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对中国地名学的贡献文/@@吴宏岐,启成在中国地名学发展史上,司马迁是一位举足轻重而又长期被人忽略的人物。司马迁在其宏篇巨著《史记》一书中,不仅记载了数目远远超过《山海经》等地理学著述的大量各类地名,而且还对所记载的许多地名做了经典性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骥 《地理教学》2005,(10):1-4,11
文化中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其规律的形成、变化、发展有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因素的变化,文化中心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文化中心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在一定地域内,文化中心形成在经济地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条件一般是生产力和自然环境。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在相应的生产力条件下,就能形成地域的经济中心。但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得原先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变化。如:原先是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变得干旱,甚至是出现沙漠,那么该地区的经济条件的优越性也不复存在了,经济中心就会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5.
正《山海经》中有记载"魏峒"这一说法,指"高高的山峒"。山海经的成书大致从战国到初汉时期,而在汉朝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中却没有收录该地名词。究竟是为何呢?《中国地名通名集解》解释:"峒"山谷深邃,山峰参差不齐;山,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如广东省龙门县杨坑峒,新丰县牛尾峒,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温母峒,乐山县旱谷峒;台湾省台北市大龙峒等。可以发现,"峒"作为地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一带。我  相似文献   

6.
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0年经济发展数据及其相关数据,利用GIS常用多层面复合分析和大样本数理统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北省近6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规律。其结果显示:湖北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的组合方式及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根据一定经济发展原则将湖北省17个市州近6年的经济发展分为劳动效益促进发展型、结构效益推拉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在计算其综合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湖北省各市州的3种经济发展地域组合类型与其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地域分布上并没有很好对应的这一事实。最后.利用灰色关联法将人均GDP和综合指数的各自地域分布作了关联分析.其得出的关联度较大.表明此种研究可行性较强。此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地域开发及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8.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9.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日至8日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在烟台举办了全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讨班,这是今年区域经济研究方面一项重要的活动,本刊本期刊发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副司长潘文灿同志在研讨班开幕式上的讲话,其中一些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刊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地区差距问题是地域研究的一项长期的课题,本刊将继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希望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的适用生态农业模式及农业地域结构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许学工 《地理科学》2000,20(1):27-32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分异和生态农业雏型的研究,提出7种适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区的农业地域结构规划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丽欣 《地理教学》2014,(23):33-35
一、微课基本信息 1.教材版本及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五章第二节第三个问题"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时间长度:20分钟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对课标的解读⑴核心概念: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⑵思维方式:分析⑶达成方式:运用地图3.学生学习目标⑴运用图表数据理解垂直地域分异的概念及其形成基础;⑵运用图表分析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矢酚的指示精神,四川省全面启动了千年古城(都)、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甲骨文和金文地名、少数民族语、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等8类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根据发展规划,四川省以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发掘为契机,全面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崇尚图文并茂。战国时期出现的《山海经》就是源于《九鼎图》中《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它记述我国古代的山川、道路、民族、物产等。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就的《海国图志》,就是以“左图右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它们分别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2,(1):31-3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山海经》中称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  相似文献   

16.
田超 《地理教学》2020,(8):39-42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立足于"区域分析"概念,以上海高一地理"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法的应用。案例教学中选取了"江南"和"巴蜀"两个区域,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对比分析两个区域的文化现象、环境特征和开发方式。本文提供了一种学习地域文化的新方法,以期拓展区域分析的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17.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  相似文献   

18.
邹逸麟 《地理研究》1993,12(2):103-105
舆地之学,在我国渊源流长。《山海经》、《禹贡》是我国早期地理学的代表作。秦汉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地理著作出现。魏晋六朝时期编撰地记、图经成为一代风气。六世纪郦道元注《水经》引用了数百种资料,其中大部分为地理文献,可谓"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溶《郦州记序》,载《麓山精舍丛书》)。《隋书经籍志》载当时所存地理著作140部1400卷。《宋史艺文志》载地理类总志、方志达400种部。明清以还至近代,新出现的地理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9.
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璐 《地理科学》2008,28(1):100-106
文学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通过对形成现当代陕西文学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研究,探索文学空间分异机制,构建文学地理学相应的理论框架。文学地域差异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文学发展程度和文学风格的差异。陕西文学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不平衡,其中地理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以及交通要道、文化交流较多的地区多是文学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自然景观的单调与繁复除直接影响着文风的质朴与瑰丽外,更多的通过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有着独特区域特点的经济类型、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民风民性等方面曲折地影响着文学家,进而影响其风格。文学的这种空间分异性使文学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献与古地名研究(续)──古地名求索之一陈龙(福建省博物馆)7.晋江地区,现有府志二种:(1)明万历黄凤翔先进纂《泉州府志》二十四卷;(2)清乾隆黄任纂《泉州府志》七十六卷。晋江县志六种:(1)清道光周学曾纂《晋江县志》七十八卷;(2)民国庄为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