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2.
滇中地区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五种。其中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灾害点分布较广且个体规模小,稳定性较差。此次通过对区内地质灾害诱因及分布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原则,将滇中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及一般防治区三个大区,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3)
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公路沿线及其周边的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以S301线托克逊-乌拉斯台段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对区内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公路沿线主要发育崩塌、泥石流、潜在地面塌陷,而滑坡、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均为危害程度中等和危险性中等的灾害点;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市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其次为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发育较少,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现状发育的128处地质灾害点,威胁人口共计1 021户3 260人,威胁资产约35 840万元,威胁对象主要为分散农户、聚居区。本文对区内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稳定性及危害情况和成灾模式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区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曹慧玲 《山西地质》2014,(4):106-108
本文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工作区,以地质灾害信息为提取目标,通过对SPOT5影像进行预处理、信息提取、野外核查和信息统计,初步掌握了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地质灾害现状。结果表明,万柏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68处,其中:地面塌陷及地裂缝26处,泥石流3处,滑坡地质灾害10处,崩塌灾害7处,不稳定斜坡22处。通过本次工作,为区域发展了解区内地质灾害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陕西地质灾害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喜成 《陕西地质》2001,19(2):75-81
陕西地质灾害种类齐全,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影响这些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降雨、人为作用和地下水,全省划分出27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降雨的叠加影响,会对地质灾害产生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士茵  庞国兴 《地下水》2014,(2):135-137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多年来地质灾害发育,其经济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迁西县发育地质灾害145处,区内泥石流占灾害点总数65.6%,以沟谷型为主;滑坡占灾害点总数15.9%,且70%以上岩质滑坡,崩塌占灾害点总数13.8%,全部为岩质崩塌。地面塌陷占灾害点总数4.8%,论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的基本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诱发因素,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划分原则,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期防治,对重要地质灾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进行灾害治理。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网络、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应急反应系统、信息系统建设等防治对策,为增加防灾减灾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点459处,其中滑坡287处、崩塌139处,不稳定斜坡13处、地面塌陷12处、泥石流8处,发育特征呈集中分布,北边集中分布在沪蓉西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南边主要分布隔河岩库区两岸。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影响因素为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其地质环境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起控制作用,即内动力因素;气象、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诱因,即外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总结出唐山地区主要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砂土液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灾害。并根据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顺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主要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四种类型地质灾害。基于该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采用GIS技术和信息量数学评价模型,选取坡度、起伏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河流的距离6个评价因子,对顺平县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高易发区面积约为12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7.5%,分散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密集发育崩塌灾害,少量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面积约为200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0%,成片分布于西北部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少量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面积约为389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4.5%,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及西北部丘陵地区内的宽阔沟谷,沿古河道发育地裂缝灾害,个别地区发育崩塌、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5)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自治区首府,地理位置重要,该市区域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沉降不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274处。通过对改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受地貌单元、人口分布及活动范围不同,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地质灾害的地貌差异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评价,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大区,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安顺-六枝一带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共有785处,其中滑坡372处,崩塌246处,地裂缝77处,泥石流47处,岩溶塌陷11处,洪涝洼地32处.纳雍县的岩脚寨的的基岩顺层滑坡、六枝旧院的切层滑坡、六枝特区龙潭乡朱家寨的松散层滑坡、纳雍县菁口寨崩塌、纳雍县垮山口泥石沟的泥石流等是区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实例.纳雍县的岩脚寨地区有几个村寨、六枝旧院坐落在古滑坡体上,有很大的隐患,建议通过移民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神木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神木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但随着境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矿区塌陷等地质灾害也愈发严重,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笔者等在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详细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查明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数量、规模及其时空展布规律,分析了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形成条件。指出各类灾害中以煤矿开采及煤田自燃引起的矿区地面塌陷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其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局部发育。描述了重要灾点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G580线阿热勒至和田公路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他地质灾害主要以风蚀沙埋和土壤盐渍化;现状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均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发育程度弱,危险性等级小。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位于大同盆地北部,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城市,其经历了多期地质事件,新构造运动频繁,气候干寒,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严重,地质灾害发育。调查显示,大同全市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07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隐患占166处,占隐患点总数的1/3。是除采煤沉陷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之外最多的灾害隐患,其中,黄土边坡崩塌、滑坡81处,其主要受人工切坡、地下采矿活动影响,诱发因素为降雨、地表水入渗等。本文总结了大同市对区内黄土边坡形态特征、岩土类型、灾害特征及自然边坡稳定状态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以及对大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转型的影响,并结合实际调查,提出了大同市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即防水、减少切坡、加强监测并提高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随着瑞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规模与强度不断加大,滑坡、崩塌、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罗区是福建省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县区之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区地面塌陷六种。其中滑坡、岩溶地面塌陷是区内地质灾害的最主要类型,灾害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稳定性差的特点。野外调查表明,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新罗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因素;降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动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发育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笔者在新乡市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并对全市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宜昌磷矿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等影响区内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的发育现状及现有防治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地震、降雨、露天和地下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有:1崩塌及其隐患(危岩)是宜昌磷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其次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滑坡和泥石流较少。2地下采空区变形是引发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崩塌危岩的重要原因;泥石流以沟谷型泥石流为主,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作为泥石流的物源,采空区回填、修建拦渣坝是预防其充当物源的主要措施。3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包括地质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4露天开挖时,在坡角不变时,稳定性系数随坡高的增大而减小;开挖高陡边坡所能形成的最大坡高约为460m。5当巷道位于边坡内部时,随着开挖范围的扩大,稳定性系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