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目前利用流动形变、重力、地磁复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所存在的困难,探讨了综合利用三种手段追踪应力场及地下介质动态的途径,提出了断层综合监测布点的原则,并介绍了依此原则所建的京西试验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太原和灵石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993年6月26日和1994年4月26日相继在太原和灵石发生的Ms4.3级和Ms4.4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距震中越近,重力点值变化越大;震前重力场呈下降变化,震后短时间内仍维持下降,尔后,重力场逐渐回升。导致重力场变化的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断层蠕动;而在深部构造的脆弱部位,水平梯度大,温差热应力高,差异活动明显,是推动断层蠕动,促进重力场变化和地震孕育发生的重要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滇西重力断层运动时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地表观测的重复重力数据综合反映了地表观测点的位置变化、地壳内部密度变化和地壳内部构造变形,通过反演这些数据得到的断层位错运动的时间变化综合反映了地壳内部形变和密度变化的耦合运动。为此,利用滇西1985年以来的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推断结果确定断层运动模型作为约束,并考虑到观测数据和模型粗差,反演获得了滇西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的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滇西1985-2001年断层运动的时间变化表现出断层往复运动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区内Ms≥6.0地震(如1996年丽江Ms7.0地震、1998年宁蒗Ms6.2地震和2000年姚安Ms6.5地震等)的孕育过程。指出强震孕育过程遵循地壳内部密度和地壳形变耦合运动模式(简称DD耦合运动模式),并给出了断层位错DD耦合运动模式的基本图像。  相似文献   

4.
基于陆地μGal级精度的重力重复测量可以获取高精度区域重力场时变信号,实现对地壳内部介质物性变化的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现有地震重力监测网络,通过优化场地观测条件,联合应用高精度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联合水准、GNSS系统和水文等观测手段,设计一种新型的场地重力阵列式观测系统,有助于分离不同深部场源引起的微重力变化信号。该观测系统除可以提高地壳深部场源信号的信噪比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阵列间距来监控敏感区场源变化,有助于探测地壳深部地震孕育和发生阶段的场源介质物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粘弹性半空间内膨胀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粘弹性半空间内膨胀(Mogi模型)引起的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变化,推导了Maxwell半空间模型的解析计算公式。数值结果表明,地表垂直位移、重力变化以及重力变化与地表垂直位移之比受介质流变特性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解释和模拟火山区、地壳隆起区、地热场等长期地表形变和重力观测时需考虑介质的流变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获取智利地区长期重力变化,提取特征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分析2010 年智利MW8.8地震震前、同震及震后的重力变化,并将GRACE观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与球体位错理论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造成发震断层上、下盘显著的重力正负变化;特征点重力变化时序均清晰地揭示出地震造成的重力变化跃迁现象及震后3个强余震的异常信号,特别是震源域特征点重力在地震前2007~2010年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增加-发震”的变化特征;GRACE观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与球体位错理论模拟结果在量级和分布形态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震不同阶段发震断层两盘重力变化亦有所差异,且受震后地层粘滞性效应影响,发震断层邻域重力变化呈持续性正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玉树地震区域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与甘孜 玉树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2)区域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观测得到的异常前兆信息;3)玉树震中附近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超过80× 10-8 ms-2,较好地反映了玉树地震前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8.
新疆地区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分析了新疆地区1998~2002年重力变化,研究了重力变化与伽师6.8级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重力场动态图像对伽师6.8级地震有较好的反映,重力测量可以较好地反映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形变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细观损伤力学模型建立了地壳损伤演化过程与地球重力场变化的关系 ,讨论了利用重力观测资料计算地壳微裂纹密度参数变化分布的理论与计算方法。利用河西地区 1992~ 1999年多期重复重力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裂纹密度参数变化进行了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与该地区的各观测时间段内相应发生的一级以上地震活动进行了对比分析 ,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2015年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结合区域地震目录,分析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场变化反映出西天山地区是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增强-减弱-增强”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活跃-平静-活跃”相对应,西天山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塔里木板块北漂旋转相关。2)西天山地区震中多出现在重力变化接近为零的断层附近,震中附近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震中区水平梯度方向接近该区域断层走向。3)西天山区域地震前,跨断层测段剖面出现转折图像。  相似文献   

11.
��ظ�ԭ����Ե�����仯�����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2003??????????仯?????? ????????????????????????????????????????????????о????????????????????????????????, ?ó????????????????仯?????????????????????????й????????????????????????????????????????????????????????????????????,???????????о??????????κ?λ??????????仯????????????????????????????????仯???????????????????????????  相似文献   

12.
????1998?????????й??????????????????????????2008??3?????????7.3?????????????????????仯?????????????????????????????????????????????????????г????2~10???????????????????????????????????????????????????仯?????????????????????仯????????????????????????????????????????????????????????????????????????????????仯?????????????????????????????1976?????7.8????????????????????????й?????8?????????????仯??200??10 -8 ms -2 ??  相似文献   

13.
重力场与构造应力场内在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球动力学原理,提出了重力异常变化量向构造应力场应力降转化的理论模型,推导了简明的应力降值及其方位角的实用计算公式。考虑到研究的是动态场,涉及到的时间范围短,在做理论分析时,可以忽略地形改正和莫霍面深度起伏改正。从而,能够应用重力测量研究监测区域的动态应力场特征。根据应力分析方法,阐明了重力场和应力场的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测量平差系统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对北京通县地区重力测网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通县地区重力测网在可靠性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建议对此重力测网进行改造,以增强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1998??2008????????????????????????????????????仯????????????????????????仯????????????8.0????????????????????1???????仯????????????????п?????????????????????????????????????????????????????????仯Ч???2??????????????????Σ?????????????Χ????????????????????????????????????????????????????????-???????????????-?????????????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非稳定流排放诱发地表位移的精密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地下水非稳定流Theis理论,导出了地下水非稳定径向辐射渗流单井排放诱发的地表位移的解析表达式,阐述了计算方案,并以20个节点的Hermite求积公式编制了相应的数值积分计算程序,给出了模拟计算实例。在地下水非稳定流场地区进行高精度动态大地测量时,可按照这一计算方法,精密顾及地下水排放所诱发的地壳形变对测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8.
关中地区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与地震活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系统分析了陕西关中测区1983~200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 果表明:①地震孕育阶段,伴随异常点段增多,重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区域性的重力负异常,地震往往发生在异 常区的边缘或重力异常梯度带上,震后逐渐回升;②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在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应力场作 用下断层活动引起的重力效应;③关中重力场的转折变化受制于大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