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正农村居民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农村居民点土地是农村人口生产、生活功能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然而农村居民点用地长期以来利用较粗放,住宅院落布局不合理,容积率低,"占新不退旧"、"空心村"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挖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动态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必要性及意义,介绍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对山西省沁水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分析及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措施。结果表明,山西省沁水县201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总潜力为642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9.02%,主要来源于河谷平川、低山丘陵地区的宅基地超标面积,废弃建筑物压占,建筑废弃地以及居民点内的零星农用地。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空心村”。且新建住房又大都是单体式平房,容积率低,占地面积大,这种状况使我省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更…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协调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反映在土地利用中即要求做到节约集约用地。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划缺位,农村普遍存在着用地结构松散、单一、人均用地量大、建筑密度大、容积率低、功能分区模糊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大量旧宅基地闲置、废弃,空心村现象不断扩散,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0):58-61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指出土地利用程度低以及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结合国家农村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济南市地形特点,计算出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巨大,占目前用地现状的33%,平原地区是用地挖潜的重点。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应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节约用地等方面,尽快有效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6.
高红  骆伟 《山东国土资源》2008,(8):10-11,13
1 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现状   平原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的黄河冲积平原、辖13个乡镇,876个村庄,总面积1047km2,总人口44.7万,其中农业人口约37万,占总人口的83%;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9568.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2006年初,平原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各乡镇就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现象极其严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对日照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农村居民点的基本情况日照市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4区县,2005年全市共有54处乡(镇、街道办事处),90个居委,29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86.31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36077.07hm2,人均193.64hm2,超出国家规定的人均150m2的上限标准。在农村居民点用地构成中有宅基地、工业和商业用地、宅旁绿地、街巷道路、公用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其中面积最大是宅基地,面积最小的是绿地,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这也是造成农村居民点用地过大的原因之一。2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1)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基础…  相似文献   

8.
东明县农村宅基地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明县现有389个行政村,65.47万农村人口,17.9万户住户,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834.85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3%,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8%.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村居民点整理将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缩短城乡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几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不同地区产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模式、组织模式和资金筹集模式的综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迁村并点型(建立中心村或撤乡并镇)该模式是针对各农村居民点用地经营方式分散的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村镇建设模式。即为集约使用村镇建设用地、资金,综合布局与集中使用基础服务设施,以一定地域范围内区位条件优越、实力强的村庄为中心,合并迁建其邻近的村庄,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新的聚落形式或以某种产业为主导的组团式布局,如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设立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