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如何宣贯GB/T19000-ISO9000标准为中心,阐述ISO9000标准的内涵,提出如何搞好贯标工作的看法、体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构改革,地勘行业向企业化转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产品以质取胜便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地质勘查单位贯彻ISO9000(GB/T19000)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地质勘查成果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也是对用户做出的承诺。本文简单介绍了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并阐述了ISO9000(GB/T19000)族标准在地质勘查单位中贯彻应用的意义、程序以及在贯标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于从事地勘工作的各级人员对ISO9000(GB/T19000)族标准以及贯标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袁琦 《中国地质》1998,(11):19-20,38
ISO9000族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高地勘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果质量水平的重要措施。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勘单位对贯标工作仍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贯标目的不明确。为  相似文献   

4.
一、贯标的必要性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已获得世界上90多个国家的承认,其中包括了各发达国家,我国也已决定等同采用,并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编号是GB/T19000:1994idtISO9000:1994.由于这套标准总结了工业发达  相似文献   

5.
吴钦 《中国地质》2000,(3):37-38
一、贯标的必要性 ISO9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和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已获得世界上90多个国家的承认,其中包括了各发达国家,我国也已决定等同采用,并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编号是GB/T19000:1994 idt ISO9000:1994.由于这套标准总结了工业发达国家进行质量管理的丰富经验,又具有广泛而灵活的适应性,所以在我国各行各业也迅速得到应用,已有上万家企事业单位通过了相应的质量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6.
袁琦 《中国地质》1998,(7):13-15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族标准,即通常所说的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保证贸易公平公开的竞争,规范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行为并使之有序化,使世界各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在国际标准化的基  相似文献   

7.
根据ISO9000标准的思路,重新界定和完整理解规划设计产品质量,对全面树立与规划设计质量相关的有关观念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ISO9000标准的思路、重新界定和完整理解规划设计产品质量,对全面树立与规划设计质量相关的有关观念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剖析了勘察设计企业ISO9000标准认证后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论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对现代管理学理论学习的点滴体会和自己的管理实践,谈谈对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认识,认为其是现代管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ISO2394:2015 contains a new informative Annex D on “Reliability of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The emphasis in Annex D is to identify and characterize critical elements of the geotechnical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process, while respecting the diversi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main features of Annex D and gaps for future work.  相似文献   

12.
李宁  杨敏  李国锋 《岩土力学》2019,40(3):1140-1148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复杂的岩土介质与多变的施工措施是一种得力的方法,比传统的解析方法、室内试验方法、模拟试验方法、现场试验方法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按岩土工程数值方法的历史发展、作用及发展方向,将其分为4个层次:作为一种高级计算器,直接为某个具体岩土工程的设计服务,对该岩土工程在各种极端设计工况下进行安全性、稳定性的计算分析;作为一种强大的、无与伦比的模拟分析器,对复杂工况条件下复杂岩土工程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耦合效应等进行模拟分析;作为一种无成本、可重复的多功能试验机,探索具体岩土工程的稳定机制或某工程措施的加固机制;作为岩土工程数值方法的终极目标,对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二次开发——研发智能化、快速化、简便化的新型数值分析工具。对这4个层次进行了讨论,并对每个层次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岩土参数的正态分布是岩土工程可靠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目前,岩土工程参数的正态性检验以KS (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为主,然而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小样本数据,KS检验的正态性检验结果并不可靠。本文以废黄河泛滥沉积相粉土中的孔压静力触探(CPTU)锥尖阻力qt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ANOVA (方差分析)检验,从CPTU测试资料中进行总体的样本筛选,然后应用SW (Shapiro-Wilk)检验、KS检验、LF (Lilliefors)检验和AD (Anderson-Darling)检验等4种正态性检验方法,在不同样本容量条件下,对测试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评价。当测试数据的样本容量充足时,分析结果表明:SW检验结果最为严格,KS检验结果最不保守,而LF检验和AD检验的严格性介于两者之间;对于常规岩土工程设计,采用KS检验结果即可满足稳定性分析要求,对于复杂岩土工程设计,采用SW检验对设计参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可降低设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钻孔降水头试验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并与上海勘察规范的渗透系数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发现上海规范公式未能反映渗水段的各种边界条件、套管内径与渗水段直径差异、土层各向异性。在粉土或砂土层做注水试验、且套管隔水设置在上覆粘性土层中或者在夹粉土较多粘性土层做注水试验,采用上海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将偏小。采用钻孔+隔水带注水试验方法时,采用上海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将偏大。综合分析结果,建议对上海规范公式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5.
田密  盛小涛 《岩土力学》2019,40(Z1):400-408
准确地确定岩土设计参数统计特征值诸如均值、标准差是岩土工程可靠度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前提。在满足岩土设计参数统计特征值计算精度条件下,文中提出了岩土工程最小勘探数据量的确定方法,定义了相对误差和相对变异性指标衡量岩土设计参数统计特征值计算准确性。系统地分析了静力触探试验数据量对砂土有效内摩擦角统计特征值计算精度的影响,并且根据相对误差和相对变异性指标确定了静力触探最小勘探数据量。研究结果表明,由静力触探试验间接估计砂土有效内摩擦角时均值相对误差较低,砂土有效内摩擦角相对变异性指标随静力触探试验数据量的增加而降低,即由认知不足引起的不确定性占总变异性的比值随静力触探试验数据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砂土有效内摩擦角容许相对变异性指标小于0.2时砂土有效内摩擦角在最大变异(COV=20%)与最小变异性(COV=5%)范围内,满足预定要求所需的最小静力触探试验数据量为10~100;若容许相对变异性指标小于0.3,所需的最小静力触探试验数据量为5~43。此外,间接估计岩土设计参数时经验回归模型不确定性对最小勘探数据量有显著影响。静力触探试验最小勘探数据量随经验回归模型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加,在确定岩土设计参数统计特征值时应尽量广泛收集勘探数据并选择精度较高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相关型岩土参数分析和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润明  郑文棠 《岩土力学》2013,34(7):1995-1999
岩土参数与应力环境、沉积条件、风化程度和埋藏条件等因素相关,其统计值具有空间变异性和相关性,采用非相关型岩土统计参数进行岩土工程设计具有不经济性。通过分析岩土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与其相关的主要因素,说明岩土参数可用深度或参数与地层顶面或底面的距离作为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型判别,论述相关型参数的判定标准和相关型标准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图解法分析相关型参数多种取值方法的可靠性。以华南某核电厂常规岛地基和某变电站边坡为例,介绍了相关型岩土参数标准值经验公式在岩土设计优化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具有规律性变化的岩土参数宜选择恰当的相关参数划分为相关型,相关参数可取参数与地层顶面或底面的距离,相关型岩土参数标准值可使岩土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土工格栅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引生 《冰川冻土》2003,25(3):355-358
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清水河冻土加筋路堤试验段为例,对土工格栅在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原理及设计思路进行了叙述.通过对路基裂缝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土工格栅对加强路基整体稳的作用是肯定的.在多年冻土区路堤中,使用土工格栅加筋层对防止路堤纵向裂缝的产生、抑制横向寒冻裂缝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aimed at reconstructing the maximum thickness mobilized by shallow landslides in fine-grained soils with the aid of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analyses. The methodology, implemented within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nvironment, is composed of two stages for map reconstruction and two stages for map validation. The first stage of map reconstruction is aimed at individuating the soil thickness on the basis of only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analyses; the second stage improves the previously obtained map with the aid of morph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analyses that provide a thickness map usable for shallow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This map is validated with the aid of both in situ investigations (stage I), and geotechnical models able to back-analyse shallow precipitation-induced landslides over a wide area (stage II). An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provided for a test area of the Calabria region (southern Italy) tha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Catanzaro Strait, where widely diffused shallow landslides in fine-grained soils systematically occur.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usefulness and reliability of the geotechnical models when implemented with the aid of a database representative of fine-grained soils while a secondary role is played by in situ investigations that in the test site have been performed only in a few representative and accessible areas.  相似文献   

19.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dense cohesionless soil has been observed between plane strain and triaxial test conditions. At present, majority of geotechnical laboratories have no plane strain testing facility. Therefore, geotechnical professionals are more dependent on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 for soil properties, whereas many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prevail close to plane strain condition. A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to determine soil properties for plane strain condition from the conventional triaxial tests. This method can especiall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for plane strain condition from triaxial tests result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工程勘查钻进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制背景和性能要求。重点介绍了工程勘查钻进数据采集设备的主要结构和性能参数,工程勘查钻进数据采集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及重要电器元件选型。详细阐述了钻头输出恒定转速的自动闭环控制方案。最后经过施工现场试验,验证了工程勘查钻进数据采集设备能够输出恒定钻速,精确采集并存储钻头转速、扭矩、钻进速度、钻进压力等4个主要钻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