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湿地信息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其中包括湿地属性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等),湿地信息的管理措施,湿地信息的因特网发布与共享机制等有关湿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设计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湿地信息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方法 (其中包括湿地属性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等 ) ,湿地信息的管理措施 ,湿地信息的因特网发布与共享机制等有关湿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设计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昌庆 《测绘》2020,43(2):72-75
了解湿地资源分布类型是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决策树的多源遥感数据中湿地信息提取方法。运用QUEST方法构建决策树,对多源遥感数据中的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并以Kappa系数评价决策树分类的有效性。结合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数据,得到湿地地形信息、湿地分类体系信息、湿地空间与面积分类、湿地类型转换特征以及湿地类型动态度差异,完成湿地信息提取,为今后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信息提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需求,利用多期遥感影像、地理国情普查和湿地专题数据资源,基于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了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湿地一张图、湿地监管、多期遥感影像监测等子系统的实现内容,为湿地资源调查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湿地信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和ETM数据提取湿地信息.选取的试验区位于黄河源区,提取的湿地信息包括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该方法通过图像分割、类型划分、特征选取与分类以及精度评价等4个步骤实现.试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湿地信息,提取的图斑边界平滑,避免了椒盐状破碎图斑.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地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信息提取自动化程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特点、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指出湿地恢复与重建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已有信息系统的不足。针对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进行探讨,提出建立集评价、分析、预测和监测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开发,不仅可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决策服务,而且可实现对湿地水质、生物资源特征等多项指标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成果,综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高时频、高空间分辨率的综合性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湿地生态安全评估。通过遥感解译、野外采样验证、提取湿地的变化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等技术,分析了引起湿地变化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建立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冰  林怡 《测绘工程》2013,22(1):63-66,69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运用遥感影像提取湿地信息,进而对湿地的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析,为后续湿地变化检测提供一个适宜的分析方法,对于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崇明东滩河口型湿地为例,通过对研究区ETM+影像进行K-T变换、HLS变换,主成分分析,并结合NDVI指数、均值纹理等特征,构建基于知识规则的决策树模型来提取湿地信息,结果表明,决策树模型以其自身优势,能够有针对性地实现湿地信息的快速提取,并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湿地为自然界提供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区域、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孪生技术则为湿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工具,既有助于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又可以推进湿地研究的智能化进程。本文将湿地特征与数字孪生技术相结合,研究分析了湿地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可从湿地信息监测层、湿地信息处理层、湿地模型分析层和湿地应用交互层4个方面进行,从而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湿地数字孪生系统。介绍了建立湿地数字孪生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实时监测技术、高性能数据处理技术、复杂湿地模型和可视化交互技术等。从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湿地分类、湿地生态系统评估、湿地旅游、湿地规划和管理5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构建湿地数字孪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多源数据的融合、复杂湿地建模与优化、湿地多元场景可视化等,以期为数字孪生在湿地研究中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盘锦市湿地信息提取与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盘锦市湿地动态变化信息相对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决策树模型进行湿地信息提取,运用景观生态学及转移矩阵模型进行湿地变化分析的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方法。在决策树分类技术支持下,实现光谱特征、环境特征和空间特征等多特征融合,完成研究区三期湿地信息提取。通过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实验提取结果满足湿地动态变化监测需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从空间格局、景观格局及空间演变特征上,对盘锦市湿地变化进行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供盘锦市湿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湿地动态变化监测中,经典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无法实现湿地类型变化信息的定位可视化表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时空变化信息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由空间单元和时序单元集成的时空复合单元建立转移图谱单元分类体系,较好地记录每一个图谱单元湿地类型的起始和终止状态,实现了湿地时空变化信息的定位表达;基于遥感制图和地学图谱的湿地空间演变规律特征图谱,采用图表和图谱的形式展示湿地类型变化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变化信息,实现了湿地时空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基于银川平原湿地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1999—2013年期间银川平原湿地的时空变化,能够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湿地众多、类型多样化、周围环境复杂,使用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很难得到精度较高的湿地分类结果。研究了面向对象特征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以苏州市澄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欧空局的Sentinel-2A影像,先将研究区域分为湿地水体、植被和非植被3大类型,再分别构建鱼塘、河流、湖泊、农田和裸地等面向对象特征,据此实现湿地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等多种丰富信息,产生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67%,Kappa系数为77.80%。与传统的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湿地不同地物对象的几何结构和纹理等特征,在提高湿地分类精度的同时实现对大面积湿地的快速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宁夏盐池Landsat 8影像、高分二号影像、LiDAR数据插值生成的DEM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为数据源,首先利用一年多期的Landsat 8影像确定提取内陆盐沼湿地的最佳时相;然后对最佳时相的高分二号(GF-2)融合影像等数据进行多尺度叠置分割,获取NDVI、DEM、穗帽变换等特征,采用最邻近分类器提取内陆盐沼湿地信息,构建内陆盐沼湿地样本库;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卷积神经网络用于高分卫星影像提取内陆盐沼湿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卷积神经方法适用于内陆盐沼湿地提取,与最近邻分类法提取的结果相比,内陆盐沼湿地边界的提取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用多属性指标判别分析方法提取湿地要素信息,研究制定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提取湿地要素的数据整合方案、信息提取、专题图制作等一套技术流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比林业部门湿地资源结果更加精确、详尽,分类精度达93%以上,促进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转化,以及与林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也为湿地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获取精细湿地资源信息对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修复保护、管理利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面向国际湿地城市的湿地精细分类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针对湿地中水体的详细类别划分较少。本研究以全球典型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市为案例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计算平台和2020年Sentinel-1/2时序遥感影像以及地形数据,首先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算法和递归梯度提升树算法进行湿地分类特征集优选,进而构建集成基于像元的随机森林和面向对象的知识规则决策模型的城市湿地精细分类智能模型,以实现常德市湿地资源精细分类。结果表明:(1)湿地分类特征优选前后特征数由63减少为16,总体精度下降0.9%,其中旱期的水体指数、植被频率和建成区指数的特征重要性较大,特征优选可以减少特征数据信息冗余、提高分类效率;(2)常德市湿地精细分类结果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养殖池/坑塘、运河/水渠、泥滩地、草滩地和芦苇湿地8种湿地类型,总体精度达91.53%,Kappa系数为0.89,可以满足国际湿地城市精细湿地分类的需求;(3)常德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西洞庭湖平原区域,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地的类型多样和光谱特征不确定性,在高分辨遥感影像上可人工目视判读,而自动化解译困难。文章在面向对象技术支持下,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湿地信息分层提取。该方法首先通过面向对象分割技术转象元为基元,实现光谱相似象元的聚类;然后分析湿地景观格局依存关系和不同类型湿地的提取难以程度,决定提取的先后顺序;再挖掘不同类型湿地的光谱、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等多种属性特征;最后通过分层分类,由易到难,融入空间知识,逐层构建规则集,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湿地信息自动监测。通过高空间分辨率Quickbird卫星数据对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区进行遥感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区域范围内湿地信息自动识别和快速提取,总体分类精度达到了87.5%,Kappa系数超过0.83,基本满足应用的需求,可为同行领域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光谱特征差异为依据,提取森林湿地信息精度低的问题,该文采用兼容多源数据的分类回归树(CART)提取方法,并以大沾河国家森林湿地进行实证研究。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Radarsat-2极化雷达数据和地形辅助数据,采用SPM软件分别构建3种特征变量组合的CART决策树模型,并获取分类规则,最后根据规则对研究区的森林湿地信息进行提取。结果表明:3种特征变量组合中,兼容光谱、纹理、雷达与地形辅助数据的CART决策树的森林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达到了88.46%和82.14%。研究结果体现了雷达数据与地形辅助数据有助于提取森林湿地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扎龙自然保护区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湿地地表覆盖信息并进行统计汇总与结果分析,阐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湿地土地利用类型流转的影响,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地带地类复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该区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选取多伦县大仓乡地区的TM遥感数据,先采用NDVI阈值提取出水体,并利用水体形状特征(如面积s、周长p、形状指数k等)对水体类型进行提取;再尝试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LSM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SPO...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由于在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较传统测绘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拟对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