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到会考或高考复习.好多学生顿时感到平时积累少.印象淡;觉得头绪多又琐碎,什么都想记却什么也记不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归纳法非常适台于复习教学。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信息加工理论指出:要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能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并把暂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就需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科学编码。而归纳法正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科学编码。  相似文献   

2.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0,(12):47-49,56
区时、地方时计算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高考考查的钟情点。从近几年考查来看,命题更为活泼多变,特别注重时空信息转换能力的考查。“简图法理解题意,归纳法分类整理题型”是应对地方时、区时计算问题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从演绎法到归纳法演绎法就是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演绎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无论是教材内容编排或是教学组织中一般采用的都是演绎的方式。以演绎法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其优势是不言自明的,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操作便捷,节省时间,教师只需要针对知识要点进行系统地阐释,并辅以例证或练习即可。但是,当我们挥洒自如使用演绎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方法并非看似那样完美。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去审视课堂教学,会发现单纯的演绎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演绎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在回顾了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过程后,用系统的观点阐述了自己对“地理科学”的见解,指出“地理科学”是一个学科体系,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大部门之一,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并列的。文章还揭示了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提倡“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研究此系统的可行的新方法,以此摆脱传统的“培根式还原论”方法所带来的困境。并认为地理工作者应树立起“地理哲学”思想,作为地理科学的哲学概括。作者在最后指出“地理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号召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三个层次建立起“地理科学”,掌握和发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并大力宣传“地理科学”。  相似文献   

5.
论地理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新技术手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超 《地理学报》1995,50(1):83-89
本文在论述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加强地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性及有关的若干问题。本文指出,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地理系统学说是地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分析地理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强调GIS技术和地理系统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李小建 《地理学报》2022,77(8):1873-1891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古代时期产生了以适应和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活动的思想;近代时期经济地理学作为学术领域出现;现代时期I重视自然条件的利用,从国家需求角度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现代时期II从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角度切入人地关系,构建“点—轴系统”理论等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提出调控思想;现代时期III结合主体功能区研究人地关系,注重产业集聚、都市经济区、农区衰退及振兴等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思想演化可以梳理出3支脉络:① 史志脉络通过历史文献对经济区位和地方差异的描述,逐步探究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海量的地方志,以实例支持人地关系思想。② 从游记考察到现代考察和观测分析,为经济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发现手段。③ 国外引进脉络与多元思想本土化,带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后两支脉络逐渐融入前一脉络,以突出中国特色之趋势。经济地理思想史研究可对当前经济地理学发展提供3点启迪:① 加强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条件规律探索;② 鼓励问题导向的批判性思维;③ 弥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弱项,如与整体论对应的还原论,与归纳法对应的演绎法。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经济学原理阐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依据,在吸收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采用生态补助的方式,遵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并给出可能的资金来源,强调国家公共财政购买国家重要公共产品,最终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8.
旅游流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旅游流是旅游现象和旅游业的基础,也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国内旅游流驱动力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从旅游流空间分布简单描述转向多学科视角的机制探讨,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归纳法,深入剖析旅游流驱动机制,构建旅游流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旅游流形成理论基础涉及心理学的推拉理论、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地理学的空间相互作用理...  相似文献   

9.
论地图学知识创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在地球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探讨地图的科学价值和地图学学科归属入手,深入研究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长模式,制定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研究方案,并讨论了三个核心创新点的实质、难点、创新途径等。本文认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现的是地图的科学价值的增殖,地图学的实际应用则体现了地图的社会功能的增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方案应该包括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新产品开发和地图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9):1305-1306
20 世纪的地理学经历了诸多思想的争鸣,从“属于空间的科学”向“关于空间的科学”转变,试图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基础,从个人到全球范围全面地理解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最新的地球圈层──人类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之荣 《地理研究》1997,16(3):95-100
把人类作为最新地球圈层来研究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文中从人类圈的内涵、功能和结构、演化的主要阶段以及提出人类圈的主要依据等方面论证了人类已成为地球的最新圈层。接着论述确认最新地球圈层的重大意义:拓宽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将地球系统科学从纯自然科学推进到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现代地球系统科学阶段,以便从现代地球系统结构演变的角度来讨论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源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方面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测量和制图的研究,到开创中国地理信息学科,建立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历史,是中国特色原创地理信息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具备自主研发世界级地理信息软件的历史,是地理信息为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的历史。本文主要从地图学、地学遥感、地理信息科学、地学数据共享、重大技术突破和国家战略支撑等方面进行概述,最后从地学知识图谱、地理大数据分析、遥感人工智能、地理系统模拟和知识服务角度展望地理科学发展的新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以来地图学眼动与视觉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图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地图认知作为研究人对地图的感知、学习、记忆、推理和决策的科学,一直以来是地图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地图认知研究的核心,近年来地图视觉认知在相关学科(如心理学、认知科学和计算机视觉)和新的研究手段(如眼动跟踪、脑电和核磁)的促进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眼动跟踪方法作为地图视觉认知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地图视觉认知研究的定量化、实用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系统地梳理了2008年以来眼动跟踪方法在地图视觉认知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并将其归纳为6个发展趋势,分别包括:① 刺激材料:从静态地图到动态交互地图;② 研究范围:从地图认知到地图空间认知;③ 实验环境:从实验室环境到真实环境;④ 地图维度:从二维地图到三维地图;⑤ 个体差异: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⑥ 研究目的:从规律探究到实践应用。本文最后总结了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法,期望能在地图视觉认知研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国阶 《山地学报》2001,19(4):339-343
我国山区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方向前进。山区农业发展急转变战略思维去适应新的形势;从因地制宜到因市制宜,从关心空间距离到关心时间距离,从农户经营以农庄规模经验,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抓粮食到挣钱,从生存农业到生态农业,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思想到复合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定义和理论依据、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客体、补偿途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重心由宏观讨论转向微观研究,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侧重外部效益的定量核算,生态补偿途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变。并提出中国可借鉴的方面,即对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加强对征收标准的研究,建立多种资金收集渠道并有效配置资金,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同时从生态补偿标准、资金配置、补偿项目等方面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口迁移"是必修教材中人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旨在探讨人口的空间位置变动情况及原因。课程标准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运用归纳法或演绎法进行分析。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一定的了解,但要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还是有  相似文献   

17.
张宏 《地理教学》2005,(2):42-43
传统的教学是我教你学,不注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型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灵活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8.
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空间科学,以其独特的空间观点和空间思维,从空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出发,揭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所研究的空间对象出发,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新方向提出思考:1从地球空间拓展到宇宙空间,需要构建宇心坐标系和宇宙GIS、月球GIS等;2从室外空间延伸到室内空间,需要发展室内GIS,并拓展到水下空间和地下空间;3从宏观到微观空间,可以发展面向游戏的体育GIS、面向生命健康管理的人体GIS等;4面向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空间解析的理论和方法,贡献于大数据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土地利用系统分析方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土地利用视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较为实用和科学的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分析再到系统分析的结构分析方法体系。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详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遥感观测数据到数据产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遥感作为一种观测手段,通过梳理遥感从观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处理方法,分析了目标识别和参数提取所采用的方法、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发现遥感从观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过程至今仍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指出遥感方法论的建立需通过挖掘多源、多角度、多时相、多光谱、主被动协同的遥感观测数据隐含的深层指示性特征,加强结构化方法研究,构建新型的、可重复、易于处理且能够反映物理、化学、地学、生态学、生物学意义的遥感指标,以数据产品为导向发展多源协同遥感观测与分析处理方法,推动遥感从观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处理方法向标准化、结构化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