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理—东川地区中元古代地层—构造格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福光  孙志明  张璋 《地质论评》2011,57(6):770-778
会理—东川地区是上扬子陆块出露中元古界地层最广泛的地区.以菜子园—麻塘东西向断裂带为界,之北为会理群,之南为汤丹群、东川群,断裂带内为通安组五段.均为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笔者等通过沉积学、火山岩岩石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综合研究,认为中元古代( 1800~1650Ma)堆积了一套偏碱性细碧角斑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  相似文献   

2.
四川会理拉拉地区位于金沙江东岸,向东抵会理通安、会东、云南东川,向南达云南姜驿、元谋,同属川滇南北带中段与南岭东西带西延复合部位。 本区广泛出露一套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云南称为昆阳群、四川称为会理群,组成黄汲清先生所称“康滇地轴”中段基底岩系的一部分。 根据四川省地质局一区测队会理幅的报告与川地403队多年来的工作成果,结合我们74年来在黎溪、拉拉、毛姑坝及通安地区实地工作累积的资料,我们认为金沙江南北两侧昆阳群与会理群完全可以对比,属同一套地层(1、3、4)。会理地区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地层层序由新到老为:  相似文献   

3.
广泛出露于四川会理-会东及云南东川等地的中元古代东川群地层,由于其中赋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 矿、铁矿等而倍受重视。前人对其地层划分、岩石学及其含矿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认识,但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的详细分析,建立了东川群的沉积层序,即1个I级层序(时限约2.3亿年),12个Ⅱ级层序。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19,(3):361-363
东川盆地是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一系列盆地之一,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根据其发育持续性显示东川盆地为继承性盆地。本文结合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了东川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认为:东川盆地在上新世-早更新世为拗陷盆地;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为半地堑断陷盆地;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盆地规模缩小,也可称为收缩型断陷盆地;东川盆地形成与区域运动密切相关,受小江断裂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东川盆地是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一系列盆地之一,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3个阶段,根据其发育持续性显示东川盆地为继承性盆地。本文结合前人资料综合分析了东川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认为:东川盆地在上新世-早更新世为拗陷盆地;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为半地堑断陷盆地;在晚更新世-全新世盆地规模缩小,也可称为收缩型断陷盆地;东川盆地形成与区域运动密切相关,受小江断裂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康滇地区昆阳群和会理群地层、构造及找矿靶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云南东部“昆阳群”和四川西昌-会理-会东地区的“会理群”进行探讨。采取点、线、面相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研究了这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和对比问题;然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展布格局,特别强调逆冲推覆断裂的重要性;最后,对成矿规律和找矿靶区提出一些新认识和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康滇地区昆阳群和合理群地层构造及找矿靶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恒贵 《云南地质》1997,16(1):1-39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云南东部“昆阳群”和四川西昌-会理-会东地区的“会理群”进行探讨,采以点,线,面相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代学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研究了这套地层所层序,划分和对比问题,然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展布格局,特别强调逆冲推覆断裂的重要性,最后,对成矿规律和找矿靶区提出一些新认识和新看法。  相似文献   

8.
会理—东川坳拉槽对铜多金属成矿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论述会理—东川坳拉槽的地质构造特征和主要铜矿床类型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坳拉槽火山活动、生长断裂、次级局限盆地、富铜地幔及坳拉槽构造演化阶段与坳拉槽沿走向地壳类型变化是控制铜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  相似文献   

9.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福光  孙志明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2012,86(12):1917-1932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 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相似文献   

10.
四川会理—小关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呈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的西端。区域上,前震旦纪成矿作用受东西向会理—东川坳拉槽控制,震旦纪以后的成矿作用受南北向攀西裂谷构造制约。由于研究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区内地层  相似文献   

11.
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是扬子陆块中元古代早中期重要的地层单元,但其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长期存在争论。本文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从“洋板块地质”的视角重新厘定了河口群、东川群和原通安组的沉积时限和构造属性。原通安组是由不同规模的岩块和基质共同构成的一套蛇绿混杂岩;东川群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从陆内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代表了盆地边缘的地层序列,东川群与原通安组(现定义为菜子园-通安蛇绿混杂岩)虽位于不同的断块,但应是同一盆地发展的产物;河口群与东川群、原通安组序列明显不同,但总体上也是粒度向上变细的海侵序列,并发育多套火山岩,在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大背景下,河口群最有可能形成于夭折裂谷。对采自河口群长冲组的石榴子石云母片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绝大部分锆石具有核-边结构,核部最年轻一组207Pb/206Pb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468±28 Ma(MSWD=0.40,n=16),解释为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河口群和东川群的沉积时代分别限定在1.75~1.40 Ga和1.75...  相似文献   

12.
四川会理 会东及邻区中元古界昆阳群 ,由下而上可分为力马河组、凤山营组和天宝山组 ,与古元古界河口群为不整合接触 ,其代表年龄值为 1 70 0± 1 0 0Ma~ 1 2 0 0± 1 0 0Ma。对这套地层的沉积学研究 ,前人涉及甚少。笔者在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 ,对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初步认为研究区的中元古界昆阳群可分为 7种沉积相 ,进而探讨了该区的沉积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东川望厂组熔结凝灰岩锆石SHRIMP U 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云南东川地区望厂组中熔结凝灰岩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其中自形结构、环带清晰锆石的不一致曲线与谐和线上交点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2317±13Ma(n=13,MSWD=3.3),13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299±14Ma(n=13,MSWD=5.9),表明望厂组地层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中期。东川地区下四组地层与滇中昆阳群(黄草岭组—美党组)和四川会理群(淌塘组—天宝山组)的沉积时代相差近1.0Ga。为了区别于昆阳群和会理群,建议对本区下四组地层(洒海沟组、望厂组、菜园湾组、平顶山组)独立建群,即汤丹群。汤丹群是目前为止康滇地区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建造之一,经历过古元古代中期的挤压过程(东川运动)和古元古代末期的拉张过程,可能是相对于扬子古陆核独立存在、并构成早—中元古宙Columbia超级大陆的一个小的古老陆块。  相似文献   

14.
东川矿区地质找矿研究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蒋家申 《云南地质》1998,17(1):46-56
东川矿区仍然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但对矿区基础地质、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仍然存在着认识(观点)上的分歧。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解决必将对东川矿区乃至整个川滇会理群、昆阳群分布区的基础地质和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开发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地热资源分布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类,隆起断裂型分布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条造山带。沉降盆地型分布在安西—敦煌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陇中盆地群(祁连东段)和陇东盆地,祁连东段是甘肃省地热资源目前有利开发地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20日至4月8日,在西昌——滇中前震旦系研究协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下,云南省地矿局、西南冶金地勘公司、四川省地矿局、四川省冶金地勘公司及所属的有关单位,与成都地矿所、天津地矿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等21个单位共44名代表“会诊”了云南的易门、东川,四川的会理黎溪、通安香炉山等地;4月9日至11日集中在会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讨论。通过野外“会诊”和在会理的讨论,提出了昆阳群、会理群划分对比的多种方案,经归纳可大致分为五种(见表1至表5),它将促进今后对“两群”继续深入进行划分对比的研究,每种方案均有待今后地质工作和有关工作中的实践检验。 (根据西昌——滇中前震旦系现场“会诊”纪要,本刊有删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云南东川地区望厂组中熔结凝灰岩锆石的SHRIMP U Pb年龄.其中自形结构、环带清晰锆石的不一致曲线与谐和线上交点的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2317±13 Ma(n=13,MSWD=33),13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299±14 Ma(n=13,MSWD=59),表明望厂组地层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中期.东川地区下四组地层与滇中昆阳群(黄草岭组—美党组)和四川会理群(淌塘组—天宝山组)的沉积时代相差近1.0Ga.为了区别于昆阳群和会理群,建议对本区下四组地层(洒海沟组、望厂组、菜园湾组、平顶山组)独立建群,即汤丹群.汤丹群是目前为止康滇地区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层建造之一,经历过古元古代中期的挤压过程(东川运动)和古元古代末期的拉张过程,可能是相对于扬子古陆核独立存在、并构成早—中元古宙Columbia超级大陆的一个小的古老陆块.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地温场分布具有造山带高于挤压造山型盆地的特征,地温场分布与构造活动性密切相关。地热资源分布可分为隆起断裂型和沉降盆地型两类,隆起断裂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北山、祁连山、西秦岭3条造山带和纵贯秦祁的SN向构造带。沉降盆地型分布在安西一敦煌盆地、河西走廊盆地群、陇西盆地群和陇东盆地等4个盆地中。SN向构造带是甘肃省地热资源目前开发最多地段。  相似文献   

19.
孟宪民将赋存于东川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命名为“东川式铜矿”。该类矿床广泛分布于康滇地轴昆阳群(会理群)落雪组地层中(图1),并严格受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控制,基本上是沉积变质的或火山沉积变质的成层矿床。简而言之,就是一定层位的矿床。据此,笔者将这类矿床更名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此类矿床在成岩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尔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地壳运动、次火山一岩浆  相似文献   

20.
前言 1956年冬,著者(邵)曾至四川西部会理一带工作。对会理一带力马河、通安区岩矿问题,协同我局立马河工作站高征亮、李存帅作了初步的研讨。其中通安区为早已知道的—个有色金属矿区,和云南省东川铜矿区隔江相对。在地质上和东川属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