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歧山全新世黄土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根据对陕西歧山县五里铺村全新世黄土剖面的野外考察和粒度、磁化率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认为在全新世大暖期当中的6 000 5 000 aB.P.曾经出现过风成黄土的堆积,代表了一个相对干旱期。因而,可知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是不稳定的。这就导致全新世出现两个成壤期。不论在温湿阶段还是在冷干阶段,气候都具有短尺度、小幅度的频繁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西北部多砂黄土带,该地区公路边坡滑塌、路堤裂陷、冲蚀等地质灾害多发。这与黄土土质结构及力学性质有关。本文总结陕西北部交通道路——吴(起)华(池)公路的部分路段左侧高陡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案例,分析黄土公路地质灾害防治途径,以期对该区域的公路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并对交通工程、油气管道工程,乃至黄土高原山区地质灾害治理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扶风黄土台塬全新世成壤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对陕西扶风全新世黄土剖面的土壤学和地层学研究、磁化率、酸碱度和粒度测定分析, 揭示了周原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过程。黄土剖面中的埋藏古土壤S0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的温湿环境中, 古土壤S0中黄土夹层(Lx)的存在, 表明6000aBP前后季风气候发生转折, 在6000~5000aBP出现一个干旱阶段, 并使得全新世大暖期分裂成为两个主要的温湿阶段。大约从3100aBP开始, 受全球降温过程的影响, 季风气候朝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全新世大暖期的成壤作用被黄土堆积所取代。现代表土大约从1500aBP开始发育。  相似文献   

4.
陕西盛夏多雨年与少雨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贺皓  罗慧  黄宝霞 《中国沙漠》2007,27(2):342-346
应用NCEP/NCAR 1979—2004年再分析资料,针对陕西盛夏(7—8月)降水的情况,分析了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陕西汛期多雨年,影响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表现为“三强一弱”,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蒙古低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青藏高压弱;少雨年天气系统表现为“三弱一强”,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蒙古低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弱,青藏高压强。另外,在多雨年,500 hPa流场,在陕西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或风向辐合区;850 hPa形成了孟加拉湾经四川盆地到陕西和南海经鄂西北到陕西的水汽通道;少雨年500 hPa河套中部为西北气流控制,850 hPa水汽通道不明显或水汽输送中途减弱。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边缘山地的黄土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在昆仑山北坡若羌、于田和昆仑山西缘塔什库尔干培内的野外工作,分析研究了新疆黄土的分布规律、形成年代、物质成分、沉积环境和沉积区的环境变化。在新疆境内,黄土分布的海拔高度有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黄土的年龄各地差别较大,在低海拔的部位还保存有“老黄土”,但在高海拔位置只见“新黄土”、全新世和现代黄土。本区黄土虽然颗粒胃粗,但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和洛川黄土有相似性。在昆仑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现丰的黄土应是在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陕西中部地区素有“陕西粮仓”之称,探索其发展规律,分析其障碍因素,寻求其发展潜力,采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战略措施,对同类地区的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石磊 《地理教学》2011,(21):53+59-53,59
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2011年陕西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体现明显。如工农业区位、大气运动、水文条件、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黄土问题一向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关注。尤其是黄土的成因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诸如风成、冰水、洪积、坡积……等成因,至今仍在争论。我们认为对黄土成因不可一概而论,要按具体地域和自然环境而具体分析。对我国新疆境内天山地区的黄土,虽曾有人著文作过记述,对黄土成因也提出了“风成”、“水成”、“风水共成”、“洪积”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这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从陕西1954—2003年所有沙尘暴记录所对应的3次或4次定时能见度观测资料中挑出最小能见度小于500 m的作为强沙尘暴记录,小于200 m的作为特强沙尘暴记录。然后挑取在一次过程中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强沙尘暴的过程共41次作为强沙尘暴过程,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特强沙尘暴的过程共6次作为特强沙尘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过程最少的时期。陕西强沙尘暴过程主要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其中春季4月最多, 冬季2月最多。除春季、冬季外,6、11月也有发生。根据41次强沙尘暴过程出现前一日08时500 hPa环流形势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分为蒙古冷(横)槽型、脊前下滑槽型、短波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4类,其中蒙古冷(横)槽型是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最多的一种形势,占总次数的44%。陕西6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全为蒙古冷(横)槽型。根据地面冷空气入侵陕西的路径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分为西路、西北路、北路三条。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赈济退耕”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徐勇  韩国义  甘国辉 《地理研究》2002,21(5):647-655
“赈济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措施。本文在总结“赈济退耕”措施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和“赈济退耕”现行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退耕 2 5°和 15°以上坡耕地的面积和政策性补贴资金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退耕指数和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等指标对 5 5个县 (市、区 )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赈济退耕”规模及政策性补贴地域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有一年,乾隆皇帝回盛京,去沈阳祭祖。他路过新民县时,听说于家店的于老板很有文才,工于诗词联对儿,而且乐善好施,人称“于善人”。心想:怎么没人说我皇上怎么怎么好呢。乾隆越想越不服气,哼,我何不  相似文献   

12.
关中盆地西部黄土台塬全新世气候事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通过对陕西歧山黄土剖面地层学和土壤学研究,磁化率、全铁、粒度、CaCO3和TOC测定分析,发现在全新世的全球性“大暖期”即将到来之前,黄土台塬面有洪水发生。在全新世大暖期当中,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尤其是在6000a BP前后季风气候转折,形成了6000-5000a BP显著的干旱阶段。这使得全新世大暖期分裂成为两个主要的温暖湿润阶段。各项气候代用指标显示8500-6000a BP是大暖期中最为温暖湿润的时期。在大约3100a BP季风格局发生变化,气候向着干旱化发展,全新世的成壤期为黄土堆积期所取代。这些事实对于我们客观地评价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季风气候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春季沙尘暴预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陕西春季沙尘暴的变化趋势、突变和突变的可能原因以及影响陕西春季沙尘暴的环流特征量和其他要素;提出了预报思路,建立了预测概念模型和回归统计模型及其相应的业务流程,在春季沙尘暴趋势预测业务中应用,连续3 a预测结论正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8—2015年CMORPH卫星与自动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产品,分析了陕西地区5~10月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陕西南北降水日变化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从南向北明显递减,地形作用下的纬向变化是陕西地区降水最重要的特征,但降水强度呈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陕南南部和陕北的东北部,EOF分析表明陕西南部夜雨特征明显。(2)陕西南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降水强度日变化特征一致,均以夜晚至次日清晨为高值区, 而在中午前后达到最低值。陕西北部降水量、降水频次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降水强度峰值出现在傍晚。区域对比分析表明,陕西南部降水量日变化主要来自于降水强度的贡献,而陕西北部日变化以降水频次的贡献为主。(3)陕西降水的南北分界线特征明显,34 °N以南地区降水日变化明显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34~37 °N之间的中部地区降水日变化较弱,37 °N以北地区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和陕西南部相反。(4)除榆林、渭南和商洛东部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方白天的降水量都明显低于夜间的降水量,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夜间降水量超过白天的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陕西五里铺黄土微量元素组成与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通过对岐山黄土剖面Pb、Cu、Zn、Cd、Mn元素含量、磁化率及粒度的研究表明,这些元素含量变化实质是气候变化的直接结果,其含量高指示风化成壤作用强烈的湿润环境,含量低指示寒冷的干旱环境。揭示出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气候在总体温暖的情况下有明显波动变化,在5000~6000 a BP出现一次明显气候干旱期,使全新世"大暖期"分裂形成两个主要的成壤期S01和S02。在S01、S02成壤时期仍存在次一级的气候变化事件。全新世时期该地区经历了黄土沉积(Lt)→古土壤发育(S02)→黄土覆盖(L02)→土壤再度发育(S01)→黄土堆积及现代表土(L10)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张宏芳  潘留杰  卢珊  高红燕 《中国沙漠》2015,35(6):1674-1682
利用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最新发布的1901-2012年的月平均气候资料,分析陕西近百年降水、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降水南北差异较大,陕南降水多且年际变化最大,西安为年际变化的第二高值中心。(2)陕西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周期,20世纪40年代之前降水变化较平缓,40年代后降水变化幅度变大,异常偏多或偏少的年份较多。(3)降水的EOF1表现为整体的正异常,体现了陕西年平均降水的一致变化,EOF2主要表现为陕西南部和陕西东北部的反相位振荡,且具有显著年际变化周期。(4)陕西气温近112年有两个偏冷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和50年代到90年中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和90年代后期以来为偏暖期。与全国气温变化不同,第二个暖期是从90年代开始迅速升温,滞后于全国气温变化,且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90年代而不是40年代。(5)气温的第一模态解释了总模态的88.4%,且表现为陕西一致的正异常,表明陕西平均气温空间变化的一致性,Morlet小波分析显示其有2~4年的周期震荡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延安某风电示范项目为例,进行了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步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陕西春季干旱与多雨的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用陕西86个气象站1961-2007年3~4月降水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陕西春季干旱与多雨的划分指标,并对陕西省春季干旱与多雨年的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春季降水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率大等特点。陕西春季干旱少雨年同期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呈"-+-"分布,反映了中亚长波脊强盛,东亚大槽偏深的主要环流特征;而陕西春季多雨年乌拉尔山和日本海为正距平,鄂霍次克海和咸海、里海为负距平,欧亚中、高纬度距平场呈反位相分布,反映乌山阻塞高压建立与崩溃过程中,中亚长波槽经高原东移的环流特征,东亚中纬度纬向环流发展,冷空气易滞留在偏北地区,暖湿气流活跃更易北上,形成了陕西春季多雨天气。从850 hPa流场分布看,陕西春季多(少)雨通常对应同期对流层低层亚洲大陆东岸偏南气流的增强(减弱)。此外前年冬季乌山高压脊偏弱(强)和东亚大槽偏浅(深)与陕西春季多(少)雨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陕西翠华山山崩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天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因素及外因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首次发现由三期山崩体组成,不同期次山崩有各自特色旅游环境,反映了出山崩自然现象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20.
陕西蓝田全新世黄土AMS-14C测年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婷  祝一志  杨亚长  邵晶 《中国沙漠》2011,30(3):678-682
 加速器质谱计14C(AMS-14C)测年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以及样品需求量少的特点,已广泛用于晚第四纪和新石器时期的断代研究。通过对蓝田县新街遗址旁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AMS-14C测年,并利用贝叶斯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地层序列的年代学框架。结合新街遗址考察、黄土-古土壤地层划分、磁化率测量和孢粉分析,表明马兰黄土晚期气候偏凉干,进入全新世时期气候转暖,仰韶时期温暖湿润,龙山时期气候暖偏干,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转干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