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战略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我国城镇化发展态势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剖析我国地下空间的战略需求及其驱动因素。同时进一步从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人均地下空间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地下空间开发需求的因子,并通过对未来我国城市对地下空间的需求等级划分以及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容量的研究,推算不同等级城市的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并对我国中远期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质》2013,(11):28-31
当下,我们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然而随着城镇数量与规模日渐膨胀,种种“城市病”日益显现: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冲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有些地方盲目造城导致空城、鬼城频现。而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农村却在逐渐萎缩与衰落,“进村不见人”、“有地无人耕”成了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对此,中科院有关专家强烈呼吁新型城镇化应治“乡村病”。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据统计,1975年,日本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据预测到2000年,仅东京—大阪大城市地带人口将达0.8亿;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中,世界城市已扩大至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规模。到2000年,人口统计学家预测东京、墨西哥城和圣保罗每个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现今有14个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到本世纪末,预测马尼拉、开罗、雅加达、德里、拉各斯、卡拉奇和达卡也将加入这个名单。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里,儿童和青少年超过人口的一半。除了如Robert Legget之书《城市和地质》是著名的之外,大多数有关城市的专门文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缺乏中间联系环节,造成一些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现象丛生;对城市特色建设重视不够,许多城市"千城一面";城市文化传承堪忧,难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 全球生态系统、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已不同程度受到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持续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近40 a全球城市时空变化. 世界数字化图(Digital Chart of the World, DCW)城市图层代表1960年至1970年的全球城市面积, 利用MODIS影像数据、稳定夜间光数据和城市格网人口密度数据编制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城市图(Global Land Cover by National Mapping Organization, GLCNMO)代表2003年时的全球城市面积. 计算了1960年和2003年全球城市的城市用地比重和年城市增长率指数, 从区域尺度、国家尺度和单个城市尺度分析了全球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196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面积较大, 而发展中国家城市面积小得多; 到2003年发展中国家有相当大的变化, 新增长的城市区域快速扩大. 近40 a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区域发展速度远快于发达国家, 与欧洲和北美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城市结构更紧凑和密集.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内涵及其度量方法的进展;讨论了两者的互动演进关系;分析了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与人口"半城镇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指出将小城镇发展视为助推我国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是欠公允的,中国大城市建成区的扩张才是助推土地过度城镇化的主要模式;应当认真吸取美国等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向郊外扩张的教训,运用集约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着力打造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土地空间占用低、环境负荷小、产出效率高的集约型郊区新城及其城镇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近三年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 PM10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新疆城市规模(人口、机动车数量、建成区面积等)以及城市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成效进行总结,找出当前新疆城市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工业合理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推行绿色施工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据桐乡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梧桐镇建成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到去年底扩大到33平方公里,30年间城区面积增加了近30平方公里。城市规模扩大了近10倍。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失地农民安置住宅问题。由于不同阶段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及政府政策的差异,失地农民安置住宅的形式、面积及用地要求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发展质量,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评价并计算城镇化质量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要素人口—土地—经济耦合协调性模型,最后分析讨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素间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鄂湘赣三省的省会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差距减小,区域整体协调性稳步提升;2010年后土地城镇化要素与人口、经济城镇化要素发展脱节,整个系统耦合性下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上升,发展协调性近几年略有下降,结构性问题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1.
以长江三角洲41个城市市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影响因子体系,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GWR模型,定量研究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影响因子及其异质性作用。结果显示: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梯度集聚分布;经济发展活力、投资强度、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对于各市人口城镇化起着异质性作用,其中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医疗资源因子的异质性作用显著。据此从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角度,为长三角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祖六 《湖南地质》2009,(12):58-59
中国近几十年来经历了一个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速度上,堪称人类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中国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18%剧增到46%。最近十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尤其惊人,此势头预计还会延续,每年约增加两千万都市人口,近乎每年新增一个澳大利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城乡人口到2015年将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13.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各个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21世纪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几年来地下空间利用增长迅猛,成就斐然。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各功能开发现状,并分等级叙述了我国几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最后文章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是向地质调查先行,网络化与分层化规划,协同化利用,内部环境生态化和人性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同城市将根据其社会经济需求和地质环境特点差异化重点开发,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不久前,一则关于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新闻令人感慨不已:两位住在六楼的80多岁老同事,遥首相望多年,但上下楼不便,每天只能隔窗挥手。经过小区改造,外挂电梯开通那天,两位老人乘梯而下,颤颤相拥,喜极而泣。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让人们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的同时,也让居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经历了以投资驱动和增量发展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后,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以转型为发展思路、以存量资源为载体的发展阶段。在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从“人口-土地”协调的视角分析演算1995-2013年济南市的城镇化水平与协调发展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城镇化整体协调发展度从1995年的严重失调衰退阶段发展到2013年的优质协调发展阶段,但是从2008开始,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失调现象。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地区城镇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类,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城市集中。现在,近一半的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里,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201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60%。新世纪的中国,像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人口像潮水般涌入城市。到2004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62亿,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  相似文献   

17.
王永宇 《河南地质》2011,(12):19-20
一、对“人地挂钩”政策内涵的理解 1.“人地挂钩”简单地说就是“地随人走”。人口迁移到哪里,这些人口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就转移到哪里;从哪里迁出人口,哪里就相应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从而实现城乡土地要素的流动,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繁荣,这使得我国迈入了难得的"城市建设黄金时代"。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盛世中国的建筑大市场使得建筑设计创作空前繁荣,也为中外建筑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极佳平台,凭借这个大舞台,他们酣畅淋漓地导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建筑设计活剧:  相似文献   

19.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我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区)的54个地级以上城市陆域面积42.7万平方千米,水深50米以内的海域面积61.1万平方千米,集中了全国30%的大中城市、近20%的人口和35%的GDP总量,分布近百个大中型港口码头、众多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核电站,是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最大、工程建设活动最强烈、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资源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做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洪涝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2%增加到2014年的54.77%。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城镇化对城市降水和极端暴雨的影响机制,并从流域产汇流角度分析了城镇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剖析了中国城市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城市洪涝防治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①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②建立城市洪涝立体监测、预报预警和实时调度系统,强化城市洪涝科学决策能力;③健全和完善城市洪涝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灾害救助和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