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岩石卸荷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在泉  张黎明  贺俊征 《岩土力学》2004,25(Z1):119-121
卸荷试验包括应力控制和变形控制两种方法。应力控制方式的特点是试验机必须对岩样一直进行轴向压缩,变形控制方式的特点是卸荷过程中试验机轴向不再对岩样压缩做功,岩样破坏是通过自身储存的能量实现的。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对采用变形控制方式的粉砂岩试样峰前、峰后卸围压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并建立了岩石卸荷本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非常接近,模拟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模拟岩体地应力与环境水等赋存条件,需开发一套能模拟多种溶液环境的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设计了一套同时驱动四压力室的高压液压系统,并对该试验系统的增压方法、连接结构密封、溶液隔离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级增压结构,为系统提供超高围压;提出T型-斜面密封圈结构设计,增强结构连接处静态密封性能;并设计安装管道隔离膜,将压力室赋存溶液与增压缸相隔离。最后提出采用同等控制结构增强系统同步性能以及使用自适应Fuzzy-PID控制算法增强系统稳定性,并通过MATLAB/Sim-Hydraulic液压仿真模块对所设计的液压加载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别分析了自适应Fuzzy-PID算法下同等控制与主从控制液压缸的响应速度,并对比了PID控制和自适应Fuzzy-PID控制下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研究为类似岩石高压三轴试验机液压加载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离心试验中的地下水模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吴宏伟 《岩土力学》2010,31(2):355-360
为了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和使用了一套地下水模拟控制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供水系统以及水位控制系统。通过设置孔压传感器,反馈水位信息以及旋转中电磁阀的开合,可以控制地下水位的上升与下降。由于离心机旋转的特性,孔压的测定以及传感器位置确定存在一定误差,研究了这些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一个地下水上升的砂土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成功应用了该套地下水模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1.获国家发明奖(4等);YJ—150型岩石压剪试验机 获奖人员:王士升、刘玉奇 YJ—150型岩石压剪试验机是研究岩石、混凝土等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压剪复合型断裂力学的专用试验机,可以模拟试件承受压剪复合载荷的工作状态,以测试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平面应变断裂韧度,也可测试试件的抗剪强度等力学特性,为建筑工程、地震研究、能源开发、新型建材研制等工程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牛学超  张庆喜  岳中文 《岩土力学》2013,34(2):6000-607
30多年来国内几乎没有关于岩石三轴试验机发展状况的全面介绍资料。为了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能够更好地分析、设计和制造岩石三轴试验机,在收集大量的参考资料,回顾试验机的发展历史,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介绍了国内常规和真三轴两大类岩石三轴试验机,同时介绍了蠕变、静动态、高低温和剪切等岩石试验机的发展状况。列举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户使用的不同性能的岩石三轴试验机及其参数。指出今后的岩石试验机将会向CT扫描、三轴剪切渗流、三轴仿真试验系统和原位真三轴试验系统方向发展的趋势。相关内容既可以为研制岩石三轴试验机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用户选购试验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对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数值仿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饱合土的强夯模拟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MTS 810Teststar程控伺服土动三轴试验机,对饱合土强夯加固地基的全过程进行高精度模拟,获得饱合土在强夯作用下的动应力,动位移,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及强夯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强夯机理。  相似文献   

9.
润扬大桥北锚碇岩石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为了解润扬长江大桥北锚基础岩石的流变力学特性,针对北锚基础区域的岩样,通过模拟其受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并选用广义的Kelvin模型进行了参数拟合分析,掌握了岩石蠕变的基本规律,并获得了粘滞系数等相关的流变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还远未取得共识,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应的规范,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偏重事后控制轻预防、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流于形式、已有的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监督,检查乏力等。本文拟就内部会计控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锅炉内胆的水温控制,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主要完成了铂电阻温度采集电路、可控硅加热电路以及过零检测等硬件电路的设计,采用了Smith预估控制算法,同时为增加系统受到的负荷干扰的补偿作用和减少对模型的依赖程度,对Smith预估器控制算法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系统的远程组态监控,在组态环境里对系统进行调试。MATLAB仿真和组态调试结果表明:控制性能指标明显优于普通PID控制,同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设计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钻机提升系统在开启和关闭时存在着严重的液压冲击现象,因而会造成钻机运行的不平稳。产生液压冲击主要是由换向阀开启和关闭时液压油和负载的动能瞬时转化为压力能而造成的。本文结合DGZ-150B型多管全方位旋喷钻机,主要介绍了通过改进提升液压系统回路和选择合理的提升速度来降低液压冲击的影响。通过利用AMESim 软件对改进前后的提升液压系统建模仿真,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液压系统对液压冲击有明显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大大提高。按照改进后的提升液压系统对钻机的提升系统进行改造,钻机在步进提升时基本感觉不到液压冲击,钻机的震动大大减轻,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游进军  王浩  甘泓 《水科学进展》2006,17(3):425-429
回顾了国内外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的研究历程,结合当前水资源领域发展方向,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以集成方式研究水资源系统模拟技术的必要性,评述了几类当前比较有影响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方法以及相应软件。阐述了面向对象技术(OOT)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在流域水资源模拟中的应用。指出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考虑不同的流域实际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是构造通用水资源模拟模型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安全缩小防水煤柱,针对淮北矿区煤层普遍上覆巨厚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煤层顶板不稳定情况,淮北刘东煤矿把提高开采上限工作分为防水、防砂两个阶段推进。首先通过研究分析西三采区第四系底部含水层和黏土隔水层等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西31000工作面第四系底部含水层为弱富水性,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开采后的覆岩破坏高度,并与井下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确定西31000工作面采后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为41.3 m;据此提出了安全、合理的防水开采上限高度。安全回采后,成功解放呆滞储量22万t,为下一步进行防砂安全开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汾河防洪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汾河中游防洪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是辅助管理决策人员在防洪决策活动中,具有智能作用的人一机网络系统。系统由图文信息系统、历史暴雨洪水、雨情水情测报、洪水预报调度、人工演绎系统、智能辅助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操作使用说明等8个部分组成。汾河防洪专家系统是该系统的智能分析部分。本文着重阐述了汾河防洪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途径、建立防洪专家知识库的步骤和技巧,以及系统的运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6.
杨娜  兰平 《水文》2016,36(5):58-6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我国部分流域的年径流过程表现出了复杂性波动,常规的统计分析预测模型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多因子自回归模型(ARX模型)可以较高精度地对具有复杂性波动的系统进行模拟。以受人类活动影响和气候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汉江流域的襄阳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后的ARX模型对襄阳站1960~2002的年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多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ARX模型在模拟具有突变性的年径流过程的良好性能。根据所率定模型对襄阳站2003~2012年的年径流进行了预测,预报合格率达到90%,说明了ARX模型在中长期径流预报中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闫保永 《探矿工程》2016,43(6):64-67
本文结合全液压动力头式地面煤层气钻机的结构特点,根据给进机构数学模型及钻压控制经验公式,建立钻压控制模型,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改变门限钻压值和岩石可钻性系数值大小,模拟钻进过程中地层变化和被控对象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经过仿真分析得出系统的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因此,用模糊控制来实现恒钻压控制是可行的,对实现钻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Stationarit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 requirement of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s. A common way to deal with non-stationarity is to divide the system into stationary sub-regions and subsequently merge the realizations for each region. Recently, the so-called partition approach that has the flexibility to model non-stationary systems directly was developed for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simulation (MP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he MPS partition method with conventional borehole logs and high-resolution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AEM) data, for simulation of a real-world non-stationary geological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a network of connected buried valleys that incise deeply into layered Miocene sediments (case study in Denma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fragmented information of the formation boundaries, the MPS partition method is able to simulate a non-stationary system including valley structures embedded in a layered Miocene sequence in a single run. Beside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the AEM data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of the geology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for the deep-seated buried valley sediments where borehole information is sparse.  相似文献   

19.
在隧道施工前,应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分析浅埋砂质黄土隧道施工力学效应和变形特征。根据浅埋砂质风积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大和洞内施工安全风险大等特点,结合隧道实际监测数据,反演计算得到侵限段地质力学参数,为迈式管棚超前支护及径向迈式锚杆的全施工过程数值模拟提供计算依据,为控制隧道围岩变形提供数据支撑。计算结果显示,隧道侵限段地表最大沉降11.4 mm、最大拱顶下沉30.4 mm、最大水平收敛48.5 mm,隧道整体变形量减小,迈式管棚超前支护可以有效地提供纵向支撑,承受侵限土体压力、约束围岩变形和控制地表沉降,同时为支护侵限段钢拱架的安全拆换提供保障。研究结果表明:径向迈式锚杆、迈式管棚超前支护、环形支撑钢拱架和锁脚锚杆一起,构成了浅埋风积砂质黄土隧道主被动变形综合控制体系,有效地解决了浅埋风积砂质黄土隧道软弱围岩超前支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蚁群算法(ACO)主要应用于组合优化问题(COPs),很少应用于地球物理重磁资料物性反演。首先,对蚁群系统中目标函数值与信息素的映射机制进行改进。理论模拟表明,改进后的Gauss模型在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方面比传统的ant-cycle模型要好,适用于重磁资料物性反演。然后,将蚁群算法应用于南岭地区千里山岩体和九嶷山岩体重力资料反演与解释。结果表明:蚁群算法圈定的花岗岩岩体与地面地质填图结果及大地电磁测深反演结果吻合,较好地控制了千里山岩体和九嶷山岩体的深度和形状。该结果可为研究南岭地区花岗岩侵入模式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