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特征及其有利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火山岩发育区的岩浆活动热事件促进了烃源岩的早熟,有利于生烃和成藏.其火山岩与烃源岩的三种组合方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且多分布在有利的圈闭上,具有油气富集的最基本条件.火山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微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等,其发育主要受岩性、粒度、构造应力和充填期四大因素控制,其裂隙主要发育期和油气聚集期相近从而有利于聚油成藏.火山岩型油气藏的勘探将成为南堡凹陷油气储量和产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广泛,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对于高效开发这类特殊油气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为例,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石炭系火山岩岩性以条带状熔岩和集块岩为主,岩相主要为溢流相;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相、构造位置及古地貌的控制,形成的溶蚀—裂缝孔隙对于提高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孔隙结构类型可以分类4类,以Ⅰ类孔隙结构最优,集块岩和角砾熔岩表现为较高孔—较高渗,条带状熔岩为较高孔—较低渗特征;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表现为“两个优势运移通道、两次成藏”的特征,油藏厚度、构造形态及岩性岩相条件是火山岩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庄圆  杨凤丽 《新疆地质》2019,(2):231-236
火山岩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油气藏,受岩性、岩相、储集空间类型等因素影响较大。常规测井仅能对储层进行评价,录井仅能对岩性及油气显示进行评价。利用测录井资料无法快速判识油气层现状,制约了现场完井方式及试油方案的及时决策,并影响钻井周期、成本及对区块的潜力评价。通过岩心描述、镜下薄片储集空间及含油性观察,结合测井解释和试油结果,总结了春风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岩石类型及含油性特征;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及物性有效性;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有效性电性识别方法;建立了春风油田石炭系油气层综合判识准则。本次研究可快速对该区石炭系完钻探井进行油气层综合判识,指导现场完井方式决策,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查干凹陷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火山岩油藏是查干凹陷进行油气勘探的现实目标。建立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对预测火山岩油气藏的分布和目标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查干凹陷火山岩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储集空间是原生孔隙和原生裂缝,局部为由于后期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和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苏红图二段的棕红色泥岩是主力盖层。根据查干凹陷火山岩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总结出查干凹陷火山岩油藏具有2种成藏模式,即岩性成藏模式和构造-岩性成藏模式,其中构造-岩性成藏模式是主要的成藏类型。  相似文献   

5.
刘传友  狄晓磊  李磊  孙威 《地下水》2019,(1):106-111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在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方面的不断突破,火山岩这一特殊油气储层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火山岩储集层的发育受岩浆性质、喷发活动等的影响,岩性、岩相类型多变,加之后期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致使火山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在综述火山岩储集层岩性、岩相研究现状和总结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总结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三个大类,以及原生气孔,残余气孔,砾间孔,晶间晶内孔,斑晶溶蚀孔,脱玻化孔,杏仁体溶蚀孔,基质溶蚀孔,角砾间溶孔,隐爆裂缝,冷凝收缩缝,构造裂缝,风化裂缝,溶蚀缝14个小类。并且讨论了火山岩储集空间与岩性及岩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解释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特征、孔隙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克拉玛依油田六、七、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的配置关系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熔岩以玄武岩、安山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与沉积火山碎屑岩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沉凝灰岩。按孔隙结构火山岩储集空间可分为气孔、孔隙、裂缝3大类,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大类;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作用以及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形成及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东辛复杂断块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油气源十分充足,储集体发育,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背景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多种有利的成藏条件使本区形成了油气十分丰富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可分为断块,断鼻,岩性,断层-岩性等类型,以“屋脊式”断块油气藏为主体,砂三上亚段~东营组油气藏,绝大多数为新块型,岩性和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分布于沙三中,下亚段。该油  相似文献   

9.
大港油田埕北断坡区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埕北断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地质背景,具有含油目的层多,油气藏类型多样,纵向叠置、平面连片的特点,油气勘探潜力巨大。通过对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剖析,认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储集条件和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晚期成藏等是控制该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区火山岩主要由中-基性火山熔岩和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岩的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火山岩储集性能主要受岩性与岩相、风化和次生溶蚀作用、构造作用和形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最有利的储集岩为火山角砾岩和流纹岩,其次为安山岩,而最有利的储集部位为石炭系顶面较厚的风化壳.此外,研究区火山岩岩石类型、火山岩的储集性能及储集空间组合类型等都具有区域性的差异.其中,陆东地区火山岩的储集性能最理想,五彩湾地区火山岩的储集性能略差,三个泉地区火山岩的储集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复杂的难题,以渤海海域秦皇岛30A地区白垩系为例,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对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孔缝充填期次、成岩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爆发相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储集空间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类。作为主要原生孔隙类型,储层中原生气孔先后经历早期充填和晚期充填两个充填阶段,导致原生孔隙大量减少。根据裂缝相互切割关系和充填矿物组合,将储层中裂缝分为四期,晚期裂缝充填程度低于早期裂缝。火山岩储层成岩演化经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3个阶段。同生成岩阶段火山热液作用对储层破坏作用最为明显,后期表生成岩阶段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成岩阶段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进行了一定改善,但作用有限。未充填有效裂缝发育程度是控制潜山内幕火山岩储层物性和油气产能差异的关键因素。靠近大断裂和火山通道的构造高部位储层裂缝更为发育,但易受火山热液作用影响而被热液矿物充填,有效裂缝较少,储层渗透性和产能远低于距火山通道较远的斜坡带。构造部位、裂缝形成期次及宽度大小三个因素共同控制了有效裂缝发育。裂缝集中分布于靠近大断裂一定范围内,距火山通道较远、裂缝形成期次较晚且与油气成熟期和运聚期有效匹配、裂缝宽度较小的地区裂缝充填作用较弱,是有效裂缝和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可作为下一步潜山内幕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手段,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形成因素及 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岩类主要为玄武岩、正长斑岩、火山角砾岩及熔结凝灰岩。 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及次生裂缝四种类型。其中,原生孔隙主要为气孔和粒间孔,原生裂缝 发育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孔隙以晶内溶孔、基质溶孔占绝对优势,次生裂缝以构造缝为主。研究区控制储集空间形成的 因素主要为火山岩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位置受岩性岩相控制,而后 三种作用是该区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原因,且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其控制因素依次由岩性岩相过渡为风化淋滤作用, 直至构造和溶蚀作用 。据此,滴西17,14 井区的玄武岩原生气孔、火山角砾岩内粒间孔受岩性岩相控制均呈东北向长条状 展布;滴西10 井区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中的次生溶孔围绕断裂展布;滴西18 井区的斑晶、基质溶孔受岩体及断裂共同 制约。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天然气藏勘探获突破进展,表明火山岩成藏条件良好。在火山岩天然气成藏研究方面前人做了很多工作,但对于断层在成藏控制作用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松辽盆地东南部王府断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断裂精细解释,总结了断裂发育特征,并系统分析了断裂体系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区断裂体系是火山岩气藏最为根本和关键的控制因素,具体表现在不同级别、不同期次的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不同。王府西断裂为铲式断裂,是控制洼陷形成的边界大断层。王府1东基底断裂与城深2东基底断裂控制了山东屯与小城子两个二级构造带的形成,还直接控制火山岩储集体的分布。本区火山口大多发育于两条或多条断裂的交汇处,其四周依次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火山沉积相,其中最有利的火山岩储集体主要发育于爆发相与溢流相。利用地震技术能够对火山岩储集体进行有效识别。储层研究表明,山东屯构造带火山岩储集体发育,西邻沉积中心与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王府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最为有利的地区。断裂体系对火山口与火山岩相及储集体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火山岩成藏至关重要。这些认识对类似地区的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明慧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2,86(8):1198-1209
在中国古亚洲域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母岩年代和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以及火山岩岩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古亚洲域火山岩储层的母岩发育年代西早东晚,西部的准噶尔、三塘湖和吐哈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东部的松辽、二连和海拉尔盆地发育中生代陆相中酸性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包括气孔、孔洞以及冷凝收缩裂缝等;次生储集空间包括各种溶蚀孔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等。火山岩岩相可分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中基性岩类多以溢流相开始,相序类型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中酸性岩类多以爆发相或火山通道相发端,主要相序为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溢流相一般发育原生气孔、构造缝;爆发相多为粒间孔,而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岩储层的差异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岩性岩相、喷发环境以及后期构造、成岩作用等。前者奠定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和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后者则改造储层的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110口探井1 100 m岩心、500余口探井总长107 000 m火成岩井段资料,通过岩心观察、岩矿鉴定、物性测试和含油气性分析,研究了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新生界不同层系火成岩岩性、岩相发育特征和储层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本区发育火山岩、侵入岩、沉火山碎屑岩3大类16种岩性,其中玄武岩类占91.0%;发育6相16种亚相,其中溢流相占63.0%;发育4类9种储集空间,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占主体。砾-粒间孔隙和裂缝发育的粗面岩类、玄武质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侵出相、火山通道相和爆发相是最有利的储集岩性、岩相带。储层主要受岩性、岩相、断裂等多方面控制,岩性决定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微观特征,岩相控制储层宏观分布规律,断裂控制岩体分布范围、火山口位置和储层有效性。近油源、靠断裂的优势岩性、岩相带是火成岩油气勘探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
长岭断陷东部下白垩统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岩是长岭断陷东部深层的主要勘探目标,但火山岩岩相、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利储集相带预测难度大.根据该区最近火山岩研究成果,探讨了火山岩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分析其油气勘探潜力.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主要沿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在垂向上则表现为多期次喷发序列的叠置.火山岩主要发育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次火山岩相4种火山岩岩相及9种亚相,其中以爆发相的热碎屑流亚相、溢流相上部亚相为主.爆发相凝灰岩和溢流相流纹岩储层气孔、溶孔和裂缝发育,储集物性最好.长岭断陷深层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丰富, 火山岩分布面积大,且油气成藏条件好,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升平地区J3-K1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平地区发育有大量的J_3-K_1火山岩,主要包括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和凝灰岩,由火山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组成。其中发育多种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构成以孔隙裂缝型为主的储集空间组合。影响储集空间特征的因素主要包括构造作用、热液活动、岩性和岩相。升平地区的火山岩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分布受多种因素的控制。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结合成 像测井及试油资料,对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孔隙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孔隙演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 火山岩的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距石炭系不整合面之下0~50 m、70~115 m 及130~155 m 区域内,有利储层的分布受火山岩 的岩性、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岩性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取决于火山岩的喷发强度及岩相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 和结构构造以及力学性质;风化淋滤作用主要控制了不整合面之下0~50 m 范围内安山岩和英安岩次生孔隙及有利储层的形 成;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对不整合之下70~115 m、130~155 m 区域内的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的形成起主要控制作用。火山 岩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主要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不同成岩阶段对孔隙的演化具有不同 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oil-gas pools in volcanic rocks in western Huimin Depression have been studied in terms of geolgic,sesmic and well logging inform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lithofacies,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in the area.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volcanic activity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the Sha-4 stage to the Guantao episode,i.e.,before the oil-generating period(before the end of the Guantao episode and the Minghuazhen episode).The activity did not destroy oil and gas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but was favourable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its conversion to hydrocarbons;besides,volcanic rocks can serve as reservoir rocks and cap rocks,playing a role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a syndepositional anticline,The volcanic rocks are distributed near the margins of the oil-generating depression;there are many secondary interstices in the rocks,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These are the leading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generating period and their self-sealing or goo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ap rock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forming volcanic rock-hosted oil and gas pools.The oil-gas pools associated with volcanic rocks in western Huimin are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deep oil-generating depression,in the central up lift or the high structural levels on the margins of the depression.In particular,the sites where several faults cross are usually locatons where hith-yielding oil-gas pools in volcanic rocks are concen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