线上扬,利益的驱动使小煤窑的开发力度日趋增强,古塘区段地处晏家铺矿区北部之南段(图1),其带压开采最大垂深达350m,预防水患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笔者根据古塘区段小煤窑的生产现状和揭露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段进行带压开采条件及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厘清沁水盆地高阶煤煤层气富集机理,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系统刻画了沁水盆地南部煤层含气量和煤层气分子组成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沁水盆地南部各区块煤层含气量呈南高北低分布趋势。煤层含气量与煤化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这可能与煤层内有机孔隙发育关系密切;与煤层厚度,尤其薄煤层厚度(≤2 m)具显著正相关性,当煤层厚度大于2 m时这种相关性反而不甚明显,表明研究区煤层气赋存状态以吸附态为主,薄煤层中气体饱和度相对较低;含气量与煤层埋深和上覆地层剥蚀量之间在南部区块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北部区块呈现出弱相关性,表明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北部区块保存状况可能相对较好。研究区煤层气属于典型干气,南部区块煤层气甲烷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均较北部区块高,非烃气体含量则相对较低。煤化作用程度是控制煤层气分子组成和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吸附-解吸-扩散-运移散失可导致煤层气富含CO2,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值偏重。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对部分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影响显著。该研究对于寻找沁水盆地煤层气“甜点”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软土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在下伏基岩岩溶化强度较高时,上覆软土发育,反之则不发育。其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具有:高会水性、高压缩性、低强度、高孔隙比、低渗透性、高蠕变性、不均匀性、高灵敏度等8种特性,因此决定了其强度低、压缩性高;作为地基时,其承载力低、沉降量大、易于产生不均匀沉降。软土地基处理的实质主要是增大其密度;而在作桩基时,无论是桩的承载力,或是桩的变形均应密切重视。另外,本文还对软土与土洞、塌陷间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黄岛区拟建设海底地下油气储藏库,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要求施工倾角45°、深220m的取心钻孔4个,并在孔内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XY-4型金刚石小口径钻机施工基岩深斜孔及压水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储层驱动半径的计算方法一般基于储层等厚情况,忽视储层厚度变化对储层驱动效果的影响.根据源汇势能原理,考虑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储层厚度非线性变化的有效驱动半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均厚度相同且厚注薄采条件下,储层厚度非线性变化时的驱动半径小于厚度线性变化时的驱动半径、大于等厚时的驱动半径,驱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