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智利的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程度相对偏低,对矿区的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不够,矿床的分布特征了解得不透彻。笔者通过物探地面磁测和电磁法,对智利第一大区X矿区的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相对高磁或弱磁低阻异常带及其周围、深部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本地区构造(破碎带)是下一步成矿规律的研究重点。地球物理方法对实际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 利用最新实测的航空重磁综合测量数据, 结合野外踏勘与物性测量结果, 采用化极、向上延拓、垂向导数等场源分离或异常提取技术, 研究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及周边不同类型岩浆岩的重磁异常响应, 圈定了其空间分布范围, 揭示了区域岩浆岩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研究区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具有迥然不同的航磁异常特征; 本次采用的突出局部重磁异常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识别酸性、中酸性、中基性等岩浆岩; 本次系统圈定了具有地质意义的岩浆岩百余处, 多数岩浆岩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及其两侧分布, 尤以断裂交汇部位最为发育, 说明断裂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航空重磁揭示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隐伏中基性火山岩, 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火山岩盆地油气藏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祁连造山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区域控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10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祁连造山带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控矿作用;祁连山造山带与周边具有不同地球物理场特征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依据,在内部基底断裂构造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处在地壳厚度变异带边缘。并要考虑构造演化对成矿控制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东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找煤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各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豫东平原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重力场、磁力场、地震反射波等,通过重、磁、地震联合反演并与钻探资料对比,做出了区域地质研究和综合地质解释,指出了找煤远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小西南岔-杨金沟地区的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沉积岩建造的建造特征;探讨了区域航磁场、航磁异常等地球物理特征;剖析了区域化探异常、区域遥感、自然重砂异常特征,进而总结了区域综合找矿信息及标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集区及周边航磁、航放、重力资料的处理与综合解释,总结了钱家店铀矿集区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了磁、放、重地球物理场与区域构造背景、砂岩型铀成矿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具有控矿意义的断裂构造F2-1、F5、Fg1等的重磁场特征分析,探讨了断裂构造与盆地基底断块升降、砂岩型铀矿化之间的成因关系。此外,应用半定量预测技术和地球物理异常信息叠合研究,指出了成矿有利度高值带突出分布的部位,并探讨了今后研究区砂岩型铀矿重点勘查方向。结果表明,航磁、航放和重力三者结合,可有效地指导铀矿勘查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测深度大、方法种类多、分辨率高,是深部找矿的重要手段。通过区域重磁位场的分析,可以将控矿构造单元、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地球物理异常相结合,建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典型矿床的物探异常分析有助于解释矿区深部构造与成矿物质来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隐伏矿体预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磁、电资料对天津市地球物理场和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场可以较好的复原研究区当今构造格架,区域性的地球物理场总体是太古宇结晶基底的反应,局部异常场的变化与中生代以前形成的褶皱基底的起伏关系密切,表现出被断裂分割的断块组合的特点,沿深大断裂多有磁性火山岩分布。在圈定主控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马兰峪复式背斜、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4大构造单元,并依据重磁异常对区内局部构造和磁性体的分布进行了圈定,这些成果为区域地壳稳定性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面采集并分析我国首个航空地球物理综合实验场(大井坡实验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地质、地形、遥感、磁、重力和电磁等资料,在试验场内选取3条典型剖面,以电阻率测深剖面为约束,采用多边形2.5D棱柱体模型组合法建立典型剖面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剖面进行重、磁联合正反演,并通过剖面与平面相互验证的方式,开展重、磁、电综合解释研究。通过研究,全面掌握了试验场内断裂及岩性构造的分布规律,试验场被中部近EW向和北部呈NEE向展布的两条断裂分割成南部褶皱区、中部断隆区和北部坳陷区3个区域,为试验场综合解释填图提供了依据和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一)近二十年来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全球和深部构造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区域地球物理成果对发展新全球构造的贡献是脍炙人口的。古地磁的研究及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使六十年前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戏剧性地复活,并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11.
张林  张录星  杨彦峰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75-478
崤山地区地球物理异常配套发育,重力低异常和正磁异常吻合对应,显示重磁异常同源的可能性.已知矿床及地球化学异常在重、磁异常范围内分布.研究认为该地球物理异常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引起,岩体在侵入定位时,岩浆热液活化、携带成矿物质并迁移到有利的成矿部位形成工业矿床.侵入岩体的定位空间、物性参数及成矿作用形成了隐伏岩体、矿床分布与地球物理异常形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湖南郴州万华岩景区上游岩溶古河道的存在性,丰富景区岩溶洞穴科普知识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索性地应用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EH4)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景区上游进行了探测研究,其结果发现几处磁、电异常部位,并结合区内岩溶垮塌地貌形态、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及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景区上游存在岩溶古河道,同时确定出岩溶古河道的剖面位置及平面走向。整个研究思路表明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研究岩溶古河道时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 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 探讨研究区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球化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江南造山带中段不同块体之间在物质组成及元素富集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 推测与深部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有关。区域重、磁、震地球物理研究表明东部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系统发育, 且在中下地壳发育有大尺度叠瓦式逆冲断层; 西部仅在上地壳尺度存在隔挡式褶皱。区内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的南段, 它将华南陆块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西两部分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壳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别, 地球物理属性差异揭示梯度带东侧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及其远程应力作用影响, 与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俯冲角度/方向和(或)后撤引发挤压-构造伸展体制转换有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不同块体的相互作用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矿带与齐岳山断裂和江南造山带边界交汇区域具有多处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 推测其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下一步, 仍需加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投入, 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演化及成矿过程提供进一步制约。  相似文献   

14.
张振宇  胡祥云  王大勇  陈亮  王刚  李永博 《地球科学》2021,46(10):3717-3729
为了研究东洋地区深部地质结构,在福建东洋地区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查,对福建东洋地区地球物理场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分析研究了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区域深部地质结构特征.研究认为:福建东洋地区位于巨型环形构造外环带西南部,研究区处在东部沿海磁场剧烈变化带和西部内陆磁场相对平缓带的过渡区域,区域航磁ΔT异常以北东向条带状异常带为主,区内分布有2处剩余重力异常高;地球物理综合剖面范围被两条北西向深大断裂分割为3部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区域南部的浅层是一套推覆无根的变质岩系高阻体,深部为一套以中生代沉积岩石为主的低阻体,区域北部浅部主要为中生代沉积岩夹薄层火山岩组成的低阻体,深部为下古生代和元古界基底岩系共同反应的高阻体,区域中部是火山岩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潜力大,碳酸盐岩是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有利储层,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是查明深部构造与碳酸盐岩热储特征地层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深部碳酸盐岩热储勘查目标,提出了“面—线—点”分层次渐进式地球物理探测模式,先利用高精度重力和航磁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分布范围及地层厚度、深大断裂分布、基岩起伏等信息,然后利用大地电磁开展热储地层低阻异常特征分析,再利用二维地震剖面精细刻画热储地层,分析地热田异常区速度结构和区域构造特征。根据重力、航磁、大地电磁、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的不同阶段勘探的精度及可靠性,以及施工成本、施工效率等因素,开展了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部岩溶热储经济适用性分析,并建议在碳酸盐岩地热勘探采用“重力+磁法+大地电磁”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羌塘盆地重磁震数据资料,使用GM SYS软件系统对重力、磁法及地震位图三种地球物理剖面进行处理解释,共完成4条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并由其构组羌塘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栅栏剖面图.地球物理剖面"栅状图"反映了研究区内深层勘探目标的变化趋势和构造特征,为使用重、磁、震资料进行非震地球物理反演提供了约束骨架.若结合研究区内钻孔及其他地质资料,可为盆地进行三维地球物理精细反演提供约束和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区域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忠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8,(4):51-57,63
甘新蒙北山地区处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3大古板块的汇聚部位,构造形迹的复杂性致使长期以来对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不同的学派说法不一,相同的学派在某些具体问题认识上也是各持所见。本文利用甘新蒙北山地区1:100万、1:20万区域重力、构造航磁、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测深等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甘蒙北山区域构造、深部构造和区域成矿的关系,也为板块构造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球物理区域场与局部异常场的研究在重磁资料信息分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究空间数据相关结构地质统计学出发,探索了解决重力区域场与局常场分离估值技术的另一条途径,推导了进行区域场与异常场估值的克立格方程组。最后通过某一区域重力资料的分析,说明该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及与全球大洋磁静区对比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磁静区与磁异常条带不同,具有宽缓的低幅值磁异常特征,但可能同样包含了从陆壳张裂到海底扩张早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为了加深认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归纳了全球深海和边缘两大类型磁静区的物理、化学及构造三大成因,主要包括大西洋和西太平洋侏罗纪磁静区,以及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白垩纪磁静区,强调磁静区与不同程度地幔柱活动、斜交扩张初始产生的小型错断磁源体及隐含弱磁条带关系的重要性.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并从区域综合地球物理和地幔热活动作用两方面探讨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可能成因机制,最后阐述了需要关注的研究重点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中任  赵雪娟 《西北地质》2011,44(2):170-176
从理论上说,地球化学场与磁异常场的恒定关系是不存在的。但一个区域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磁异常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不是固定的。通过实际工作数据分析,证明了磁异常与地球化学异常确实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使用分频的磁异常研究与地球化学异常的关系会得到更合理的解释。分析的地球化学元素不同,与不同的频率磁异常会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