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则任 《江苏地质》1996,20(1):51-56
在中国江苏省溧市上黄水母山发掘出距今4500万年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共鉴定出12个目36科38属60余种动物,种类之多在世界上罕见。尤其是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意义最大,这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始祖化石,被世界考古界认为是本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媲美。这一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史前高级灵长类及哺乳动  相似文献   

2.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03,27(2):65-77,F003,T001,T002
古人类的起源及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远未解决的问题,目前掌握的重要化石材料包括:距今约5600万年的灵长类,约1700万年的人猿超科代表,620万年(?)-440万年的人科动物,以及约350万年(?)-200万年的古人类和人造石器等。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及与之演化相关的化石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先后找到已知最早的高级灵长类——约4500万年前的曙猿化石,人猿超科的早期代表——l400万年和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240万年-200万年前的人造石器,200万年前的能人(?)化石,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及28万年-2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等。拟从迄今的化石记录人手勾勒出古人类起源及演化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3.
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异常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之一。19世纪中期,达尔文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在欧、亚、非的新第三纪地层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通称之“森林古猿”的化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种古猿就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4.
一位瑞士科学家最近在意大利发现了一具类似人的骷髅,这具骷髅据说已经有一千一百万年的历史,因而可能改变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如果最早的人真的在一千一百万年前就已存在,那么科学界一向公认的“从猿到人”的说法就值得怀疑,因为这把人类发展的历史向后推了一千万年。据这位科学家说,这意味着人和猿是同时代,或者人比猿还要早,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这个祖先的形象既不象人,也不象猿。  相似文献   

5.
应用古地磁研究云南古猿的生存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其中  尹济云 《云南地质》1994,13(3):291-305
应用古地磁研究方法,对我省出土古猿化石的开远小龙潭煤系,禄丰石灰坝的砂、砾石、褐煤层及元谋竹棚、小河一带的砂、泥质层作了系统的古地磁采样测试得出:(1)开远小龙潭煤系及动物群化石的时代为5.10-10.00Ma,其中,开远古猿产出层位的年代为8.30±0.10Ma。(2)禄丰石灰坝含古猿及哺乳动物化石的一套砂、砾石、褐煤的时代为3.89-4.59Ma,禄丰古猿化石产出层位的年代为4.00±0.10Ma。(3)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古猿化石及动物群的地层时代为2.12-3.40Ma,其中元谋蝴蝶古猿的时代为2.76±0.10Ma,竹棚猿人的年代为2.13±0.10Ma。上述古猿的地质年代为晚中新世一早更新世。云南古猿的演化,从开远小龙潭到禄丰石灰坝直至元谋竹棚、小河一带,在时间和地点上构成了一连续的演化序列。云南古猿生存年代的进一步确定,对研究人类的起源、演化及寻找人类的祖先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建晚新生代古猿进化史、生物地理和古生物学的重要信息。本文侧重介绍云南古猿的分类和命名,并对其系统关系和生物地理作初步分析。通过古猿化石形态模式及其变异程度的观察,初步认为:各个地点古猿化石分别代表了一个具有性二型的单一种。暂时认为禄丰石灰坝、开远小龙潭和元谋的古猿化石分别属于一个属内的两个种,其有效学名分别为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石灰坝标本)和L.keiyuanensis(小龙潭和元谋标本)。从系统学观点看,有证据显示禄丰古猿属既为代表猩猩和人亚科共同姐妹单元原始的人科,也是代表猩猩亚科的原始姊妹单元,我们更趋向于赞同后一选择,但承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对比研究来证实。迄今云南发现的古猿化石对研究人猿超科的进化历史提供独特的前景:晚中新世~上新世(8MaBP-2MaBP)时期,当人猿超科在欧亚大陆其它地区都已灭绝时,它们却连续地在云南出现。这表明中国南方或东南亚地区是人猿超科(包括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的一个重要的避难所。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古猿所造成的生态和地理隔离,可能是古猿在这一地区幸存的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推测上新世中期以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可能稍后人类的到来,加速了大型古猿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大陆的区域性灭绝。  相似文献   

7.
1983年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中中新统含古猿类化石的地点下草湾组中,笔者发掘出臼齿化石4枚(其中一枚臼齿尚待研究),其中三枚臼齿化石分别属于古猿类之三个属的三个新种。它们是王氏上新猿(新种)Pliopithecus wangi sp.nov.,天岗湖长臂猿(新种)Hylobates tianganhuensis sp.nov.,泗洪森林猿(新种)Dryopithecus siho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
贵州毕节发现的巨猿牙齿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报道了发现于贵州毕节的一枚巨猿牙齿化石,介绍了巨猿化石发现的历史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毕节扒耳岩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贵州毕节巨猿化石的发现,填补并扩大了巨猿化石的地史分布范围,对研究巨猿演化及云贵高原地质环境变化等相关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2017,44(6):1085-1085
<正>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现今的人类拥有共同的祖先。他们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兴起,在过去的12万年离开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基因大多来自我们祖先所处的非洲族群。这个非洲族群是所有现在人类基因的源头,只有少数基因是通过与尼安德特等人种通婚获得的。大荔人头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看法,现代人并非全部是非洲祖先的后裔。大荔头骨于1978年在中国陕西发现,这具头骨  相似文献   

10.
张兴永 《云南地质》1994,13(3):278-284
本文讨论云南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的古猿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通过与人类起源有关的中国古猿、南方古猿和西瓦古猿的时空分布、形态特征及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材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西瓦古猿是猩猩的祖先,南方古猿可能不是人类祖先,中国古猿则很可能是人类祖先,滇中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人类发展的阶段为中国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禄丰石灰坝古猿化石地点发现的西瓦古猿桡骨近端化石一件,通过测量对比可知:它与黑猩猩的测量值十分接近,因而提出该标本属于禄丰西瓦古猿,可能是非洲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据对黑猩猩一具骨架进行身高值测量,获得其身高值约为130cm,借以估计禄丰西瓦古猿的身高值可能在130-140cm之间,就桡骨颈较粗壮这一特征而言,该古猿具有一定原始性质,以适应其较多的地面生活。  相似文献   

12.
欧洲首次发现骆驼化石长期以来,东半球骆驼化石一直仅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层,但最近发现于欧洲西班牙的木塔一德尔莫罗和利夫里利亚的中新统顶部。这一发现,对东半球骆驼化石的演化谱系假说提出许多问题和研究线索。西班牙骆驼化石的时代和地理位置使有关...  相似文献   

13.
吴汝康 《第四纪研究》1994,14(4):316-322
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的第一个头盖骨,从而揭开了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猿人(直立人)被当时人类学界承认为最原始的人类,确立了直立人为人类发展史的第一个阶段。19世纪末E.Dubois发现爪哇猿人的过程。他终生坚持猿人既非猿又非人的观点,引起长时期的争论。从1924年起,又发生了南方古猿是人还是猿的争论,为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被广泛接受奠定了基础。本世纪30年代以来,在亚、非、欧三洲的许多地点,有了更多的直立人化石的发现。在直立人化石的研究中,出现了直立人的分类问题,直立人与智人的界限问题,年代测定的准确与否对确定直立人系统关系的重要性,以及直立人与智人的连续性和替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汝康 《第四纪研究》1995,15(2):156-161
从古猿到能人的时期,在中国发现的化石,最重要的是在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禄丰古猿和在广西、湖北等省发现的巨猿。从猿到人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标志是开始制造工具,社会形成。意识和语言萌发于制造工具之前。从直立人到智人的时期,在我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的地点,主要有北京周口店、云南元谋、陕西蓝田陈家窝和公王岭以及安徽和县等;早期智人化石的地点,主要有陕西大荔、辽宁营口金牛山、广东马坝、山西丁村和许家窑等;晚期智人化石的地点,主要有广西柳江、四川资阳、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等。我国发现的各种人类化石,从直立人到晚期智人以至现代人,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形态性状,表明其有一定的继承性,因此,支持现代人的多地区起源说。现代人仍在进化之中。明显表现在现代人的体外进化和精神进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吉林梨树早白垩世非洲叶肢介科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五力 《地质论评》1988,34(1):64-70
早白垩世非洲叶?介科分子,在我国东北地区尚未发现过。本文记述了吉林梨树地区早白垩世营城组-登楼库组产出的非洲叶肢介科两个属Migransia和Zhestheropsis gen.nov。这些化石为中国北方以辽西热河群为代表和中国东南地区以浙西建德群为代表的,陆相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大致对比,提供了叶肢介化石的重要依据。此外,初步讨论了有关的非洲叶肢介科分子的演化和迁移。本文共描述了2属、4种,其中1新属、2新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辽宁西部及其邻区中生代大量原始鸟类化石及其祖先类型的发现(季强等,1996;侯连海,1997;Ji et al,1998),使我们对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简要记述一件产自辽西凌源“义县组”的鸟类化石,与该鸟类保存在一起的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等化石,为确定该鸟类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提供了依据。这是辽西冀北一带晚侏罗世鸟类化石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江苏泗洪地区新生界地层和化石进行研究。杨仲健、周明镇、王伴月、毕治国、李传夔等从哺乳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证实泗洪地区中新统地层的存在,并对苏北新第三纪—更新世的地层作了划分。1975年至1977年,江苏区测队对该地区中新统地层,包括“下草湾组”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植物、瓣鳃类、介形类、腹足类、轮藻以及灵长类的化石,为中新统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依据。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也从介形虫、孢粉、轮藻化石等方面,在这一地区做了研  相似文献   

18.
滨田润一 《地球学报》1999,20(3):325-332
自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各地相继发现中新世早期以来的远古人类化石,使之有可能逐渐阐明亚洲人类的演化过程,笔者根据各化石的特征考察它们的系统,根据各时期的古环境及古气候情况推断它们的演化途径,把在欧洲出现的古类人猿 Alsaticopithecus 当成发现种,非洲系人类在非洲及欧洲或亚洲中部完成了演化。同时,把在缅甸出现的古类人猿 Amphipithecus 或 Pondaungia 当成发源种,亚洲系人类在亚洲东南部完成了演化。在此期间,在非洲及欧洲或亚洲中部的巴基斯坦出现的西瓦古猿及腊玛  相似文献   

19.
泥河湾组旧石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原始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旧石器时代文化分期、第四纪下限等问题的十分珍贵的材料。为此,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工作者历来都予以很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古生物学界对大量化石的研究表明,蛇类是由晰蜴进化而来的,当蛇类从晰蜴类祖先中发生时,恐龙类已经到了进化历史的最后时期,由于恐龙类和许多中生代主要爬行类趋于绝灭,爬行类就必须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同时也较灵活的其他动物相竞争生存;它们也确实这样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