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全球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建筑产业唯有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产业转型升级。然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数字建筑平台的赋能下,行业监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重构建筑产业链中的各种关系和组织形态,使建筑生态与外部环境发生协同共振,形成建筑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助推建筑产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正在成为经济蓬勃增长的强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开始向数字化工厂转型,通过数字化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技术和数据赋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有效促进项目的智能生产。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工程公司已在工程数字化设计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工艺系统、管道和自控等专业中数字化得到较深应用。本文以国内某HCl氧化项目工程数字化为例,简述工艺、管道和仪表专业在数字化集成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能给相关设计人员及工程数字化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提出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和企业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基于行业多年协同工作探索与实践,协同设计从交互方式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文件传递交互方式的文件级协同和建立数据标准;二是以数据共享、分析处理为基准的数据级协同。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勘察设计企业从不同方向、不同程度进行协同应用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的探索,已实现前期经营、项目管理、设计、校审、出图、归档、发送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和协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记者谭梦琪报道在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积极推动复工复产达产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将出现哪些新变化?勘察设计企业财税管理面临哪些新问题?勘察设计企业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财税风险安全管控……5月15日,《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邀请著名财税专家、行业知名企业总会计师、行业财税平台专家等,推出了主题为"数字赋能破解风险"的"数字新财税"公益  相似文献   

7.
<正>一年一度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入围与获奖案例,给了我们观察数字建造的极佳样本。2022纵览基础设施大会观察(上篇)分享了三个以施工数字化为重点的案例。下篇将分享三个光辉大奖赛入围和获奖案例,探索规划设计数字化所呈现的新应用、新成就。其中,一大特点就是以数据赋能跨越物理边界和传统设计边界,在融合共生中实现创新性成功。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集团”)在乌干达最美公路项目中,以协同设计、实景建模和数字孪生实现了跨国设计,保护了野生动物家园,并助力实现了对投资与资产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龙头""灵魂",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一直在积极思考这个问题。"作为广联达新的战略创新业务板块,我们融合设计和工程数据,打造全数字化样品,赋能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设计BG(以下简称"广联达设计")副总经理张宁说。  相似文献   

9.
<正>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工作业务场景下,究竟需要什么知识,知识需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才能被再利用,如何方便快捷地应用知识创造新的知识,都倒逼着知识的管理思维进一步向知识创新服务思维转化。本文立足于勘察设计行业的知识管理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中国知网多年来在知识管理技术层面的积累,构建了面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知识管理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面向创新、面向决策、面向业务工作场景的一体化知识管理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设计单位作为传统的实体企业,实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更是势在必行,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勘查实践中,采用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研发了多项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构建数据链的设想.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数字勘查与省域玻璃国土工程、历史勘查数据抢救工程和大数据成矿预测研究,是实现地矿勘查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其与大数据深度融合的四项基础.未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基于5G赋能的智慧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正"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逐渐提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具有较好基础,在提高勘察设计效率、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和数字化赋能行业转型发展,为企业提质扩能、降本增效乃至创新生产服务模式,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数字化转型势不可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专篇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城市、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作为建筑信息化的载体,BIM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察设计》2015,(3):46-47
<正>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发展后,正进入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过去依靠投资拉动带来的高速增长将一去不复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程建设方式将对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经济反映出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跨界整合已不可避免;以资质管理与设计收费改革为代表的行业监管方式的转变预示着市场化发展趋势。新形势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原有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正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隶属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以水利水电勘察设计为主业,为工程建设全行业、全过程提供技术服务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和国际承包商。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加紧运用信息技术为行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赋能,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在水利行业也得到越来越多应用。作为国内最早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勘察设计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应用研究,阐述了系统平台、项目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应用模式,旨在探讨协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面对石油化工建设行业面临的新常态、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加速推进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工厂交付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随着项目的全球化、大型化,工程公司(EPCC)要高效、成功地管理及实施项目,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协同完成项目,以满足项目进度及费用要求。以项目数据的复用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工程公司追求的目标。智能三维工程设计系统Intergraph Smart 3D是面向数据和规则驱动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提升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9年2月10日下午,全球二维、三维数字设计软件的领跑者欧特克公司(Autodesk,Inc.)与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设协)在京签署合作意向书,宣布双方将携手推动行业三维协同勘察设计能力,进一步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行业中的应用。欧特克还将助中设协成立欧特克授权培训中心,为行业工程师和设计师技能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建筑行业首家上市软件企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提出了“绿色建筑、共创美好生活”的理念,并发布中国数字建筑白皮书,希望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18年,广联达筹建西安广联达数字建筑研发大厦,希望以此打造行业数字化集成管理示范项目。项目设计围绕绿色低碳、智慧健康和数字建筑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设计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理念为理论依据,以项目管理九大知识体系、五大基本过程以及赢得值(EV)分析为理论基础,将“成本、质量、时间”三大项目管理核心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融合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协同设计、知识管理、ISO质量管理”五大方面内容的协同设计管理平台,为企业搭建起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