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516-520
为了及时发现核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核辐射安全隐患,保障核辐射环境安全,论文讨论了核辐射环境的类型,及其安全影响因素,并利用贝叶斯估计和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分别进行核辐射环境同质传感器信息融合和异质传感器信息融合,该方法对核辐射环境危害评价、管理与防治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核辐射的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成龙 《铀矿地质》2004,20(2):124-128
环境中的核辐射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居住环境中的核辐射问题 ,采用国际惯用的检测方法与评估体系进行环境核辐射的检测与评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狄沙力 《安徽地质》2002,12(3):204-207
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是保证地理信息系统现势性的充要条件.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周期短、信息丰富、现势性强等特征.利用卫星影像数据来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将多传感器获取的各种影像数据中所含的信息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航空影像和Landsat多光谱波段影像进行数据融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以获取更高质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综合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遥感信息融合技术,对不同时相的TM和SPOT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出了一套基于变异特征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的监测方法---变异特征监测法。并以城镇居民点的动态变化监测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比较,利用该方法进行监测可以获得更高的位置精度和面积精度,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可继承性,且不受传感器类型影响,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评价中,首次使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技术,对具有复杂地质地貌特征的西藏恒星错测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数据进行综合异常评价解释,该方法是把测区的地球化学元素视为多个传感器,将各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数据利用集中式多传感器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信息融合,绘制了综合异常图,并对恒星错测区进行了综合异常评价。综合异常图显示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各单元素异常的机械叠合,基本上消除了无成矿意义上的假异常,而且使致矿异常更为集中,异常形态表现为圈闭良好的椭圆状或圆状,综合异常形态清晰,得到的异常与测区内发现和评价的矿产基本一致。这表明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信息融合技术处理综合异常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更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
滑坡多点数据融合中的多传感器目标跟踪技术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科  彭继兵  许强  袁勇 《岩土力学》2006,27(3):479-481
目前的滑坡预报模型只能利用一个关键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而不能同时利用多个监测点的监测信息。为了克服选取关键监测点的人为性以及充分利用滑坡多个监测点的信息,针对滑坡具有机动的特性,提出了利用多传感器目标跟踪融合技术来处理滑坡多个点的监测数据的方法,分析了其可行性,并用实例说明了提出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机器人、工业过程控制、遥感、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介绍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概念、原理、功能模型,其融合方法主要介绍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S证据理论),由于D-S证据理论存在处理大量不确定的系统估计问题的特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势态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开展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的过程中,由于传感器采集数据结果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异常情况,导致对变形情况的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为此,提出基于多传感器估值融合理论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方法研究。在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阶段,引入了估值融合理论,具体采用的融合算法为最小误差均方差法,利用其对传感器采集数据结果中的异常值进行校正。在变形监测阶段,充分利用了多个数据源(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时的特征构成,结合观测特征、实时状态数据与发展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地质灾害变形情况的有效监测。在测试结果中,设计方法能够获取某地铁隧道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滑坡动态变形监测中一般会在滑坡体上布置多个传感器,以进行综合观测.目前的监测模型仅依靠某个关键点的数据进行评判分析,容易造成原始数据信息的流失,且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监测数据的整合,并未考虑传感器自身的因素,引起融合结果的不精确.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引人多传感器估值融合理论,选用误差均方差为评价指标,证明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6)
针对大坝监测系统的多传感器特征,为了综合评估大坝的工作性态,需要对多源信息进行互补集成,文中引入分批估计算法研究大坝监测信息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工程实际中。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道路交叉口间车流量信息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交通量检测方法.将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融合计算,结合实例进行MATLAB仿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仿真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精度高、收敛快、编程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非军事领域,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正在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数据融合就是将来自多个传感器或多源的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数据融合是人类或其他生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功能。人类通过应用这一能力把来自人体各个传感器(眼、耳、鼻、四肢)的信息和外物(声音、气味、触觉)组合起来并采用先验知识去统计,理解周围环境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传感器多模型融合技术提取滑坡综合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滑坡监测时往往会在同一个滑坡体的不同部位布置多个监测点,以了解和控制其整体变形状况。但目前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只能一次使用一个监测序列。为了充分利用滑坡各个监测点的监测信息进行滑坡预测预报,论文提出了利用多传感器多模型融合技术,从滑坡体多个监测序列中提取滑坡综合监测信息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自控垂钻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在军事和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论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过程,针对自控锤钻检测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系统的顶角和方位角检测方案,给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算术平均值与递推估计,多传感器算术平均值与分批估计二种数据融合计算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自控垂钻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以保证参数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复地震道分析技术提取出地震信号局部变化的三瞬属性(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的基础上,采用D—S改进算法对三瞬属性进行多传感器的证据融合,得到三种属性所占的权重,并根据相应权重,经过数据融合可以得到最终融合结果。这样有效融合了三种地震属性中有利于进行地震薄互层分析的地震信息,与单一的复地震道分析相比,更能有效地反映出地震信号的局部变化。最后通过对实际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D—S信息融合技术体现的地震波属性的变化,比单一属性更能清楚地反映出地质体的地质现象及表达的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冰川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川作为淡水库存资源和气候指示器,对其观测手段的改进非常重要.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优势.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极端环境冰川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署的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途径,以及冰川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关注的操作系统功能、传感器材质、长时间能耗、冰下部署的通讯能力等问题,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技术方面问题.结合集成网络摄像机,利用Google Earth、 Google SketchUp等技术给出了构建全天候的观测网络和实时数据展示平台的措施.讨论了将特定冰川观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观测数据,与天空中的遥感卫星监测数据进行结合,构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研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陈云  刘广  廖静娟 《冰川冻土》2016,38(6):1624-1629
随着卫星及传感器的发展,对地观测技术已广泛用于冰川变化监测中。针对多时相、同源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IHS融合冰川变化监测方法。将不同时期影像进行改进IHS融合,使冰川变化区域突显出来,然后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变化区域进行提取。利用两期LANDSAT影像进行基于改进IHS融合方法的冰川变化监测实验,并与常用于冰川变化监测研究的波段比值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无论在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上均优于波段比值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检潮仪表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的稳定性,文章探讨了适合于检测仪表的数据融合方法.针时单传感器的检测仪表,采用分批估计和统计相结合的融合方法;对于多传感嚣的检测系统,主要讨论了加权平均和神经网络两种数据融合方法.最后用神经网络方法采处理多压力传感器构成的检测系统的数据,并进行了效果分析.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数据融合方法在检测仪表中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及多卫星遥感数据融合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其特有的成像机理和对地物信息的属性描述及其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形成了对传统多光谱遥感数据的互补。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可以优化遥感信息资源,实现多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互补,使遥感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为地学研究中的各种模型方法和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信息的抽象程度不同,融合可分为原始数据融合、目标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三个层次。在不同的层次具有相对应的信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率图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就是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研究了超分辨率贝叶斯方法,该方法利用全波段增强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传感器特性模拟了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的观测过程。这种方法使全波段数据与多光谱波段数据自动对齐,成功地保留了光谱信息,实现了遥感数据信息的高保真,进而增强了空间分辨率。以IKONOS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为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对自动融合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