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0、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一、二卷(以下简称《汇编》)。两卷共计49.4万字,刊录了四川省两千余年来811次地震的1693份史料、调查材料,111张地震宏  相似文献   

2.
西藏1411年9月29日8级地震震中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西藏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档案馆编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简称《汇编》,下同)是研究西藏历史地震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其科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史料记载的局限性和大部分地震震中位置未能进行实地调查,因此,有些震中位置尚须进一步讨论。根据《汇编》记载,1411年9月29日在当雄附近曾发生强烈地震。《汇编》中记述共有四条,其中一条对震中的确定有较重要意  相似文献   

3.
据1921年5月《申报》和《东方杂志》记载:“川边盐井地震成灾,拔帑银一万帐济”,“川边盐井县地震为灾,伤毙人畜,压坍房屋及盐池,盐地,为数甚多。本日奉大总统令,著财政部迅拨帑银一万元,交由陈镇守使遴派妥员,分赴灾区,核实放赈”。盐井县当时属川边镇守使(陈遐龄)驻防区域十八县之一,今治地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区,因产盐而得名。这次地震史料始收载于《四川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1980年)和《西藏地震史料汇编》第一卷(1982年)。《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定作1921年5月前芒康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9.00°、东经98.5°,震级大于等于6(3/4),震中烈度为Ⅸ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收录的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二月河东南路地震的史料欠全,对《汇编》所释地名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一些证据对此次地震进行了释考.  相似文献   

5.
武衡 《地震学报》1989,11(4):437-437
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和历史学家蔡美彪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是一部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著作。该著所收集的地震史料,起自公元前约23世纪,止于1980年,时间跨度达四千余年。这部《汇编》,由全国地震、历史、地理、考古、文物、天文、档案、图书、出版等各界近千人,历经五年的辛勤劳动,于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江在雄 《内陆地震》1989,3(1):63-66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已有不少中外学者对西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主要成果,但涉及地震史料的研究则几乎是空白。 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档案馆等单位组织编译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于1982年正式出版,这是建国三十多年来西藏首次发掘、整理和编译的地  相似文献   

7.
现据正刊印中的《西藏地震史料汇编》,将西藏五次(其中三次新增,暂定)8级以上地震的震害情况等初步资料及其主要特征介绍如下:一、主要震害记述①1411年9月29日仁布—楚布寺—羊八井地震据四件藏文经书古籍记述,地震时间可靠,震中地区出现山岩塌落、湖崩;村庄被埋入地下;平地出现大裂缝,众多人畜死亡,损失惊人(关于灾害的记述都采用原文字句,下同)。由于古籍记述主要是围绕寺庙进行,  相似文献   

8.
宋治熙年间潮漳地震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英宗治平神宗熙宁二朝,今汕头漳州一带曾发生较强烈的地震。《中国地震简目》(1977年版)给出其参数是: To 1067·11·6(儒略历、下同) EPC 潮安、潮阳和揭阳一带,N23.6°、E116.5° Ⅰo Ⅸ M 6 3/4 《广东省地震史料汇编》则称之为“潮州地震”,有的研究者尚给出了等烈度线。笔者在整理有关史料时,经查《宋史》、《宋会要辑稿》,并据《福建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所引据的《闽书》 《睽车志》等史籍,认为其间地震不只一次,且震中和震级都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鲜水河断裂带,北起炉霍侏倭以北,南端延伸过康定后折向石棉与安宁河断裂带相接,全长300余公里,总体呈北55°西方向展布。根据《四川地震资料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第二卷中的四川强震简目统计,自公元前26年至1979年5月,四川全省共发生M≥4.7级地震274次,其中M≥7级强震16次。而鲜水河断裂M≥4.7级地震约70次,占全省地震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震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为各国学者所公认。苏联学者于1977年出版了质量较高的《新编苏联强震目录》。日、美、英、印、菲等国的学者在历史地震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1983年召开的欧洲历史地震活动性专题讨论会,提出了从发掘史料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一套处理宏观地震资料的方法的建议。我国的地震史料在质和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195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地震资料年表》。50年代后期,在李善邦教授主持下,编出了《中国地震目录》,1971年和1983年又经两次修订。1976年唐山地震后,组织有关领域一千余人编纂更为详备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五卷,从1983年至1987年陆续出版。近年,我国学者正在大力开展地震史料的地震学分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办公室汇编的“全国地震灾害减缓计划”《技术报告总结概要》(详见本刊1979年第10期对该刊的简介)1979年6月第八卷第Ⅰ类 C 项“地震损失”刊载了两篇报告概要,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蕴涵着大量的地震科学信息.针对目前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存储的分散、纸介质老化破损、无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发布和传播等问题,本项目在广泛收集20世纪山东及近海10次5级以上地震的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摄影、计算机数字化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像编译等技术,借以形成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计算机数字化图像文件;同时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的发掘、抢救与地震基本现象、基本知识的归类整合相结合,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计算机数字化电子载体存储与地震科普相结合,编制出《20世纪山东十大地震》画册,解决了原始性地震资料(史料)由纸介质存储向数字化电子载体存储的技术进步问题,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发布和传递.  相似文献   

13.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boI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予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予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 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 Nc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连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翁文灏在其《地震》、《锥指集》等书中提及“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崖州地震,全城尽毁”。《中国的地震与火山》及《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也分别引用了翁氏对该地震的斜述。笔者1976年赴海南崖县等地对该地震进行了调查,以后又查阅了大量史料。通过调查证实1724年在今崖县崖城(即清崖州)并未发生“全城尽毁”的破坏性地震。  相似文献   

16.
朝鲜史料记载的中国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和讨论了朝鲜王朝时期(1392 ~1910年)主要历史文献《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和《日省录》中有关中国地震的史料.新增1483年12月30日(明成化十九年十二月初一)北京地震和1810年黑龙江省宁古塔(宁安)地震.提出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春(1685年)北京顺义地震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全国油井动态震例资料汇编》是由国家地震局《全国油井动态震例资料汇编》编辑组编辑,《地震研究》第十卷增刊出版。梅世蓉同志为汇编写了序言。汇编刊出了我国石油,地震、地质系统的47口与地震有关的油井动态变化资料,这些资料是从全国约2500口油气生产井、探井和报废井中,经排除开发工艺措施影响,在各单位初步选定的150口井资料基础上,又从观测环境、仪器工作状况、观测条件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肖尔茨(C.H.Scholz)曾于1976年6月作为美国“海城地震考察组”成员访问过中国,在英国《自然》杂志1977年5月12日第267卷5607期120~124页上发表了题为《海城地震预报的一种物理解释》的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可能是由一个形变锋(deformation front)引起的。我们曾根据作者寄来的该文预印稿译载在《国外地震》1977年第3期上,并加了编者按语。美国《科学新闻》(ScienceNews)1977年第3卷22期342页刊登了扼要介绍肖尔茨这一观点的题为《中国(海城)地震是一个运动着的涟波引起的吗?》的报道,全文译载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外电讯报纸的新闻性报道、美国《地震情报通报》(E.I.B.)有关各期刊登的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国家地震情报处测报的地震资料和《地质时代》(Geotimes)有关各期“新闻栏”刊登的由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科学事件警报台网测报的统计资料,结合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报的《地震速报目录》,将1979年度全世界6级以上及重要地震综合汇编成一览表,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部分在本期和另期刊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地震文献中,载有1920年海南岛昌江地震,其基本参数曾定为: 发震时间:1920、5、27,13—49—30。 震中位置:N19°0E109°.0 震级:5 1/4 其中震中精确度为5类,误差大于100公里。参考地点称昌江一带,有的文献则称为“广坝地震”。 近年来,在汇编广东省地震史料时,笔者注意到“昌江地震”在方志史籍,如1924年《广东通志稿》,1929年刊《感昌县志》,1935年刊《儋县志》和1943年刊的《琼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