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与澳门经济合作的现状,从长远、整体利益出发,针对两地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弱点,认为澳门回归后,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应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合与协调,促进工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和加强第三产业合作的层次等。通过合作建立新的经济优势,进一步提高彼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两地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贤国  陈艳 《地理研究》1999,18(4):337-341
改革开放以来,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创建良好条件,发挥两地在工业、金融贸易、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协同作用,将会有利于实现澳门回归的平稳过渡,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4.
澳门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面积21.45平方千米.人口43.01万(1998年).长期以来一直受葡萄牙管治。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澳门本地资源匮乏.工业发展先天条件不利.但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澳门充分发挥其历史、地缘等优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尽管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治安、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澳门经济处于疲软状态,但其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澳门概况,论述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澳门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澳门与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区际协调与合作的建议,探讨澳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澳门概况,论述了澳门回归对珠江三角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澳门社会经济特征,提出澳门与香和珠江三角洲区际协调与合作的建议,探讨澳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回归前夕看澳门旅游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伟臣  黄少辉 《热带地理》1999,19(3):258-263
介于旅游博彩业在澳门经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在澳门回归前夕, 对其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对于澳门未来的恰切定位及增进外界对澳门的了解, 意义重大。本文在对澳门的旅游发展历史、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现状以及旅游业在现阶段澳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澳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机遇与挑战、合作与发展思路。并以香港为参照系, 论述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8.
李燕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2001,21(3):237-241
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逆向交流和多元融合的产物。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宗教、建筑、习俗等方面,更体现于澳门的特殊族群-土生葡人;港、澳文化都是多元混合型文化,但其性质和成因是不同的;澳门文化不是香港文化的附庸,对澳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澳门城市的发展和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建设现状和分布特点。研究澳门道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澳门城市道路交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澳门城市的发展和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建设现状和分布特点,研究澳门道路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澳门城市道路交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贺灿飞  陈颖 《地理科学》1997,17(3):193-200
对港澳地区在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转移做了上分析,表明了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趋向于沿海地区和与这这有特殊社会文化联系的区位,同时更有向中西部和北部转移的趋势,决定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投资空间模式和转移态势的因素是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率,劳动力因素,经济开放度,与沿海的经济距离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内地已经成长为澳门最大的客源市场。论文依据澳门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并运用计量地理学及因子分析相关方法综合分析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南沿海省区仍将是澳门的主要客源地,从2011至2016年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均衡重心点逐渐向北-向西移动,中国内地客源市场北方省区、中西部省区游客赴澳门旅游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集聚程度日益离散,经济发展基础及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建筑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左右,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宏观分析全国建筑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辽宁省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走向,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回归模型对辽宁省2001~2009年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辽宁省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依存关系显著,即建筑业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全省GDP增长5.809元,然后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完善市场运行体制及拓宽建筑业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提出辽宁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河流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异与工业生产力的宏观布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鲍全盛  姜文来 《地理科学》1998,18(3):205-212
在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河流水环境容量资源之间矛盾关系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水环境容量与生产力宏观布局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根据河流水环境容量条件进行生产力宏观布局与调整产业结构的策略。水环境容量是影响生产力宏观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业生产力布局时,如果能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资源的承载力,则能够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换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使经济与环境得以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蔡人群 《热带地理》1997,17(2):101-10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之间已逐渐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优势互补的经济区域。本文分析了该经济区的形成条件及其在中国、亚洲的地位和作用。并建议开展全经济区协调性规划,处理好区内经济分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协调发展,并建设统一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使经济区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13,32(12):2233-2243
20 世纪90 年代乡镇企业改革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地理学文献主要关注中小企业空间集聚、集群研究以及八九十年代的中小企业空间分布问题,对于近20 年来宏观层面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比较薄弱,实证研究尤为缺乏。基于文献回顾,运用GIS 空间分析、测算变差系数CV等方法,分析1997-2010 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时空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20 个影响因素并建立计量模型,运用SPSS及Eviews软件,系统测算导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① 1997-2010 年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的省区分布更加集中、空间差异不断扩大;②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格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区经济实力、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及技术创新是首要因素,信息化、劳动力、铁路密度及农业资源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空间经济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宁 《热带地理》1998,18(4):338-343
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再造广东新优势的龙头,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建设是它的突破口。文中对珠江三角洲东,西部增长极进行比较,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增长极的发展轴,重点培养珠海,澳门,中山,江会4个增长极,构造西江一崖门经济走廓和广珠澳铁路沿线工业,商贸带两条发展轴,并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化空间经济布局,促进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持续发展,从而增强珠三角和广东经济发展后劲,振兴珠江流域经济。  相似文献   

18.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ina's rapid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since the reform in the late 1970s have generated many intriguing issues for scholarly research. This paper notices the drastic rise of China in foreign investment, export, and ICT productio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research on China is embedded in China's reform process, as well as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geography. I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stitutions and global-local interactions in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洋经济转型的内涵,构建包括6个分维度在内的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和灰理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成效进行测度研究,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结论如下:① 从全国层面来看,2001-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转型整体集中在中低值区域,2010年以来,各区域转型均取得明显成效,海洋经济转型差距逐渐缩小,但整体差距仍然存在。② 从6 个分维度层面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度稳步提高,但空间格局没有显著变化;海洋经济转型度、发展条件支撑度、资源集约利用度、生态环境响应度在空间上呈正向变化趋势,转型成效较为明显;海洋产业就业度呈反向变化趋势,说明转型对海洋产业就业存在挤出效应,对海洋产业就业产生重要影响。③ 中国海洋经济转型的时空格局演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及腹地经济差异等。未来影响各省份海洋经济转型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科技水平、海洋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