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7,(3):504-508
四川壤塘金木达—南木达地区地处我国川西北"金三角"金成矿带,该带发育多处大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前人对该带金的成矿地质、构造及成矿规律研等究较较多,但对微量元素的分带却没有研究。该文依据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Au、As、Sb、Hg、Cu、Pb、Zn、Ag、Bi等的含量特征、相关性及水平分带序列进行了研究表明,带内As、Sb可作为金矿的上部位元素,异常区微量元素分带表现为矿体上部逆向分带、矿体中上部正向分带相互叠加,表明区内具有隐伏矿体,地表或浅部矿体剥蚀程度较低,对区内深部找矿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甘肃大水金矿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大水金矿Au2主矿体开展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地球化学统计分析表明,大水金矿矿床元素组合为Au、Ag、Hg、As、Sb、W,矿区Au、Sb、Ag、As、Hg、U等元素背景含量较高。矿体轴向特征研究显示,大水金矿床Au2主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具有"前、尾晕共存"或"反分带"特征,表明大水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征。在矿体上部(标高3800m),前、尾晕形成叠加或共存,指示上部矿体已剥蚀;而在矿体尾部(标高3500m),Hg、Te、As、Sb等前缘晕元素又发育内、中带强异常,形成了前、尾晕叠加或共存,指示深部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巴彦宝力道金矿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忠  李峰  刘萍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4-227,232
巴彦宝力道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区内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破碎蚀变带和糜棱岩化带。通过研究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成果,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模式,采用相关分析和"格氏法"等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 Sb Hg Bi Li Sr Ba Ag Pb Au Cu Zn Sn V Co Cr Ni Ti Mo 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w(As)×w(Sb)×w(Bi)/w(Ti)×w(Mo)×w(W)。建立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择胶东玲珑金矿典型矿体47号脉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岩地球化学方法,测试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微量元素与金的相关关系、计算微量元素的浓集系数并确定其轴向分带,探讨微量元素对深部金成矿的指示意义,期待能对玲珑金矿深部找矿提供一些参考.初步认识如下:矿区金矿体的最佳指示元素依次为Au、Ag、Bi、As、Cu、Co、Mo、Sb;金矿体的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依次为As、Pb、Ag、Cu、Hg、Sb、Mo、Ni、Th、V、U、Mn、Zn、Bi、Co、Au;矿体中Au、Bi、Ag、As富集系数大,Cu、Co富集系数中等,而Zn在矿体中相对亏损.研究结果表明,在深部47号矿体仍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库布苏金矿位于野马泉地块南缘火山岩浆弧区,准噶尔褶皱系内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金异常发育,已发现3条含金矿脉,矿床规模达中型.重点介绍了3号金矿脉的地质特征,该矿脉地表品位虽偏低,但深部金品位明显增高,厚度变大.通过对3号金矿(脉)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分带的研究,确定了库布苏矿区主成矿元素为Au,Ag,Pb,As,Sb组合,发现在矿体头晕和尾晕中重叠出现As,Sb元素异常组合,可能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初步查明金矿化体规模,预测在已知矿体深部300m下,存在一个隐伏矿体,可利用钻探对深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对龙门店银矿K4矿体Au、Ag、Cu、Pb、Zn、W、Mo、Hg、As、Sb、Bi等11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特征进行研究,为矿体深部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微量元素统计学分析表明,Pb、Zn可作为矿体主要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的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点;分析K4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发现矿体前缘和中部分别表现出明显的尾晕指示元素强异常和前缘晕指示元素强异常;计算得到矿体自上而下的轴向分带序列为W—Mo—Au—Hg—Cu—As—Bi—Zn—Ag—Sb—P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和"反向分带"现象。依据上述K4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了矿体原生叠加晕模型,并预测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909 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西湾铅锌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盆地北东缘,其赋矿围岩破碎溶蚀现象明显,地层和矿体产状难以辨识。为了准确圈连矿体,以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以热液矿床原生晕找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西湾矿区钻孔岩石光谱样品进行测试,绘制原生晕剖面等值线图,研究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探讨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矿体圈连的指示意义。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As、Sb、Pb、Zn、Ag、Mo与铅锌矿成矿关系密切。16号勘探线原生晕浓度分带和轴向分带特征表明: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尾晕指示元素为Mo;轴向分带特征反映Ⅲ号矿体具"反分带"现象。轴向分带和指示元素的变化特征说明,西湾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复杂,推测为多期次成矿或矿体沿倾向还有延伸。As、Sb、Pb、Zn、Ag、Mo的浓度分带特征对矿体的圈连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藏隆子县恰嘎锑矿位于藏南错美-隆子锑金成矿带中东部,该区成矿条件有利,是找锑铅锌的良好靶区。研究表明:1矿体原生晕发育,且分带明显。2结合原生异常分布态势及其与矿体的关系,成晕组分可以分为:前缘元素(Cd、Hg、As)、近矿元素(上部为Pb、Zn,中部为Sb,下部为Cu、Au、Ag)、尾晕元素(Mn、Bi、Mo、W、Sn)。3对该区利用浓集中心法和分带指数法分别求出了相近的分带序列:Pb-Zn-Mn-Bi-Mo-W-Sn-Cd-Hg-As-Sb-Cu-Au-Ag-Ba。4深部找矿方面,矿体很大可能向深部继续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且该矿床为热液型矿床。5在原生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深部矿体评价的指标(Cd×Hg×As×Sb)D/(Bi×Mo×W×Sn)D,数据表明该指标随深度的增加有规律地降低,是预测深部矿体资源潜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六苴砂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砂(页)岩型铜矿的典型代表.矿体(平均品位1.34%)赋存于K2ml1中紫色砂岩与浅色砂岩交互带,从紫色砂岩到浅色砂岩,依次呈现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水平分带.采集9个钻孔岩芯样品,分析其主元素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示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As-Sb-Hg.K2ml1中铜矿体,从上至下具有v-Ni-Cu-Ag-Hg-(As-Sb)-Pb-(Zn)-V-(Ni)垂向分带;由西(全紫带)至东(全浅带)具有Sb-Hg-v-Cu-As-Sb-Ag-Co-Ni-Pb-Zn横向分带.通过不同剖面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比,建立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Co-Ni-V组合异常位于矿体上方,Pb-Zn组合异常位于矿体下方,矿体处元素组合异常为Cu-Ag-As-Sb-Hg.出现Cu-Ag-As-Sb-Hg组合异常,Cu/Ag>315、Cu/(Pb Zn)>320、Cu/(As sb Hg)为1000-5800时,矿体较富,品位稳定;出现Pb-Zn-Co-(Ni)组合异常,Cu/Ag<105、Cu/(Pb Zn)<7、Cu/(As Sb Hg)<36时无矿;出现Sb-Hg-V组合异常,Cu/(As Sb Hg)>5800时则无矿.Cu、Ag、As、Sb、Hg含量及元素对比值沿矿床走向从北向南降低,预示"矿化能力"减弱或矿体中心位置偏移.该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深部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黑山金铜矿区zK001钻孔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矿化进行了矿物学、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垂向分带研究.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区由地表向深部,夕卡岩蚀变带由外带逐渐过渡为内夕卡岩带,再过渡为正常的闪长岩.以改良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为主,辅以重心法,确定此矿床元素综合分带序列由浅到深为①Cu Sb Zn Ag;②Au Ni As Co Zn Hg Bi.与矿床浅部以铜矿体为主,深部以铜金矿体为主的地质事实相符合,并与矿物学分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花敖包特Pb-Zn-Ag多金属矿床构造上位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 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与白垩纪早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隐伏热液脉状矿床.研究表明: (1)矿体原生晕发育, 且分带明显.据其异常强度建立的元素横向分带顺序(从强到弱)为Cd→Pb→Zn→Ag→Sb→In→Hg→As→Cu→Sn→W→Mo→Bi, 排在序列前面的Cd、Pb、Zn、Sb、Ag等5种元素, 可作为远矿指示元素; 排在序列后端的As、Bi、Mo、W等4种元素, 可作为近矿指示元素.(2)根据Grigorian原生晕分带计算方法, 获得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矿体头部至尾部)为Sb→Pb→Cd→Ag→Zn→Hg→Cu→In→As→Bi→Sn→Mo→W, 与Grigorian建立热液矿床标准分带基本一致.(3)构建深部矿体找矿模型, 其预测评价指标(Sb×Pb×Cd×Ag)D/(As×Sn×Mo×W)D在矿体头部为1.30、矿体中上部为0.35、矿体中下部为0.056、矿体尾部为0.005, 这表明该指标随深度的增加有规律地降低, 是预测深部矿体资源潜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床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围岩、矿石等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以富含 Bi,Au,Pb,W,Ag,Sn 为特点,矿体和矿化体中元素组合为 Au,Ag,As,Sb,Hg,B, Cu,Zn,Bi,Mo,Mn,Co,Ni,W。在5个成矿阶段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明显,表现为 Au, Ag,As,Co,Bi,Cu,Pb,Zn 等的富集,成矿元素可分为2个分带序列,主成矿元素为 Au Ag Cu Pb Zn Bi 组合、头晕元素 As Sb Hg 组合和尾晕元素 Co Ni 组合。  相似文献   

13.
李硕  冷昌恩  贺战朋 《现代地质》2012,26(5):1095-1103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3号矿体以含金石英钾长石脉为主,金大部分以包体金形式存在,少数存在于黄铁矿间隙中。金的颗粒大小为0.05~0.25 mm。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中Au与Ag、Bi、Pb等亲硫元素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显示金的成矿与多金属硫化物联系很密切。通过数据分析,绘制了元素空间分布图,并建立了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Au-Pb-(Ni-Co-Ag-Zn-As-Hg )-Cu-W-Bi-Sb-Mo。由于成矿多期叠加特点导致Ag、Sb、As等元素异常同时存在和部分轴向分带序列分带特征不明显。与典型金矿分带序列对比发现,前缘晕元素Sb出现在分带序列的下部,地球化学参数在矿体下方(标高658 m附近)发生转折,这些都暗示深部有隐伏矿体存在,通过后续实际生产实践也验证了本文推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生晕的统计分析可研究出地球化学元素在成矿中的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通过对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轴向分带序列的研究,揭示了养马甸钼矿区内Mo与Au,As的相关性较好,Au和As可以作为找钼的近程指示元素,而Ag对钼的寻找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Ag和Sb的关系表明,Sb对钼的寻找具有一定的远程指示意义。通过轴向分带的研究,结合ZK5地球化学变化曲线可知,ZK5的地球化学参数值于250m左右由升到降,表明了下部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甘肃崖湾金矿微量元素特征及矿床剥蚀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启明  李岳 《甘肃地质》2005,14(1):27-32
崖湾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罗坝—礼县断裂中段,是李坝大型金矿床的外围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的总结,结合地质因素,指出矿床的主要微量元素为As、Bi、Sb、Ag、Hg。与Au矿关系密切的伴生元素依次为Sb、As、Ag、Hg、Bi。矿床微量元素具有垂直分带性,从上至下的序列为:Ag—Mo—Hg—Pb—Bi—Sb—Au—As—Zn—Cu。对矿体标高和微量元素垂直分带性的研究后认为矿床总体剥蚀程度为上部,矿床向西、向东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陇英大地金矿位于大黑山背斜北翼,金矿产于F2断层两盘的层间破碎带、软弱带及节理、裂隙中,呈脉状、树枝状。容矿岩石主要为凝灰岩、破碎蚀变的拉斑玄武岩、沉凝灰岩。Au、As、Hg、Sb浓集于F2断层破碎带及其两盘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异常套合较好,与金矿化带相吻合,是化探找金良好的指示元素。Au、As、Hg、Sb具分带规律:As(前缘晕)-Hg(中晕)-Sb(中晕)-Au(尾晕)。As、Hg、Sb异常的面积、浓集带(Ⅲ级异常)面积、强度、规模远不及Au异常,表明矿体剥蚀严重。因此,认为本区及地质构造环境相似的地区,以Au、As、Hg、Sb为指示元素,根据异常组合特征、分带规律等,进行化探找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预测和评价那仁陶勒盖金矿的成矿潜力,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对那仁陶勒盖金矿原生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那仁陶勒盖金矿赋矿花岗闪长岩中Au、Ag、Bi等元素浓集克拉克值明显偏高,与那仁陶勒盖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石中Au与Sb、Cu、Pb、Ag、Hg、Zn、As、Bi等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尾晕元素W、Sn等与前缘晕元素As叠加的现象,同时(As+Sb)/(Bi+Mo)、100Sb/(Bi·Mo)等分带性指数出现转折,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依据上述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矿体叠加晕预测模型,预测盲矿体赋存位置在海拔710m以下的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豫西龙门店银矿的成矿规律和深部成矿潜力,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包裹体测温。结果发现,龙门店银矿具有断裂构造控矿、矿体等距分布、矿体侧伏明显及围岩蚀变分带等成矿特征,对区内找矿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其中的K6矿体化探数据表明,该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W-Cu-AsHg-Mo-Au-Bi-Zn-Ag-Pb-Sb,出现了明显的"前尾晕共存"及"反向分带"现象;结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规律,预测K6矿体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盲矿体,在848m标高以下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设计验证钻孔ZK6-01,预测见矿深度620~640m。  相似文献   

19.
代力 《地质与勘探》2013,49(2):236-249
四川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构造带中段,是与绒伊措岩体密切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对夏塞矿区1号矿体9个中段采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建立剥蚀模型等方法,系统详细地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1号矿体原生晕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Ag、Pb、Zn、Cu、Sb、Hg、Cd、Sn,次要指示元素:Bi、W、B、As、Au、Mn;(2)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Hg-Pb-Bi-Sn-Cd-Zn-Cu-As-Ag-W-Au-Sb-Ba-V-Mo-Mn,出现"反分带"现象;(3)成矿过程存在多次叠加,轴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曲折,出现多次转折,反应成矿过程复杂。综合各项特征,推测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甘肃鹰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赋矿破碎蚀变带中成矿成晕分布分带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伴生Ag、As、Sb、Hg、Cu、Pb、Zn等中-低温元素组合,垂向上表现出矿体上方100~200m前缘及近矿晕强异常分带指示信息,Bi、Mo、Mn、Co、Ni、Ti、W等元素强异常总体发育在矿体的下部,呈尾晕特征指示信息,以此规律构建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主矿段含矿蚀变带走向及倾向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表明,在已知主矿体(群)及外围深部出现"头尾晕叠加、反分带"等深部盲矿存在指示特征,显示深部仍存在较强的成矿热液活动信息,依据标志圈定出有利赋矿靶位,经工程验证取得良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