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光谱特征进行岩石矿物分析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蚀变矿物如赤铁矿、水云母等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具有诊断性强的波谱特征。因此,利用典型岩石矿物光谱特征可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对相山铀矿田蚀变矿物进行光谱测量,经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典型蚀变岩石矿物的反射率光谱曲线。通过对这些光谱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岩石矿物反射率的因素,探讨了水云母、萤石、赤铁矿等典型蚀变岩石的反射率曲线特征,并建立了相应的典型蚀变矿物光谱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数据提取蚀变矿物的基础就是熟知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尤其是要掌握不同物理、化学环境下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变异特征。北山方山口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复杂,蚀变岩石类型多样。那么不同岩石和矿物的光谱吸收特征有何特点,跟遥感影像上对应端元的光谱曲线是否吻合呢?另外,何种采集条件下获取的地面岩矿光谱最具代表性呢?就上述问题,笔者对方山口试验区内典型岩矿的光谱特征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原位露头岩石样品和原地碎石样品与岩石标样在光谱曲线特征上最为接近,样品表层的沙漠漆对特征峰的吸收深度有一定影响。而岩矿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主要取决于矿物的成分和分子结构,岩石的物理破坏作用不会导致特征谱带的变化。各蚀变岩石影像端元光谱曲线与其实测光谱曲线所反映的曲线形态和吸收峰位置基本一致,但不同蚀变岩石的光谱曲线相似性很高,因此仅利用遥感影像难以准确识别出蚀变岩石的类别,但利用遥感图像提取含Fe~(2+)、Fe~(3+)、OH~-、CO_3~(2-)离子或离子基团的蚀变矿物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这对遥感蚀变矿物信息的提取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岩石矿物和矿化蚀变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这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岩石矿物和蚀变信息识别的基础。本研究在谢米斯台地区进行岩矿样品采集, 利用ASD野外光谱辐射仪采集光谱反射率数据, 通过去噪处理、标准化处理、微分处理和去包络线处理, 开展了典型岩矿样品、风化面与新鲜面样品和不同矿化蚀变的光谱特征提取和光谱分析。研究发现, 岩矿在380~1 100 nm波段的光谱特征, 主要是金属离子产生;在1 100~2 500 nm波段的光谱特征, 主要是阴离子基团中的羟基、碳酸根和水分子产生;矿化蚀变光谱具有可诊断性特征谱带, 是其矿物组成中的各种蚀变矿物特征信息的反映;受到矿物含量改变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光谱的整体形态或局部特征都发生变化。岩矿光谱特征的提取和分析, 将提高和改善高光谱技术对不同区域同种类型的矿床勘查。  相似文献   

4.
孙雨 《地质与勘探》2015,51(1):165-174
成像高光谱遥感具有图谱合一的优势,能够根据光谱特征直接识别地物,是遥感领域的前沿方向。本文使用江西省相山铀矿田岩芯HySpex成像高光谱数据,采用基于专家知识的MTMF和波段运算方法开展了蚀变矿物填图,提取了赤铁矿、伊利石、绿泥石和方解石4种蚀变矿物,制作了铀矿岩芯高光谱蚀变矿物分布图。通过分析高光谱蚀变矿物类型、组合和分布规律,在岩芯中划分出中心蚀变带、近矿蚀变带和矿旁蚀变带,中心蚀变带蚀变矿物为赤铁矿+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近矿蚀变带为伊利石+方解石,矿旁蚀变带为零星分布的伊利石+方解石。其中,岩芯高光谱遥感提取出的绿泥石第二吸收峰位于2270 nm,光谱特征分析显示属于富铁绿泥石,与前人得出的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绿泥石的结论一致。铀矿岩芯HySpex岩芯成像高光谱数据应用实践表明该数据在地质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其特定的吸收特征谱带。利用ASD和PIMA反射光谱测试仪对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Ⅴ号斑岩铜矿岩体的蚀变围岩(地表采样与钻井采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反射光谱特征谱带获得蚀变矿物的种类,确定了岩体的蚀变矿物组合,得到反射光谱的吸收谷在ASTER数据中所处的波段;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数学积分,获得ASTER数据中的强吸收波段。将以上2种分析得到的吸收性波段组合应用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蚀变遥感异常与野外地质特征吻合程度较高。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确定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谱带是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工作的前提,波段组合选取对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野外的实测光谱数据,对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光谱反射特征以及它们在统计空间的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中等植被覆盖的矿物蚀变区典型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以及不同地物在光谱空间的分布规律,为矿物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改进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相山矿田矿物和包体水的H、O同位素,岩石蚀变体系的O同位素,方解石和CO2的C同位素以及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大气降水、岩浆水与岩石同位素交换平衡的δ18O值的研究表明,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化剂(CO2)主要来自深成CO2的释放和水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等值线模式(Hirol等,1990)可从理论上有效地解释矿物混合物的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它已被用来测定水热动力蚀变矿物的光谱反射率。可见光、短波红外光波谱范围的光谱反射率均可用来计算热液蚀变矿物混合物的混合比值。  相似文献   

9.
华东南相山铀矿田的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及包裹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山铀矿田成矿热液的δ^18O与δD值分别变化于-67‰--7.2‰(SMOW)和-44.1‰--5.2‰,属大气降水成因流体,蚀变体系δ^18O的变化情况显示,与岩石作用的流体具低δ^18O的降水特征,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的水-岩同位素平衡交换反应的理论计算和综合分析揭示,本矿田的铀成矿热液起源于大气降水与相山主要岩石的相互作用,岩浆水对成矿热液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相山、下庄铀矿田稀土元素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大的区域上探讨铀矿的成矿作用,本文分别采集了相山、下庄两个铀矿田的围岩和矿石样品并用ICP-M S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两个铀矿田的围岩REE特征均为LREE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相山矿田的矿石富集REE特别是HREE,并且与铀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矿石和围岩的负铕异常相同;下庄矿田的矿石亏损REE尤其是LREE,具有比围岩更强烈的负铕异常。认为两矿田的围岩都是由沉积岩为源岩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ΣCO2是两个铀矿田的主要矿化剂,也是铀和REE运移的主要载体,造成两矿石REE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相山矿田围岩蚀变以酸性为主而下庄铀矿田围岩蚀变以碱性为主。  相似文献   

11.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近年来兴起并逐渐成熟的蚀变矿物研究方法。盘龙沟金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文章通过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和地面光谱数据,提取和诊断盘龙沟金矿床的不同地段、不同地质体的蚀变矿物信息,研究分析金矿区的航空和地面高光谱蚀变矿物、蚀变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区围岩蚀变特征,总结航空和地面光谱蚀变矿物分带找矿标志规律,结合金矿床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剖析金矿床的综合找矿标志特征,构建盘龙沟金矿床高光谱蚀变矿物找矿标志;同时依据绢云母、绿泥石的诊断光谱,研究两种蚀变矿物的光谱变化特征,分析了金矿床围岩蚀变的形成条件和蚀变矿物的温压条件,进而初步推测盘龙沟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其矿体与围岩形成的环境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王继斌 《地质与勘探》2018,54(2):358-365
针对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铜金矿床多光谱遥感蚀变分带矿物提取问题,在分析该区典型矿物波谱曲线的基础上,基于ASTER和L8_OLI多光谱数据采用MTMF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蚀变分带矿物信息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1)用MTMF方法可将Al-OH矿物细分为白云母和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2)尕尔勤铜金矿多光谱遥感地表蚀变分带矿物(组合)由内而外为:白云母→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绿帘石,分别对应于斑岩型铜金矿的绢英岩化带→绢英岩化+泥化带→青磐岩化带。多光谱遥感地表蚀变分带特征对该区斑岩型铜金矿地面勘查和部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遥感线索。  相似文献   

13.
汪重午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37-1146
应用美国SVC HR102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44个钻孔及其外围7963件岩石样品进行了基于高光谱短波红外技术的测量与分析。研究发现,该矿床青磐岩化带中的主要蚀变矿物绿泥石在短波红外区间的波长呈规律性变化,该现象反映了绿泥石晶体结构中Fe、Mg离子含量的变化特征。甲玛斑岩-矽卡岩矿床的角岩矿体及其外围富集着大量绿泥石矿物,其中富镁绿泥石反映了较高温度环境下的区域性热液蚀变作用,而矿体中上部存在的少量富铁绿泥石则与广泛发育的裂隙系统相关,显示了后期温度降低、酸性减弱的蚀变环境。岩石样品中的绿泥石矿物出现了富镁→富铁的环带状分布特征,体现了岩浆活动的变化特征,并由此推断甲玛矿床外围仍然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ASTER数据的蛇绿岩组分识别:以德尔尼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运用高级星载热辐射和反射探测器(ASTER)反射率数据对青海德尔尼蛇绿岩的主要岩石组成和蚀变矿物进行探测。以现有的标准光谱库数据作为参照,采用光谱角制图法来提取感兴趣的岩性和矿物信息,并通过与现有地质图对比,验证结果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运用ASTER数据和标准的光谱库数据,可较有效地识别蛇绿岩的主要岩性和相关矿物成分,但不同岩性的识别精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围岩蚀变范围比矿体的范围大一至几十倍,与原岩有很明显的差异特征.应用遥感技术在卫星图像上提取出这种特征,是寻找矿床或矿集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依据蚀变矿物光谱行为造成的蚀变岩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数据和典型岩石的多元分析,对蚀变矿物成份和光谱数据间的关系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适合研究区的遥感矿化蚀变主分量门限化信息提取模型.研究以主分量门限化模型为基础,在新疆康古尔地区进行了模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在采集岩石光谱数据较困难时可以达到一定提取效果,为该区的地质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相山矿田是一个火山岩型铀-钍混合矿田,该矿田的研究成果丰富。前人对其各个矿床的铀钍矿物特征、赋存状态、铀钍矿化蚀变特征、成因、铀成矿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杜乐天,王文广,2009;范洪海等,  相似文献   

17.
蚀变矿物组合对热液型铀矿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相对于航空或航天成像光谱,地面成像光谱在小范围矿床尺度的蚀变精细识别方面更具优势。为研究江西相山铀矿化热液蚀变组合特征,利用HySpex地面成像光谱仪获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钻孔岩心成像光谱数据,针对铀矿化的两种基本类型——水云母-萤石型和碱交代型,分别从蚀变单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两个角度分析和提取他们的诊断性光谱特征,建立了光谱识别标志。发现伊利石具有光谱多型特征,按特征波长位置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水云母-萤石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Ⅰ型伊利石,碱交代型铀矿化蚀变组合包含绿泥石、碳酸盐、绿蒙混层、赤铁矿和Ⅱ型伊利石;基于光谱匹配模型和岩心填图结果对两类铀矿化段蚀变结构进行了分析,铀矿化中心由近及远分别具有蒙脱石→Ⅰ型伊利石→高岭石+地开石→高岭石和碳酸盐→赤铁矿+绿泥石→绿蒙混层→Ⅱ型伊利石的分布特征,均存在流体的叠置改造作用;通过岩心成像光谱编录及三维建模表明,两类伊利石具有空间上的上、下分带特点,这预示着两种铀矿化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上述研究为相山地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庆生 《地质与勘探》2011,47(1):107-112
帕南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泽当矿田,具有形成中-大型斑岩型铜钼钨矿床的有利地质条件.使用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技术在帕南矿区北部进行了蚀变矿物填图,地表主要蚀变类型为青磐岩化及绢英岩化,有小范围泥化现象,未见高级泥化和钾化蚀变.根据蚀变矿物填图结果,结合物探、化探异常分布,推断在平面上主要成矿中心位于本次测区南西部,...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岩石矿物光谱识别利用的光谱吸收特征主要包括波谱曲线的谱带宽度、形态、深度、位置及光谱的相关系数等相似性度量(周强等,2005)。研究表明,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矿物光谱特征参量的稳定性对蚀变信息提取影响很大。因此,在蚀变信息提取中采用比较稳定的光谱参量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王润生等,1999;杜培军等,2006;张宗贵,2004;杜培军等,2003)。在矿物光谱曲线的诸多特征中,峰谷位置是最稳定、最主要的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20.
相山矿田居隆庵矿床钍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隆庵矿床是相山矿田中一个大型的铀-钍混合矿床。通过系统的镜下显微特征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查明了主要钍矿物和含钍矿物的种类,分析了钍的赋存状态和蚀变特征。钍的赋存状态有独立钍矿物、类质同象替换铀矿物和类质同象存在于副矿物中。相关的矿化蚀变有碳酸盐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和萤石化。本文还总结了钍(铀)矿物的赋存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