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国家水利部正式将河南省确定为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惟一省级试点,计划用数年时间,投资34.4亿元,对河南省的地下水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这一举措,对促进河南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据河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省水资源极为短缺,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413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47%。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亩均占有量405立方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 地下水是河南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主要供水水源。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于继才 《国土资源》2009,(10):49-49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辽宁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1.79亿立方米,按2000年统计人口计算人均占有量为820立方米,仅相当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十二分之一;亩均占有水量,也仅相当于全国亩均水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世界亩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属于重度缺水省份.  相似文献   

3.
信息在线     
河南30亿巨资“呵护”中原地下水 本刊讯 日前,河南省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唯一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的试点省份,该计划将投入30.24亿元用来加强我省的地下水保护工作。 河南水资源总量约41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440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严重缺水大省,地下水资源尤为缺乏。根据全省初步拟订的《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近期以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焦作、济源、许昌、商丘8市作为保护行动的实施区。通过理顺体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及补源工程、替代水源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资源概况正如德国科学家杜拔亚·雷蒙·艾米尔所说:“生命乃是朝气蓬勃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水产、水运的命脉所在,同时也是风景旅游的宝贵自然资源。广义的水资源除包括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水量资源(狭义水资源)外,还包括可提供动力和电力的水能资源以及可供航运旅游和养殖之用的水域(如河流、湖泊、水库的水源和水体)资源。中国是水资源大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5.
岩溶泉水资源是我国北方岩溶区重要的供水水源。查明泉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清晰刻画泉域边界,对合理评估和科学开发岩溶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古堆-南梁泉群边界范围不清,补给情况不明的现状,开展了泉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水δD、δ18O、87Sr/86Sr分布特征调查分析,采用同位素技术对岩溶水补给径流路径上的水岩相互作用和水力联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岩溶水中δ18O数值范围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高程效应、热水氧同位素漂移、蒸发浓缩和古封存水混合等作用的影响。岩溶水中δD、δ18O及87Sr/86Sr的分布特征,为岩溶地下水水力联系识别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汾阳岭热田成因可能与中生代入侵碳酸盐岩的岩浆岩的水岩作用有关;泉域北部岩溶水开采将袭夺泉域内部岩溶水资源。古堆-南梁泉域岩溶水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广西隆林地区的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野外工作特性,并用此法对新街基地岩溶进行探测。通过解译地电断面图获得勘查区地质构造及岩溶发育的展布情况,查明测区范围内地下构造破碎和岩溶破碎带的空间形态特征等,反映该方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较好,为水文调查和水资源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灰岩地区开发利用好岩溶地下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就新李地下河的开发过程,对广西黎塘镇地下河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谈了几点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广西岩溶地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特点,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提出根治干旱必需走地表水、地下水并举的农田水利化道路,近期治旱工程应以开发地下水为主。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31日,新华网发布的"二调"数据显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而广西的人均耕地目前大约是1.31亩,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我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对于一个拥有13.6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1年8月30日,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致开幕词。他谈到,全球发育岩溶的碳酸盐岩地区将近5000万km2 。我国裸露及隐伏的碳酸盐岩面积超过300万km2,许多岩溶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能源和生物资源。人们也注意到,岩溶地区往往受特殊的地质演化作用,而更频繁地发生崩塌、滑坡,加剧了地质生态环境恶化。岩溶地区多数环境脆弱,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环境灾害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灾害 (一)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逐渐减少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但人均水量只有2714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88位;亩均水量为1770m3,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3/4。可见,我国水资源并不富裕。据统计,我国每年水旱灾害面积约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26%。水利部门对全国92100km河长进行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河长约占1/3,有11%的河长水质低于农业灌溉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20日,广西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在桂林正式启动。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区域地质调进研究院、广西岩溶池  相似文献   

13.
广西岩溶及其生态环境领域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岩溶区面积9.87万km^2,占广西国土面积的41.57%,覆盖80个县市,是世界上最典型、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不但发育有最秀丽的热带峰林、峰丛岩溶地貌景观以及最典型的岩溶植被和土壤,而且,石漠化、岩溶塌陷、旱、涝、地下水污染等岩溶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吸引了广大学者来广西进行岩溶或岩溶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央和有关部门也在广西岩溶区部署了大量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岩溶石山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极其复杂的岩溶地质条件,尤其是地表严重缺水状况阻碍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广西又是岩溶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因此,重视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对推进广西特别是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总体战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是一个大缺水系统,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黄河是贯穿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的大动脉,使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的缺水形成了一个大缺水系统。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黄河的工农业用水量已达271亿立方米,再加上冲刷黄河下游和河口泥沙淤积的用水量200亿立方米,总共达471亿立方米。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约56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利用水量的潜力已不到1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6.
岩溶矿床在国内外均有报导。广西岩溶矿床的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矿床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并发表过一些论著,阐述了岩溶矿床的形成和特征。岩溶矿床产于一定的层位中,在成因上与碳酸盐岩及其岩溶化作用关系密切。广西碳酸盐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左右。(图1)。自第三纪以来广西基本上保持湿热的气候,温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山西省煤成气增储上产三年行动大会战启动会在晋城市沁水县召开。山西省今年将重点推动沁水、鄂东两大煤成气基地项目建设,稳产增产,力争产量增加约25亿立方米、达到90亿立方米,并经过连续3年的投资建设,到2022年实现产量200亿立方米的目标,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煤成气是指赋存于煤层、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20日,广西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在桂林正式启动。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岩溶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及有关科研人员,参加了在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召开的广西地质遗迹调查野外工作方法培训班。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保护水资源的 必要性 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55亿,占全国的28.5%;西部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15,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3.33%,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达3.4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90%。但西部最根本的矛盾是水土组合极不平衡,占西部总面积75%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仅占24%。  相似文献   

20.
《国土资源》2006,(4):40
我国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水利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七大江河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年供水能力已增加到6000亿立方米,保障了5625万公顷农田灌溉、600多座城市和工业的基本供水;累计解决了农村2.82亿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