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廷艳  熊方  黄继用 《高原气象》2002,21(5):522-525
以递归正权综合决策方案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筛选,选取预报效果较好并且较为稳定的几种方法参与集成,并将集成结果写成Micaps数据格式,最终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评分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对温度预报和灾害指数预报较权重平均集成法效果好;而对月雨量预报和季度雨量、温度预报则与权重平均方法相当;但是对季度雨量、温度预报来说,集成后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将集成结果通过Micaps工作平台以图形方式显示,不仅客观、定量,而且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
郑凤琴  孙崇智 《广西气象》2004,25(B12):25-26
以5种子预报产品对广西降水历史拟合率为依据,应用多元决策加权方法,对这5种子预报产品在广西区域中进行集成试验。结果表明,集成后的预报性能优于参加集成的任何一种预报子方法。  相似文献   

3.
集成方法有利于提高降水要素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预报性。本文基于格点实况资料和智能网格预报、西南区域数值预报、ECMWF模式预报、GRAPES模式预报产品,以面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法、BP神经网络法、评分权重法、加权集成预报法和算术平均法,得到集成面雨量预报,再运用平均绝对误差、模糊评分、正确率、TS评分、偏差分析等方法,对2020年4—10月金沙江下游面雨量预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元回归集成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预报效果总体上优于其他几种集成方法。在考虑流域面雨量的预报量级时,下游可以采用预报量级较小的模式和集成方法。集成后偏差百分比均有降低,且多元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预报量级较小的模式有矫正作用。在面雨量有无、小雨和中雨预报中,多元回归法集成效果较好,在大雨量级预报中,BP神经网络法集成效果较好。这些结论可为流域面雨量预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西昌卫星发射场大-暴雨的预报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峻 《四川气象》2005,25(1):24-25,30
综合集成是提高预报产品应用效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将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概念用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综合集成,首先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确定国家气象中心T213模式预报、西昌发射场降水模式的客观预报、预报员经验预报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的联系度,用权重法将大-暴雨预报进行集成,从而给出集不同预报于一体的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1前言基于预报业务的应用目的,把一些较好的预报工具或科研成果进行优化完善,并由总控菜单程序把各预报系统集成起来,在同一中文平台上运行,通过计算机网络调用各预报系统所需资料,从而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业务系统,供日常预报值班使用,这对于促进科研成果业务化,提高预报水平起着积极作用。2几种预报业务系统简介及简单集成方法2.且潮汕地区4~6月逐日降水分片预报系统该系统在收集预报员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数值预告产品、天气形势分型、物理量场特征及有关实时气象资料,根据专家系统理论和方法,采用逐步判别法作出潮汕地区4~6月…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集成预报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引入第一可信度和第二可信度两个概念,建立了一种新的适于我国各级台站使用的集成预报方法。在1990-1992年,曾被用来对8种独立的预报方法进行集成决策,提交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使用。  相似文献   

7.
WRF模式不同微物理方案水凝物的预报能力检验与集成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佳  梅钦  陈钰文 《气象》2017,43(5):552-559
文章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卫星TMI(TRMM Microwave Imager)探测反演的云水、雨水和冰水新版改进资料,定量化检验了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6种微物理方案(Lin,WSM6,Thompson,Morrison 2-mom,CAM5.1,NSSL 2-mom)对江苏近海及周边海域上空云中水凝物的预报能力。19次个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种微物理方案基本都能预报出水凝物的量级及大致范围,对于云水的预报,除NSSL2-mom方案误差较大外,其余5种方案误差均较小;CAM5.1方案对雨水含量较大时的预报效果较好,但对于雨水含量较小时的预报误差较大;Lin方案对于冰水的预报效果较好,更接近于实况。在此基础上,选用等权集成(EMN)和消除偏差集成(BREM)两种方法开展集成预报试验,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均可以减小预报的误差,且消除偏差集成的方法比等权集成的改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模糊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国兵 《气象科技》2005,33(2):120-123
采用面雨量模糊评分方法,对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中3种客观预报(相似预报、T213降水预报、MM5模式预报)和面雨量综合集成预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检验结果表明,3种预报模式对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相差不大,冬半年的预报评分高于夏半年。在业务中采用动态权重系数法对3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其集成预报的评定质量高于每种单独预报质量。在流域面雨量预报质量检验中采用了模糊评分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预报和实况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用于降水定量预报评定中。  相似文献   

9.
岭回归在预报集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耀煌  吴达三 《气象》1985,11(11):2-4
一、前言 在天气预报中,往往是由多个预报员应用多种预报工具和方法进行预报。因此,需要有一种综合的方法集中各种预报结果而形成统一的预报结论。这种预报集成对于今后实现天气预报自动化也有重要的意义。预报集成的方法很多,回归集成、判别集成是比较常用方法。本文提出了用岭回归做预报集成的方法,经过试验证明,这种方法优于一般回归集成和其它集成方法,并且预报量可以是连续变量,也可以是离散变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ECMWF预报场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开展支持向量机(SVM)、卡尔曼滤波(Kalman)两种统计方法对山岳型风景区气温集成预报方法的研究,并且结合自动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单一的SVM方法预报准确率较高且稳定,传统的Kalman方法预报效果不太理想,对长时效预报效果较差;加权集成后,3种集成方法预报稳定性较好、准确率比单一的SVM和Kalman预报方法均有所提高。从不同预报时效的检验结果看,各预报方法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均呈现降低的趋势。绝对误差分析表明,各预报方法最高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均低于最低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2.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政秋  张进  陈静  庞波  夏宇  陈法敬 《气象学报》2020,78(2):163-176
为了在集合预报中更合理描述台风涡旋中心定位的不确定性,采用2009—2018年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分析台风最佳路径涡旋中心定位的不确定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Conditional Typhoon Vortex Relocation,CTVR),构建集合成员台风涡旋中心重定位阈值条件、台风涡旋分离数学处理及涡旋重定位等数学处理过程,利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iton System-Regional Ensemble System,GRAPES-REPS)对2018年西北太平洋上的3个台风(1808号“玛莉亚”、1824号“谭美”和1825号“康妮”)进行轴对称结构和轴对称+非对称结构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两种方案的集合预报试验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中国气象局和日本气象厅台风最佳路径误差平均值为13.72 km,可视为台风涡旋中心定位不确定性的合理估计值;(2)统计检验结果和典型个例分析表明,采用轴对称结构和轴对称+非对称结构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的台风集合预报路径误差及集合预报一致性结果比较接近;(3)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可以有效改进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台风路径概率预报效果,如台风路径集合预报平均误差有所减小,集合预报一致性(路径离散度与路径均方根误差比值)增大,特别是预报初期概率预报效果改进更为显著,而预报中后期改进有限;(4)通过对“玛莉亚”台风集合预报诊断分析发现,经过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后,各集合成员的台风路径误差在预报初期明显减小且路径收敛,但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台风路径逐渐发散。应用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后,台风涡旋环流与大尺度环境场仍然比较连续协调,且台风涡旋环流外的大尺度环境场具有一致性特点,最低气压误差、最大风速误差和降水预报技巧基本不变。可见,条件性台风涡旋重定位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台风路径预报不确定性信息,帮助预报员做出更准确的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13.
AN IMPROVEMENT OF STATISTICAL PREDICTION OF TYPHOON TRACK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a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composite forecast model for typhoon track is set up by using numerical forecast products and several forecast schemes. Tested in 1994 typhoon season, its forecastperformance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a previous statistical forecast model. The test shows that it is aneffective method that sufficiently Anproves objective forecast of typhoon track using the numerical forecast output products obtained in forecast and adopting several schemes i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以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的短时效预报偏差和目标时效(指所需订正的时效)的纬度预报为预报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偏差预估方程,继而对台风路径预报进行实时订正。本文以12 h为短时效,通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MWF-IFS)和集合预报模式(ECMWF-EPS)的台风路径预报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24 h、36 h、48 h、60 h、72 h、84 h订正后的ECMWF-IFS台风路径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订正前减小了7.3 km、9.3 km、8.9 km、6.5 km、6.9 km、2.6 km,总体来说较强台风(指12 h的台风强度实况≥32.7 m s?1)路径预报的订正效果更好。尝试了先对ECMWF-EPS各成员的台风路径预报进行订正,再进行集成预报,并对比了以下5种方式得到的台风路径预报:“订正后的确定性预报”、“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和“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2018年试报结果表明,对于平均距离误差,24 h和36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48 h和60 h“所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最小,72 h和84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最小,如果在业务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有望获得一个在各预报时效表现都较优异的台风路径客观综合预报结果。24 h、36 h、48 h、60 h“优选集合预报成员先订正再集合平均”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比“所有集合预报成员集合平均”减小了13.3 km、11.7 km、10.0 km、7.6 km,比中央气象台官方预报(对应的时效为12 h、24 h、36 h、48 h)减小了0.7 km、2.0 km、3.9 km、2.4 km。  相似文献   

15.
T639台风预报误差与环境场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奕武  高拴柱  钱奇峰 《气象》2016,42(12):1506-1512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全球谱模式T639L60(简称T639)数值预报结果和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基于2009—2010年的样本,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环境场预报变量与路径预报误差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T639台风中心预报误差与环境风整层垂直切变、400 hPa台风环流强度的24~120 h各预报时效线性预估模型(建模样本数分别为299、232、170、117和84个),并利用2011年的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样本数分别为182、146、117、85和61个)。初步结果表明,环境风垂直切变与路径误差呈正相关,台风各层环流强度与路径误差大致呈负相关,其中400 hPa上的负相关性最明显;由环境风垂直切变与400 hPa台风环流强度建立的线性预估模型能对路径预报误差作出定性估计,其中24h预报时效的预估模型有较好的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s and microphysics schemes on the track forecast of typhoon Nabi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model.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s on typhoon track forecast were comparatively strong and the typhoon track forecast of Kain-Fritsch (KF)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Betts-Miller (BM). When KF was selec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would be improved if microphysics schemes were selected than otherwise. The results from Ferrier, WSM6, and Lin were very close to those in the best track. KF performed well with the simulations of the western extension and eastern contraction changes of a North Pacific high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typhoon wind field.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 The tropical cyclone is one of destructive weather systems that affect China most seriously. The destruction includes strong winds, heavy rain and storm surges. The key to mitigate them is whether we could predict the track accurately and on a timely basis. A number of coastal countries have adopted numerical forecast operation models that have long valid duration. For instance, in the limited-area spectral models and global spectral models currently running in the Meteo…  相似文献   

18.
利用T106L19进行台风路径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能提供较长时效的台风路径数值预报,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业务谱模式T106L19在其第一猜测场或分析场中加入人造台风模型,进行了96小时的台风路径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人造台风模型的加入,使T106L19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当T106L19的第一猜测场或分析场中台风涡旋相当弱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另外我们采取三种不同的嵌入方式在T106L19,的资料场中加入人造台风。三种方式分别是:分析前加入人造台风模型(将人造台风模型加在第一猜测场上—T106L19的6小时预报场);分析后加入人造台风模型(将人造台风模型加在分析场上);分析前及分析后两次加入人造台风模型。个例试验结果表明:从平均情况来看分析前加入人造台风模型在台风路径预报前期有较好的表现,其24小时预报距离误差为184.5km,48小时为278.1km,72小时为515.6km。结果的分析还发现:T106L19的初值化使所加入的人造台风涡旋有较大的平滑,初值化后的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95hPa左右。这对于台风路径的预报会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华南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设计了无同化资料(CTRL)、同化雷达反演水汽(EXP1)以及同化雷达反演水汽、地面和探空资料(EXP2)三个试验,对2017年登陆广东沿海的四个台风降水预报与路径预报进行模拟,以评估资料同化对登陆台风短期降水预报、路径预报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雷达反演水汽同化后对未来24小时降水预报技巧均有正的改善,对台风路径预报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同化地面、探空资料后对台风路径预报有改进,对降水预报改进不明显(与EXP1比)。通过诊断分析台风“玛娃”,发现模式初值场水汽的增量配合对流上升区有利于短时间内成云致雨,从而提高短时降水预报;地面及探空资料同化有利于登陆台风的短时路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环境流场、流函数切变平流、势函数的垂直配置与8515号台风路径的关系,并用台风移向变率诊断方程分析与计算了该台风移动时移向变化的情况,特别是9月5日发生的明显右偏。分析结果如下: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块状,赤道缓冲带增强,有利于8515号台风移向右偏。2.8515号台风处于负流函数切变平流区一侧,其路径与流函数切变平流零线走向基本一致。3.8515号台风北侧各层势函数场的垂直分布,决定了辐散风的配置,其演变与台风移向有一定的相关。4.台风移向变率诊断的定性分析和实用计算,对判别台风移向是否稳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